• 放牧的羊每天都吃的很饱就是不长肉,用这3个步骤快速解决

    放牧的朋友可能遇到这样的问题: 羊每天吃的肚子很大,但其他地方很瘦,或者不长肉,整个羊肚子非常突出,严重的将比上图的羊肚子更大。 羊草包肚子 以上我们经常所说的“草包肚子”。 症状是:羊整体瘦弱,但是肚子任何时候都像吃饱了的样子,放牧回来吃饱了肚子撑起来圆圆的,两边突出很大。 原因:放牧的羊吃的是青草,虽然羊本来就是吃青草的动物,但是一直只吃青草并不利于瘤胃的消化,青草满足不了羊长期的营养,羊为了达到自身生长的需要只能不断使劲吃草,进而导致羊瘤胃里面有大量没消化和待消化的草纤维,严重的会导致慢性瘤胃酸中毒。草包肚子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喂草太多,精料少或者慢性瘤胃迟缓。 解决办法 1、驱虫健胃,放牧羊寄生虫感染多,可以在每年春夏冬三个季节各驱虫一次,排除寄生虫导致羊机体营养缺乏的因素,驱虫后用舒肝健胃散健胃。 2、 给羊补充适当的蛋白饲料和能量饲料,放牧回去后补饲,比如酒糟、豆渣、豆腐渣、玉米等。 3、 经常放牧的羊可以适当拌料或者兑水饲喂舒肝健胃散,有利于保肝护肝和中和胃里面过多的酸,有利于羊吃食和长肉。舒肝健胃散有调节瘤胃酸碱平衡的作用,也有健胃作用。 也可以在羊平时的饮用水里面投放少量小苏打,1%左右即可,超量可能导致瘤胃碱性。建议羊圈放两盆水,一盆投放小苏打,另一盆不投放。
  • 肉牛安全过冬四要点,保湿通风同样重要

    冬季天气寒冷,肉牛的营养条件一般很差,给肉牛过冬带来很多困难。因此,搞好防护措施,才能使肉牛更好地度过冬天。 一、注意牛舍保温 保温的牛舍可减少牛体热量的散失,因此入冬前一定要把牛舍修好,不能有贼风侵袭。 冬季肉牛饲养 二、注意饲喂 粗饲料储备利用牧草、玉米、稻草秸秆和青贮、黄贮、微贮、氨化等技术相结合生产粗饲料。氨化主要是针对稻草、麦秸等含水量较低、木质素比较高的作物秸秆,通过喷洒一定量的氨水进行碱化处理。氨化好的秸秆质地柔软,增加了适口性,但是氨化后的饲料必须进行放氨处理,否则极易引起肉牛的氨中毒。这些处理技术在增加肉牛对秸秆采食量的同时还增加了粗饲料的非蛋白氮的补充。 三、注意饮水 肉牛的代谢和体温是靠水来调节的,因为水有较好的保热效果,在饮水时水面上撒一把麸皮,可防止暴饮和伤水。如有温水饮,更有利于母牛保温保胎。 肉牛饲养 四、严格通风与光照管理 肉牛在0-4℃并不影响生长发育速度,但是目前许多牛场过分重视牛舍的保温,使得牛舍出现高湿,当湿度超过70%,牛的生长发育速度就会下降,因此在建立牛舍时需要将通风设施考虑在内。另外还要保证牛只具有充足的光照,光照可以通过牛舍的建设实现,还可在晴朗的天气将牛牵出舍外进行自然光照。
  • 牛的营养学,很全面,可学习(七)

    第七章 能量与动物营养 第一节  能量概述及其转化代谢 一、能量的概念及单位 二、能量来源 三、能量在动物体的转化代谢 第二节  动物能量需要的表示体系 一、能量表示体系 二、能量体系间的转化关系 三、有关能量转化的要点 1.简述动物所需能量的作用及来源。 答:能量是做功的能力,包括光能、化学能、电能、热能等。动物所需的能量是饲料中能产生能量的营养素在体内氧化后的一种特性,是动物的第一需要,没有能量就没有动物体任何功能活动,甚至于维持。 能量的来源 1.主要来源于三大有机物:    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 碳水化合物是主要来源   单胃动物:淀粉、单糖、寡糖   反刍动物:纤维素、半纤维素、淀粉 脂肪次之:是高产动物的能量补充 蛋白质作能源物质既不经济也不科学 2. 纯养分能量高低取决于分子中的C、H含量    C、H比例高能值高。O含量越低,能值越高。C/H越小,氧化释放的能量越多。各类物质能值的高低取决于分子中氧化时能结合外来氧的能力。 3. 饲料的能量高低取决于三大有机物的比例与含量   含脂肪高的饲料含能高:大豆、花生、豆饼 骨粉含有机物低,能量低 2.图示能量在动物体内的转化过程。 v 3.GE、DE、ME、AME、TME、AMEn、TMEn、NE、HI的概念。 答:总能(gross energy,GE):饲料中的有机物完全氧化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水和其他氧化产物时释放的全部能量,主要为碳水化合物、粗蛋白和粗脂肪能量的总和。 在体外通过弹式测热计测定。 消化能(digestible energy,DE):饲料可消化养分所含的能量,即动物摄入饲料的总能与粪能之差。 消化能(DE)=总能(GE)- 粪能(FE)                            按上式计算的消化能为表观消化能(ADE) 【粪能(FE): 粪中所含的能量(不能消化的养分随粪便排出)。是饲料能量代谢的第一道损失,也是最大的损 失。 表观消化能 = 总能-粪能,即:               ADE= GE – FE 真消化能 = 总能 -(粪能 - 内源物质所含的能量)               即: TDE = GE-(FE - FmE)                  TDE=ADE+FmE                              FmE:代谢粪能       表观消化能(ADE)<(TDE)真消化能    TDE比ADE能更准确的反映饲料的有效值,但测定困难】 代谢能(metabolizable  energy,ME) 即食入的饲料消化能减去尿能(UE)及消化道气体的能量(Eg)后,剩余的能量,也就是饲料中能为动物体所吸收和利用的营养物质所含的能量。                                                                              【ME = DE - (UE+ Eg) = GE - FE - UE– Eg  气体能(Eg)        消化道发酵产生气体所含能量。甲烷能占总能3%-10% (主要针对反刍动物) 。单胃动物消化道产气  较少,Eg一项可以忽略不计。 尿能(UE) 尿中有机物所含的总能,主要来自蛋白质代谢产物如尿素、尿酸、肌酐等。】 表观代谢能(AME)和真代谢能(TME) 【表观代谢能(AME)= 总能(GE)-粪能(FE)-                          尿能(UE)-气能(Eg) 真代谢能(TME)= 总能-(粪能-代谢粪能)-                  (尿能-内源尿能)-气能 即TME = GE-(FE-FmE)-(UE-UeE)-Eg            TME=AME+FmE+UeE UeE:内源尿能,来自于体内蛋白质动员分解的产物所含的能量。 氮校正代谢能(MEn)】 净能(Net Energy,NE) 能够真正用于动物维持生命和生产产品的能量,即饲料代谢能扣除饲料在体内的热增耗(HI)后剩余的那部分能量。包括维持净能和生产净能。 NE = ME – HI NE = NEm + NEp 热增耗(heat increment,HI)指绝食动物在采食饲料后的短时间内,机体产热高于绝食代谢产热的那部分热量。                            体增热 = 采食动物产热量 - 绝食动物产热量 4. 简述提高饲料能量利用率的原理与措施。 答:影响代谢能的因素 ME = 总能-粪能-尿能-气能       ⑴ 影响饲料消化的因素(CF)     粪能       ⑵ 碳水化合物含量               气能       ⑶ 蛋白质水平                   尿能       ⑷ AA含量及平衡状况平衡         尿能     (5)饲料抗营养因子及毒素      粪、尿能 影响热增耗大小的因素 维持净能(NEm)指维持动物生命活动、适度随意运动和维持体温恒定所耗能量。这部分能量最终以热的形式散失。 生产净能(NEp)指饲料能量沉积到产品中的部分,也包括用于劳役做功部分。根据生产目的不同,可分为增重净能、产蛋净能、产奶净能、产肉净能、产毛净能等。 环境温度对能量代谢的影响 1.环境温度主要通过影响动物的热调节来影响饲料能量的利用效率。 度对能量代谢的影响 体温恒定 产热:饲料、体组织 散热:a.蒸发散热     呼吸、皮肤出汗       b.非蒸发散热   传导、对流、辐射 环境温度影响两个过程的强弱比例,也影响饲料的能量分配 2.等热区:在环境温度的某一范围内,动物不需要提高代谢率,只靠物理调节(蒸发、传导、对流、辐射),即可维持体温的恒定,通常将这一温度范围称为等热区。等热区内动物的代谢率最低。   3.临界温度: 等热区的下限点温度为下限临界温度,或简称临界温度。   4.上限温度:等热区的上限点温度叫上限温度。 等热区能量利用最高。环境温度超过等热区高限,动物产热略有下降,但随着环境温度升高,动物机体代谢加快,产热增加。环境温度低,动物本能增加采食。环境温度高于一定值,动物本能降低采食量,减少体增热。     通过饲养,管理扩大等热区。     低温下,每下降1℃,20kg猪多需13g饲料。 1.由GE转化为NEp的过程中有许多环节造成的能量损失,饲料中能转化为畜产品能量的仅是食入量的极少部分。减少各环节的损失就可以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降低UE:利用理想AA平衡模式设计日粮、降低日粮蛋白质水平,减少抗营养因子和毒素。 降低Eg:适当添加抑制CH4产生的物质,反刍动物饲料中添加瘤胃素(莫能霉素)。 降低NEm:控制环境温度、适度限制动物活动、提高动物健康水平、控制体重、养分分配剂。 2.评定饲料能量营养价值或动物能量需要时,GE效果最差,NEp准确性最高,但考虑到实用性,一般猪用DE/ME、家禽用ME、反刍用NE体系。 3.动物采食饲料能量以后,能量首先满足或用以非生产NE,只有多出的部分才能用作NEp的摄入量,若饲以维持或维持水平以下的能量,就不可能有动物的生长或生产。   4.NEm和HI均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夏季对动物有害,应当避免,如减少动物活动、饲养低敏感动物,冬季对动物有益,但不应当以体热来维持体温(成本太高)。    5.不同饲料对同一动物,同一饲料对不同动物的有效能值不同。饲料有效能受养分含量、饲养水平、有无添加剂、生产水平、动物品种、体况、加工处理、饲养方法等因素的影响,能值是个可变值,是动态的。
  • 养羊要想成功,你就得把母羊当老婆养!

    很多羊友在调侃说,把公羊当自已养,把母羊当老婆养,这句话一点不假,特别是在母羊产羔后,尤其要注意;母羊经过阵痛和分娩,体力消耗较大,产后身体疲乏,机能代谢下降,抗病力降低,如若护理不好,会对母羊的健康、生产性能和羔羊的健康生长造成严重影响,更应加强护理。今天养殖一家人则给大家详细介绍? 1.保持母羊羊体和环境卫生。用温肥皂水擦净母羊臀部和乳房、外阴及后肢上粘附的胎水及污物。再用高锰酸钾清洗消毒,擦干。及时清除污物、更换成干净、干燥、柔软的垫草。有的母羊产羔后,有努责而又不是双羔,此时要及时把母羊扶起,令其运动,防止子宫脱出。 2.饮温水,切忌喝冷水:为防止母羊因口渴而吃(咬)羔羊;亦防止发生产后消化不良、胎衣不下、乳房炎等疾病;还为了及时温暖体腹、充饥等;在分娩后0.5~1小时左右,应给母羊饮温水,水温一般在30~35℃即可。可以是盐水、或红糖麸皮水(饮喂1份红糖、5份麸皮、10到20份水配比的红糖麸皮水)、或口服补液盐水、或麸皮水、或米汤。饮温水的时间宜在一周左右。 3.排除胎盘:母羊分娩后0.5~4小时内,胎盘一般会自然排出,4小时若排不出胎盘,就要肌肉注射缩宫素。胎衣排除后,马上拿走,要及时深埋。以免被母羊吞食,养成恶习或引起异食癖。如24小时后仍未排出,应及时做胎衣剥离处理。 4.保护子宫:产后7~10天内常有恶露排出。若胎衣、恶露排出异常,要及时肌肉注射消炎药。 5.注意保暖。母羊产后抵抗力减弱,让母羊安静休息。应注意保暖、防潮,宜在产房多呆几小时,室温应保存在10~15℃间。严防贼风,防治母羊患感冒、风湿等疾病。 6.定时检查产后母羊的乳房:如发现有奶孔闭塞时。宜①增加青绿多汁饲料;②纠正羔羊吃偏奶的习惯,两个乳头都要吃奶;③奶水过多要及时挤掉,防止发生乳腺炎;④模拟小猪、小鹿、小狗、小牛等拱奶头的方法,按摩催乳。 7.逐渐增加喂料量。母羊产后头几天内,喂些易消化的优质干草,喂料要少而精,5~7天后逐渐增加精料和多汁饲料的喂量,以增加产奶量,15天后可恢复到正常饲喂水平。 8.保证适量的运动,充足的光照。
  • 母牛产后综合护理技术,养牛户一定要有所了解!

    母牛是牛场生产的主力军,其繁殖性能好坏直接决定了牛场效益高低,而母牛又恰恰比较容易出问题,特别是产后的一段时间更是问题的高发期,一旦出现问题便可能影响正常配种受孕,因此养牛户必须加强母牛产后护理工作才可以。今天小编则详细介绍一下母牛产后综合护理技术,希望对广大养牛户朋友能够有所帮助! 1、让母牛舔舐犊牛 母牛产后一定要让其将犊牛身上的黏液舔舐干净,一来可以减少犊牛身体热量流失,二来可以增进母牛与犊牛之间的感情,三来羊水中含有大量的垂体后叶素(催产素)可以促进母牛胎衣的排出,亦可在母牛分娩破水时接取500~1000毫升羊水待母牛生产完毕给其饮用。同时注意对牛舍进行保温以免母牛和犊牛受寒而生病,当牛舍气温低或母牛不舔舐犊牛时,可用干毛巾或麸皮将犊牛身上的黏液擦干,麸皮不要丢掉喂给母牛同样有促进胎衣排出的效果。 2、饮喂红糖麸皮汤 母牛生产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体力和水分,应在犊牛出生后饮喂红糖麸皮汤,麸皮1~2千克、红糖300~500克、食盐80~100克、碳酸钙50克,加入沸水10~12千克进行冲泡,冷至适温后给母牛饮用,可以起到暖腹、充饥、增加腹压、补充水分和能量的作用,有利于母牛体力的恢复和胎衣的排出。给母牛饮喂红糖麸皮汤后可给予少量干草,以苜蓿草或其他幼嫩的优质干草为宜,喂量不宜过多以1~2千克为宜。 3、驱赶母牛多运动 母牛分娩后一般多喜欢趴卧,这时候一定要将母牛驱赶起来,以减少出血,同时也有利于生殖器官的复位。为防止母牛子宫脱垂(一般多发生于头胎母牛、老龄母牛或母牛小犊牛大等情况下),可牵引母牛缓慢运动15~20分钟,而后休息一段时间,再次牵引母牛缓慢运动,并逐渐增加运动时间。 4、观察胎衣的排出 正常情况下母牛分娩后8小时内胎衣便会自行排出,超过8小时便要考虑是否为胎衣不下,超过24小时便可确诊为胎衣不下。母牛分娩后超过8小时未超过24小时,胎衣未排出可注射缩宫素或垂体后叶素促进胎衣的排出,超过24小时胎衣仍未排出的情况下可进行手术剖离或让其腐烂后自然流出,但一定要加强消炎才可以。胎衣排出后还应观察恶露排出情况,产后前几天无恶露排出或恶露排出量较少,要考虑恶露闭塞,这种情况下可给母牛注射益母草注射液和抗菌消炎药物,或者给母牛饮用益母草水(新鲜益母草500克或干益母草250克,加1500~2000毫升水煮沸,适温后给母牛饮用,每天一次),防治发生产后败血症或子宫炎症。 5、预防炎症的发生 母牛产后特别容易发生阴道炎、子宫内膜炎等炎症感染,进而则会影响到母牛的正常发情和受孕,母牛产后发生炎症感染的原因较多,例如产房卫生差、助产不当、助产器械消毒不严格、胎衣不下等等。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尽量避免母牛产后发生炎症感染,做好产房卫生消毒工作,合理助产且助产时应严格消毒,胎衣不下时应及时应对等;其次我们可在母牛产后注射恩诺沙星、头孢噻呋钠、林可霉素等药物,来预防和治疗母牛产后炎症感染问题。 6、不要过度的挤奶 母牛产后几天乳房内的血液循环和乳腺泡的活动控制与调节均未达到正常状态,乳房肿胀且内压比较高,所以泌乳性能较好的母牛,不能把乳房内的乳汁全部挤掉,不然乳房内压下降会使微血管渗漏现象加剧,血糖、血钙急剧流失,进一步增加母牛乳房水肿,可引起母牛产后瘫痪,甚至可造成死亡。母牛产后若水肿严重,可热敷乳房5~10分钟,每天进行数次,可有效促进乳房水肿消失。 7、母牛产后的饲喂 母牛产后消化功能较差,饲料喂量应逐渐添加,不可饲喂大量难以消化的饲料。产后第一天可以喂适量的优质青干草和少量精料,并给母牛饮用红糖麸皮汤促进产后恢复,第二天起逐渐增加饲料喂量,特别是蛋白质含量高的饲料喂量,例如苜蓿草和豆粕等,同时注意矿物质、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的补充。当母牛产后出现泌乳不足时,可以给母牛喂一些通乳的中药,并增加蛋白质饲料和青绿多汁饲料喂量,例如给母牛喂豆饼汤,豆饼500克用开水3000毫升冲泡,冷至适温后给母牛饮用即可。
  • 养羊卫生工作该怎么做?细节问题决定养羊成败!

    养羊应算作一门比较简单的工作,然而要想把这门简单的工作做好并不容易,无论羊价行情好坏,总有不少养羊户因各种原因导致失败,追其失败的原因多是细节问题没有做好。今天小编主要给大家介绍一下有关养羊卫生工作的细节问题,这可能是一些养羊户没有注意到或者注意到了却没有做到的细节问题,希望大家看完后能够有所收获。 养羊卫生工作可大致分为3方面去做,一是羊舍清扫,二是羊舍消毒,三是空气质量。 1、羊舍清扫 羊舍清扫是养羊最基本的日常工作,然而不少养羊户却胡乱应付敷衍了事,认为羊舍一天不清理没有问题,一天又一天最终羊舍粪污堆积如山臭气熏天,羊群生活在这种环境中如何不生病?如何才能创造好的经济效益? 羊舍清扫可以说不存在任何的技术含量,只需要养羊户勤快一点、细心一点就可以做好。羊舍内及运动场上的粪污应及时清扫干净,每天应至少清扫一次才可以,清扫时角角落落都要清扫干净不要留有死角。羊舍安装漏粪板的情况下最好安装电动刮粪板,每天或2~3天刮一次粪,未安装电动刮粪板的情况下夏秋季节每隔10~15天掀起漏粪板清扫一次,冬春季节每隔20~30天掀起漏粪板清扫一次。清扫出来的粪污不可在羊场周围随意堆放,应拉到距离羊场较远的地方堆积发酵,以便杀死里面的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虫。 除了羊舍内的粪污需要清扫外,饲槽、水槽也要定期清理,以免里面滋生致病微生物。每次饲喂后2小时都应将饲槽内的剩料清理出来,一来可以避免剩料过多影响羊群下餐食欲,二来可以避免剩料存放时间过长而出现腐败变质或滋生致病微生物。水槽应定期进行刷洗,一般夏秋季节3~5天清理一次,冬春季节7~10天清理一次,将水槽内壁的黏液、污物刷洗干净。 2、羊舍消毒 羊舍消毒也是养羊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做好消毒工作便可以最大程度杀灭环境中的致病微生物,从而减少羊群发病,然而消毒工作看似简单不少养羊户却没有做好。有些养羊户几个月甚至长期不消毒这样肯定不行,有些养羊户天天消毒这样同样不行,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正确的消毒方法。 羊舍没有必要天天消毒,这样环境中的致病菌不一定被全部消灭,但环境中的有益菌肯定会被消灭的差不多了,正常情况下,夏秋季节3~5天消毒一次,冬春季节7~10天消毒一次即可。消毒前一定要先把羊舍清扫干净,不然带着粪污消毒效果甚微。消毒药应定期进行更换,以免致病微生物对某种消毒药有较强的耐性,或者长期使用一种消毒药而使环境中的致病微生物产生耐性。 常用的消毒药介绍 碱类消毒,包括氢氧化钠(烧碱)、生石灰及草木灰等。这类消毒药物价格低廉但是腐蚀性较强,一般常用于羊舍、运动场及粪污消毒,尽量避免直接作用于羊体以免造成灼伤。 强氧化剂型消毒药,包括过氧乙酸、高锰酸钾等。过氧乙酸消毒时应配成0.2%~0.5%的溶液,可消毒饲槽、水槽及带羊消毒,但是消毒液应现配现用。高锰酸钾配成4%左右的溶液可对羊舍、饲槽、水槽等进行消毒,低浓度(0.5%以下)可对羊体皮肤、粘膜及创伤进行消毒。 新洁尔灭,是一种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型的消毒药,既有清洁作用,又有抗菌消毒的效果,且对羊体组织无刺激性,作用快,毒性小,对金属无腐蚀性,不过其价格相对较高,一般多用于饲槽、水槽、器械及创伤的消毒等。 有机氯消毒剂,包括漂白粉、肖特灵、84消毒液等。这类消毒药物杀菌作用强,但药效持续时间不长,且具有腐蚀性强、不耐存放等特点,一般多用于羊舍、饲槽、水槽及羊场进出车辆的消毒。 复合酚,消毒效果好,不仅可以杀灭细菌、病毒和霉菌,而且对寄生虫虫卵也有杀灭效果,适用于羊舍、器械等消毒,用药后药效可以维持5~7天,不过价格相对较高,一般中大型羊场使用较多。 3、空气质量 可以说绝大多数养羊户对羊舍空气质量问题都不太重视,或者就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然而羊舍空气质量与羊群健康状况却息息相关。羊舍空气湿度大,粉尘多,氨气、二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多等,均可能使羊群出现健康问题。羊舍门窗不可长时间关着,应视情况合理打开门窗加强通风,以便降低羊舍内的湿度、粉尘及有毒有害气体含量。 当然通风是有一定技巧的,只有掌握了这些技巧才能更好的对羊舍进行通风。高温高湿季节要想加强通风和降温效果,一定要将羊舍两面的门窗都打开,让空气形成对流通风效果才好;昼夜温差大的季节,白天可将门窗全部打开形成对流加强通风,晚上则可以关闭一面门窗或视情况关闭门窗,既通风又不让羊舍温度太低;冬季白天打开一面门窗进行通风,到了晚上则要关闭门窗进行保温。
  • 牛的营养学,很全面,可学习(六)

    第六章 脂类的营养 第一节 脂肪的分类、性质及作用 一、脂类的组成与分类 二、饲料中脂类物质的特点及含量 三、脂类的性质 四.脂类的营养生理作用 第二节 脂肪的消化、吸收及代谢 一、单胃动物对脂类的消化吸收 二、反刍动物对脂类的消化吸收 三、脂类的代谢 第三节  必需脂肪酸 一、概念与种类 二、作用与缺乏症 第四节  日粮添加脂肪的应用 一、添加原因 二、适量油脂提高能量利用率的原因 三、添加油脂在生产中的应用 ★1.简述脂类的营养生理功能。 答:1.脂类的供能贮能作用    (1)脂类是动物体内重要的能源物质  a.能值最高;(是Pr和CH2O的2.25倍)   b.产生额外能量效应;   c.脂肪氧化供能的效率高;(比Pr和(CH2O)n高5~10%,HI低)   d.脂肪氧化时产生更多的代谢水; (2)脂类的额外能量效应。 1)脂类的额外能量效应的概念: 禽饲粮添加一定水平的油脂替代等能值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能提高饲粮代谢能,使消化过程中能量消耗减少,热增耗降低,使饲粮的净能增加,当植物油和动物脂肪同时添加时效果更加明显,这种效应称为脂肪的额外能量效应或脂肪的增效作用。 2)脂肪额外能量效应的可能机制 Ø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之间的协同作用; Ø适当延长食糜在消化道的停留时间,有助于营养物质的更充分吸收; Ø脂肪的抗饥饿作用使动物用于活动的维持需要减少,用于生产的净能增加; Ø脂肪酸可直接沉积在体脂肪内,减少由饲粮碳水化合物合成体脂的能耗; Ø添加脂肪提高日粮适口性,因此有更高的能量进食量,动物的生产性能得到提高。 (3)脂肪是动物体内主要的能量贮备形式 2.作为机体的组成成分; 3.为动物提供EFA; 4. 脂类在动物营养生理中的其他作用 (1)作为脂溶性营养素的溶剂 (2)脂类的防护作用 皮下脂肪:抵抗微生物侵袭,保护机体;绝热,防寒保暖(水生哺乳动物尤为重要)。 尾脂腺:抗湿作用。 (3)脂类是代谢水的重要来源 (4)磷脂的乳化特性 对血液中脂质的运输以及营养物质的跨膜转运等发挥重要作用,提高脂肪和脂溶性营养物质的消化率。 (5) 胆固醇的生理作用 是甲壳类动物必需的营养素, 有助于甲壳类动物包括虾转化合成维生素D,性激素,胆酸,蜕皮激素和维持细胞膜结构的完整性。促进虾的正常蜕皮,消化、生长和繁殖。 (6)脂类也是动物体必需脂肪酸的来源。 ★ 2.简述EFA的概念、种类及其功能。 答:凡是体内不能合成,必须由饲料供给,或在体内通过特定的前体物形成,对机体健康和正常生理机能有重要保护作用的脂肪酸称为必需脂肪酸(EFA,essentialfatty acids)。EFA具有2个或2个以上的双键,称为高度不饱和或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polyunsaturatedfatty acids) 通常将亚油酸、亚麻油酸、花生四烯酸称为EFA,其中后两者可通过亚油酸合成,所以一般亚油酸为EFA。 2、种类 (1)w-6系   (2)w-3系列  EFA的作用 1、生物学作用 ①参与磷脂合成,并以磷脂形式作为细胞生物膜的组成成分。     EFA缺乏将影响磷脂代谢,使生物膜因磷脂含量降低而导致结构功能异常,引发多种病变,如细胞膜通透性增大而出现皮下水肿。毛细血管脆性增大,易于破裂 。 EFA能维持皮肤和其他组织对水分的不通透性 ②EFA是类二十烷合成的前体物。     类二十烷(前列腺素,环前列腺素,白三烯,凝血恶烷)对动物心血管健康、神经系统功能、胚胎发育、骨骼生长、繁殖机能、免疫反应等均具有重要作用。    日粮长期缺乏可导致动物生长受阻,繁殖机能降低,抗病力减弱等。 ③EFA与胆固醇代谢密切相关     胆固醇通过与EFA结合以易溶性的胆固醇酯形式在动物体内转运,降低血液胆固醇水平,如果EFA缺乏,胆固醇将与SFA或单饱和SFA形成难溶性胆固醇酯,从而影响正常代谢。 ④EFA可以转化为一系列长链的PUFA。     而其中的DHA(对脑的生长有益)(C20:5,n-3)和EPA(C22:6,n-3)等可形成强抗凝因子,它们具有显著的抗血栓形成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对人体健康有益。 2、EFA缺乏症 (1)影响生产性能:引起生长速度下降,产奶量减少,饲料利用率下降。 (2)皮肤病变:出现角质鳞片,水肿,皮下血症,毛细血管通透性和脆性增强。 (3)动物免疫力和抗病力下降,生长受阻,严重时引起动物死亡。 (4)引起繁殖动物繁殖力下降,甚至不育。 ★ 3.简述反刍动物、单胃动物对脂类的消化     答: 吸收的特点。 脂类的消化、吸收 ü脂类水解 -------水解产物形成可溶的微粒-------小肠黏膜摄取这些微粒--------在小肠黏膜细胞中重新合成甘油三酯--------甘油三酯进入血液循环 一、单胃动物对脂类的消化吸收 1.消化的主要部位是十二指肠,空肠       2.参与脂类消化的酶主要是胰脂肪酶、肠脂肪酶和胆汁。       3.消化产物是甘油一酯、FA、胆酸、胆固醇等,组成水溶性的易吸收的乳糜微粒。       4.主要吸收部位是回肠,并以异化扩散方式吸收。       5.胃内为酸性环境,对脂肪的消化不利,在胃内起初步的乳化作用。 二、反刍动物对脂类的消化吸收 :1.瘤胃是反刍动物脂类物质的主要消化部位,在瘤胃中脂类物质得到明显的改组,瘤胃对脂类的消化有四个特点:   (1)大部分UFA氢化变成SFA,使EFA含量减少;   (2) 部分UFA发生异构化反应,生成支链脂肪酸;   (3) 中性FA、磷脂、甘油变成VFA;   (4) 微生物合成的奇数碳和支链FA数量增加。 2.脂类物质通过网、瓣胃时几乎不发生变化,进入皱胃后消化吸收与单胃动物相似。 3.瘤胃壁只吸收VFA和短链FA。 ★ 4.脂类氧化酸败的概念与危害。 答:氧化酸败分{自动氧化:由自由基激发的氧化。 微生物氧化:油脂暴露空气中,由存在于饲料中或由微生物产生的脂氧化酶引起 氧化酸败的产物是一些低级脂肪酸、脂肪醇、醛、酸等,氧化的结果既降低营养价值,干扰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动物健康,也产生不适宜气味。脂肪变成粘稠、胶状甚至固体物质。对繁殖动物尤其要注意油脂的氧化。       不饱和程度越高,越容易氧化,一般可加入抗氧化剂(BHA、BHT、VE)或低温密封保存。 油脂氧化的危害 ★ 5.如何在动物饲粮中添加油脂? 答:添加油脂的原因 1.可利用的价廉质优的油脂产品增多; 2.动物生产能力提高,需要提高饲粮能量浓度; 3.一般而言,日粮含有适当脂肪可提高整个日粮能量的利用率(增能效应); 4.添加油脂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 添加适量油脂提高日粮能量利用率的原因 1.延长饲料在消化道的停留时间,提高养分的利用率;     2.代谢过程简单,动物可将现成的FA沉积到组织和产品中去,减少合成代谢的消耗。     3.反刍动物氧化FA产生ATP的效率比氧化乙酸高10%(产后0~20天牛添加脂肪效果较好)     4.动物氧化利用脂肪时HI较低(夏季添加油脂可以减少动物热应激)。     5.添加油脂与基础日粮中已有油脂饱和度不同,可起到互补作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 添加油脂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一)家禽日粮中添加油脂的应用 一般蛋鸡添加 0.5-1%   肉鸡1-3%    1.混合油脂效果优于单一植物油(UFA与SFA混合,促进其协同作用的发挥,1/3动物油+2/3植物油效果最好),动物油生产中应用较麻烦,冬季是固态,需增添加热设备。 2.添加油脂后,日粮有效能高于其加合值,产生增能效应。 3.添加油脂后,可增加蛋重和蛋黄重,但添加过高时鸡蛋胆固醇含量上升。 4.高温季节家禽采食量下降,添加油脂可维持蛋重,降低体增热,一定程度上缓解热应激。 5.鸡蛋、鸡肉中FA组成受日粮影响较大,与日粮FA模式相似(生产强化蛋)保健蛋。 6.一般家禽营养需要中不列出EE的需要,而仅列出亚油酸需要,代表对EE的需要量。对蛋鸡,1%的亚油酸可能不足。 (二)猪日粮添加油脂的应用 1. 5-20千克猪添加油脂后会提高饲料转化率和日增重,而采食量略下降(一般不宜添加);20-100千克猪添加油脂后改善饲料转化率和日增重,同时背膘提高(肥育后期应降低动物油脂)。 2.适中的温度下,用油脂代替碳水化合物,DWG和饲料利用率提高,高温时期添加油脂才能获得最大增产效果。 3.妊娠后期、泌乳期母猪添加油脂,泌乳量、乳中脂肪含量增加,仔猪增重和成活率提高,哺乳期母体失重减少,缩短断奶-配种间隔。 4.猪对脂肪的消化率取决于FA链的长短和游离FA的多少及UFA与SFA的比例。 5.不同来源油脂对猪的增重和饲料转化率影响不大,过多会影响肉质,形成软酯胴体(提倡使用混合油脂)。 (三)反刍动物添加油脂的应用 1.添加对象:瘦弱牛;泌乳期每天减重1kg以上的牛;乳脂率较低的牛;产奶量急剧下降的牛;泌乳曲线异常的牛。 2.油脂对瘤胃养分代谢的影响 (1)影响微生物活动 油脂>DM2%-3%时,纤维分解菌受抑制,且不饱和度越高,抑制越明显;未酯化油脂影响大于酯化油脂。油脂添加量越高,影响越大;酯化与非酯化油脂混合后其抑制程度小于任何一种。 (2)提高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率。 (3)降低钙、镁的吸收率。 3.使添加油脂效益增高,副作用减少的原则 a. 提高粗饲料采食量 b.提高钙、镁含量:Ca 1% ,Mg 0.2-0.3%(市场有棕榈酸钙出售) c.饲喂SFA或保护油脂(CaFA)(降低溶解度,降低负影响) d.多次饲喂,维持最适的能氮比 异位酸(异戊酸、异丁酸、α-羟丁酸是产奶牛的EFA) 添加油脂应注意的问题 1.采食量问题:动物为能而食。添加油脂可提高日粮能量,采食量可能降低,应防止其他养分不足。能量提高,其他养分浓度应相应提高。 2.对产品品质的影响。 3.注意油脂对加工设备的影响:一般添加油脂应有喷油设备,动物油的加热设备。油脂大于2-3%时,饲料制粒难,且外观发青,不好看。添加油脂较高时,可将一部分油脂在制粒后喷添或使用CaFA或其他形式保护油脂 。 4.注意防止油脂的氧化。
  • 牛的营养学,很全面,可学习(五)

    第五章 碳水化合物的营养 C掌握碳水化合物的含义、营养生理作用 C比较学习并掌握反刍与非反刍动物饲料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利用过程及其异同。 第一节 碳水化合物及其营养生理作用 一、碳水化合物的结构与分类 二、非淀粉多糖的性质 三、碳水化合物的营养生理功能 第二节 单胃动物碳水化合物营养 一、消化吸收 二、代谢 三、粗纤维的作用 第三节 反刍动物碳水化合物营养 一、消化吸收 二、VFA的代谢 三、葡萄糖的代谢 ★ 1.(CH2O)n的分类。 答:(1)单糖 (2)低聚糖或寡糖(2-10个糖单位) (3)多聚糖 (4)其它化合物 ★2.(CH2O)n的营养生理作用。 答:1.供能和贮能: 3直接氧化供能。 3转化为糖元(肝脏、肌肉)-短期存在形式。 3转化为脂肪-长期贮备能源 2.构成体组织: • 戊糖构成核酸。 • 粘多糖,结缔组织的重要成分。 3糖蛋白,细胞膜的组成成分。 3糖脂、几丁质、硫酸软骨素。 3.作为前体物质: 3为反刍动物瘤胃利用NPN合成菌体蛋白或重组合成菌体蛋白和动物体内合成NEAA提供C架。 4.形成产品: 3奶、肉、蛋 ★3.比较反刍动物与单胃动物对(CH2O)n消化、吸收、代谢的异同。 答:单胃动物碳水化合物营养 一、消化吸收 主要部位在小肠,在胰淀粉酶作用下,水解产生麦芽糖和少量葡萄糖的混合物。 α-淀粉酶只能水解а-1.4糖苷键,因此,支链淀粉水解终产物除了麦芽糖外,还有支链寡聚糖,最后被寡聚1,6-糖苷酶水解,释放麦芽糖和葡萄糖。 水解产生的单糖经主动转运吸收入细胞,顺序为:半乳糖>葡糖>果糖>戊糖。 未消化吸收的C•H2O进入后肠,在微生物作用下发酵产生VFA。 幼龄动物乳糖酶活性高,断奶后下降,蔗糖酶在幼龄很低,麦芽糖酶断奶时上升 二、代谢 葡萄糖是单胃动物的主要能量来源,是其他生物合成过程的起始物质,血液葡萄糖维持在狭小范围内。 血糖维持稳定是二个过程的结果: (1)葡萄糖从肠道、肝和其他器官进入血液; (2)血液葡萄糖离开到达各组织被利用(氧化或生物合成)。 血糖来源: (1)从食物消化的葡糖吸收入血; (2)体内合成,主要在肝,前体物有AA、乳酸、丙酸、甘油、合成量大,但低于第(1)途径 血糖去路: (1)合成糖原; (2)合成脂肪; (3)转化为AA,葡糖代谢的中间产物为非EAA C骨架; (4)作为能源:葡糖是红细胞的唯一能源,大脑、N组织、肌肉的主要能源。 反刍物碳水化合物营养 一、消化吸收 反刍动物消化C•H2O与单胃动物不同,表现在:消化方式、消化部位和消化产物。 (1)饲料C•H2O→葡糖→丙酮酸→VFA,单糖很少; (2)瘤胃是消化C•H2O的主要场所,消化量占总C•H2O进食量的50-55%。 1.消化过程 C•H2O降解为VFA有二个阶段: (1)复合C•H2O(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在细胞外水解为寡聚糖,主要是双糖(纤维二糖、麦芽糖和木二糖)和单糖; (2)双糖与单糖对瘤胃微生物不稳定,被其吸收后迅速地被细胞内酶降解为VFA,首先将单糖转化为丙酮酸,以后的代谢途径可有差异,同时产生CH4和热量。   饲料中未降解的和细菌的C•H2O占采食C•H2O总量的10-20%,这部分在小肠由酶消化,其过程同单胃动物,未消化部分进入大肠发酵。 2.瘤胃发酵产生的VFA种类及影响因素 主要有乙酸、丙酸、丁酸,少量有甲酸、异丁酸、戊酸、异戊酸和己酸。瘤胃中24hrsVFA产量3-4kg(奶牛瘤网胃),绵羊300-400g;大肠产生并被动物利用了的VFA为上述量的10%。   乙酸、丙酸、丁酸的比例受日粮因素影响,日粮组成(精粗比)、物理形式(颗粒大小)、采食量和饲喂次数等。 3.甲烷的产生及其控制   4H2+HCO3-+H+→CH4+3H2O   各种瘤胃菌均可进行此反应。   甲烷产量很高,能值高(7.6kcal/g)不能被动物利用,因而是巨大的能量损失,甲烷能占食入总能的6-8%。 4.VFA的吸收 C•H2O分解产生的VFA有75%直接从瘤网胃吸收,20%从真胃和瓣胃吸收,5%随食糜进入小肠后吸收。 VFA吸收是被动的,C原子越多,吸收越快,吸收过程中,丁酸和一些丙酸在上皮和细胞中转化为β-羟丁酸和乳酸。上皮细胞对丁酸代谢十分活跃,相应促进其吸收速度。 VFA的代谢 1、合成: 乙酸,丁酸→体脂、乳脂         丙酸→葡萄糖 2、氧化 奶牛组织中体内50%乙酸, 2/3丁酸, 1/4丙酸被氧化,其中乙酸提供的能量占总能量需要量的70%。 葡萄糖的代谢 1、反刍动物所需葡糖主要是体内合成,部位在肝脏。 2、葡萄糖的生理功能: l是神经组织和血细胞的主要能源。 l肌糖原和肝糖原合成的前体。 l反刍动物泌乳期、妊娠期需要葡萄糖的量高,葡萄糖作为乳糖和甘油的前体物。 l是合成NADPH所必需的原料 ★ 4.部分寡糖的特殊营养生理作用。 答:粗纤维的作用 .营养作用:优点 ®单胃动物用一定量粗纤维,起填充消化道的作用,产生饱感。 ®刺激胃肠道发育,促进胃肠运动,减少疾病。 ®提供能量,单胃动物CF在盲肠消化,可满足正常维持需要的10—30%。 ®改善胴体品质,能提高瘦肉率、乳脂率。 ®缺点: ®适口性差,质地硬粗,减低动物的采食量。 ®消化率低(猪为3-25%),且影响其它养分的消化,与能量、蛋白的消化呈显著负相关。 ®影响生产成绩,实质是影响能量的利用率(表1和2)。 ®降低饲料成本。
  • 掌握养肉牛小常识,让赚钱变成一种轻松事!

    众所周知,在各种肉市场里价格比较昂贵的就是牛肉,马五牛肉已经形成了一个品牌,可谓一本万利。由此可见,进行肉牛饲养也不失为一个赚钱的好途径,那么你知道怎样养牛吗?下面我们来简单的了解一下养肉牛的知识。 养牛最重要的一件事也是最基本的一件事就是选好牛犊,有很多伙伴都想着刚开始养牛也没啥钱,买的小牛犊差不多价钱也就对付过去了,这种想法可就大错特错了,想要养牛,不买好的牛犊,那么牛养大了以后质量不好依然不能卖个好价钱,那还靠什么赚钱呢,还有一件需要注意的事,有很多人觉得买牛犊就应该越小越好,其实不然,那种没断奶的小牛犊适应能力不好,买回来也容易生病或者对环境不适应,容易生病甚至死亡。所以,咱们在买牛犊的时候一定要慎重。西门塔尔小牛犊是不错的选择。 另外,牛不比猫狗之类的小型动物,牛一旦长大体积是相当大的,所以它的牛棚一定要搭建的很宽敞。尤其是许多头牛一起养的情况下。牛棚过小容易滋养疾病,产生瘟疫等。牛棚最好搭建在较高德比较宽敞的地方,有利于通风除湿,也有利于牛的活动,能有效提高其肉质。 在饲养这方面,肉牛主要吃粗粮,但平时也应给它喂食细料。有一种很方便的办法就是一边种植草一边养牛,这样不仅有助于牛吃食的供应,还能提高其食物的新鲜度,更加有利于牛的健康。在给牛拌料时切记搅拌均匀。在不同的季节,喂食的数量也是有讲究的。夏秋季节,每天喂牛的次数大约在三次左右,每次喂食大概四五斤左右,。冬季牛的食量会增大,需要八斤左右的食物。牛在吃完饭以后,切记把牛槽清理干净,牛的供水也一定要保质保量。 牛是一种比较不敏感的动物,所以它生病较少。但是我们仍然不可以掉以轻心,在牛发病初期就一定要进行治疗,切不可一拖再拖。牛可能会流鼻涕、拉稀之类的,这个不是大事,但也要适当注意,定期给牛打疫苗,检查身体,只有身体健康的牛才能保持良好的肉质。重要的事,该有的疫苗一定不能少! 河南有一位养牛比较在行的牛场老板分享过他的养牛妙招,养牛除了了解一些基本的养牛小常识之外,还有一点非常重要的事,就是把牛当做孩子养,有人可能会感到很诧异,不就是一头牛吗,随便给点水给点食物再有个地方住不就够了吗,哪里至于当个孩子养。 其实牛场老板的意思并不是把牛当成自己的孩子,而是说对待牛就像对待孩子一样细心,有规律得进行饲养,自己的孩子啥时候饿了,渴了,该上学了家长肯定是一清二楚,那么养牛的时候呢,我们也应该拿出这种细心,知道牛在哪个时间段该做什么了或者说需要什么了。这是养牛需要的基本的耐心。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的农业发展越来越科技化、便利化。这对于肉牛养殖来说也是一件非常有利的事。我们可以利用科技来减少人工成本的投入,如果你以后的养牛场越来越大,咱们就可以考虑对肉牛进行机械化养殖。比如在牛的住所等地方安装科技产品,以在不同季节很好地进行温度的调节。或者进行肉牛散养的时候,定位器也是一个养牛利器。 如果你有一头牛,会怎么养呢?有的人会说,嗯,我好好养,养的膘肥体壮,来年去卖。但是这头牛要是放在一个养牛行手的手里,他就不会这样做,他会用一头牛来扩大养牛规模,所以说,如果我们想要养牛,就必须有长远的眼光,不要贪一时之利,更不要盲目地听信他人,随意投资,真正所谓养牛绝招都得靠自己慢慢地摸索,慢慢地总结出来的经验。 养牛可以一本万利,这也就意味着我们需要有相应的付出。了解简单的养牛常识,为自己养牛打个基础,只有这样,才有获得成功的可能。
  • 肉牛快速增重有绝招,都是为了赚钱快,肉牛增重的措施不可少

    肉年增重速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要想提高肉牛养殖的增重速度,需要从多方面入手,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从而达到最佳的育肥效果,获得最佳的养殖经济效益。现主要从品种的选择、科学的饲养管理、疾病预防等方面介绍如何提高肉牛的增重速度。下面一起来看一下:肉牛快速增重的养殖技术,提高肉牛增重的措施! 1、选择适宜的品种与个体 良好的品种是保证肉牛增重速度的关键,不同品种的肉牛的增重速度与育肥效果存在很大的差异。我国地方品种虽然抗逆性较强,但是生长增重速度较快,胴体品质较差,而国外的的优良品种的特点是生长速度快,胴体瘦肉率高。近年来随着杂交技术的不断进步与成熟,品种改良技术的不断发展,利用国外优良品种的公牛与我国地方品种的母牛进行杂交,可将其优良的性状遗传给杂交后代,并表现的较为明显,所获得的杂交后代生长增重速度快、胴体出肉率高、饲料利用率高,以及牛肉的品质都有很大的提高。生产上最常使用的国外肉牛品种为夏洛莱、利木赞、西门塔尔等。具体品种的选择要根据当地的饲料资源以及本场的饲养条件来确定。 除了要选择优良的品种,在育肥前还要选择优质的个体,年龄对肉牛的增重速度影响较大,一般肉牛在12月龄前主要以骨骼、肌肉和器官的生长为主,增重速度最快,成年后除了肌肉增长外,主要是脂肪的沉积,通常第二年的增重速度为第一年的70%,第三年的为第二年的50%。在选择个体时要根据市场的需求选择合适年龄。另外,肉牛的性别也是影响肉牛增重速度的主要因素,在相同的饲养条件下,公牛最快,母牛最慢,阉牛介于中间。因此在24月龄育肥公牛不必去势。 2、进行合理的饲喂 因肉牛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营养的需求量不同,为了提高肉牛的增重速度,要根据肉牛的生长增重规律合理的配制日粮,幼龄牛主要以骨骼和肌肉的生长,因此日粮中的蛋白质和矿物质要充足,而成年牛和育肥后期的牛主要以脂肪沉积为主,则要注意饲料中的能量水平。在提供饲料时要注意日粮中的精、粗比例要适宜,一般在育肥前期精料为55%~65%,粗料为45%~35%;中期粗料为45%,精料为55%,后期精料为85%~75%,粗料为15%~25%。注意日粮中的营养水平要根据肉牛的实际育肥效果来合理调整,肉牛的营养水平并不是越高,增重速度越快。研究表明,如果育肥全期都使用高营养水平的日粮反而不利于后期的日增重,因此,在育肥肉牛时,在育肥前期营养水平不宜过高,一般以中高型即可。在育肥过程中,不可饲喂发生霉变的饲料。粗饲料的品质要优良,以提高适口性,进而提高采食量。冬季尽可能保证肉牛的粗饲料丰富多样,可饲喂一些青贮或者氨贮饲料,从而提高肉牛的增重速度。 合理的使用饲料添加剂。饲料添加剂的合理使用对于促进肉牛的增重速度非常有效。可利用尿素来替代部分的蛋白质饲料,不但可以节约饲料成本,还可以为瘤胃微生提供合成菌体蛋白质的氮源,一般用量为替代精料中30%的蛋白质即可达到理想效果。在使用时要注意用法用量,防止使用不当或者饲喂过量引起氨中毒,并且一旦使用就不能停喂,一直到出栏为止。瘤胃素是肉牛养殖生产中常用的一种增重剂,也是国际上唯一允许使用的增重剂。在使用时要注意逐渐的增加用量,并且要求每头每天的用量最多不可超过360 mg,防止发生中毒,严重时还会引发肉牛死亡。为了提高肉牛的生长增重速度,大多数养殖场都加大精料的饲喂量,易导致肉牛发生瘤胃酸中毒,因此为了提高育肥效果,可在增加精料饲喂量的同时使用适量的胃酸缓冲剂,如碳酸氢钠、氧化镁、臌润土等。 3、加强日常的管理 饲养管理水平对肉牛的增重速度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首先要加强环境的管理工作,保持圈舍的环境卫生,加强通风换气,提高圈舍的空气新鲜度,保持舍内干燥。尤其是要注意做好温度的调控工作,通常肉牛的生活温度在10~21℃时的增重速度最快,因此要做好夏季防暑和冬季的防寒工作,为肉牛提供适宜的生活在环境。 合理的安排肉牛每天饲喂的时间和次数,一般每天饲喂2次,每12小时1次,让肉牛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反刍和休息,利于保持瘤胃的健康。在饲喂时要先粗后精,同时提供充足且清洁的饮水。保证肉牛吃饱、喝足。对饲料进行合理的加工,以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加强日常的管理,每天都要刷拭牛体。减少肉牛的运动次数和时间。 4、加强疾病的预防 做好肉牛疾病的预防工作,以确保肉牛的健康。加强牛舍的环境清扫和定期的消毒工作,每天都刷拭牛体1~2次,保持牛体的清洁卫生,提高抵抗力。控制好舍内有害气体的浓度。做好相关疫苗的免疫接种工作,根据本场以及当地的疫病发生情况合理的制定免疫程序,并严格执行,按照说明科学接种。定期对肉牛进行驱虫,并将粪便进行堆积发酵。加强饲料的保存工作,防止饲料发生霉变。不饲喂肉牛发生霉变或者冰冻的饲料。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