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的营养学,很全面,可学习(四)

    第四章 蛋白质的营养 1.比较学习并掌握反刍与非反刍动物的蛋白质营养原理及其异同; 2.掌握蛋白质品质的有关概念和提高蛋白质利用效率的理论知识; 第一节  蛋白质的组成和作用 一.蛋白质的组成及结构 二.蛋白质的营养生理作用 第二节 单胃动物的蛋白质营养 一、单胃动物对蛋白质的消化吸收 二、反刍动物对蛋白质的消化吸收 第三节  单胃动物蛋白质营养 一、AA的代谢 二、AA的营养生理功能 三、有关概念 四、蛋白质、AA营养价值评定 五、饲料AA之间的关系 六、用AA指标配制动物日粮的应用 ★ 1.名词: EAA(必需氨基酸):动物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数量与速度不能满足需要,必须由饲料供给的氨基酸。 NEAA(非必须氨基酸):动物体自身能合成,无需由饲料提供的氨基酸。  LAA(限制性氨基酸):与动物需要量相比,饲料(粮)中含量不足的EAA。由于他们的不足, 限制了动物对其他氨基酸的利用,导致蛋白质利用率下降。满足需要程度最低的为第一LAA,依次为第二、三、四……等LAA。 RDP(瘤胃降解蛋白):为微生物所降解的蛋白质 UDP(瘤胃未降解蛋白)                     IP(理想蛋白):指饲料或日粮蛋白质中各种AA平衡的一种理想模式,或者说饲料中蛋白质的AA在组成和比例上与动物所需要蛋白质的AA组成和比例一致。               当饲料/日粮中EAA的含量和比例接近IP模式时,动物对蛋白质的利用率接近100%。 ★ 2.简述蛋白质的营养生理功能。 答:1. 机体和畜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除水外,含量最多的养分,占干物质的50%,占无脂固形物的80%。 2. 机体更新的必需养分        动物体蛋白质每天约 0.25-0.3%更新,     约6-12月全部更新。 3. 体内功能物质的主要成分 (1)血红蛋白、肌红蛋:运输氧 (2)肌肉蛋白质: 肌肉收缩 (3)酶、激素:代谢调节 (4)免疫球蛋白:抵抗疾病 (5)运输蛋白(载体):脂蛋白、钙结合蛋白等 4. 提供能量、转化为糖和脂肪 Pr转化为糖、脂肪、能量的情况一般发生于: Ø饲料营养不足,能氮比过低; ØCP含量或摄入过多; Ø饲料的AA组成不平衡 ★ 3.解释氨基酸之间的拮抗、平衡、转化及中毒关系。 答:1.AA平衡理论 (1)AA平衡的概念 2指饲料中各种AA的含量、比例与动物的实际需要相符合的情况。 2有两种情况:     a.各种AA均满足需要且相互间平衡,生产中很难做到,是一种理想情况 b.主要氨基酸满足需要且平衡 c.主要氨基酸不满足需要但平衡 2.转化技巧         各种养分同比例降低,一般生产中不会出现问题,只是动物采食量大些 3.氨基酸过量与中毒 一般不会发生,除非失误,误加。     指日粮中过量添加AA所引起的负生物学效应,不能通过补加其他AA加以消除的现象。轻度中毒动物食欲减退,重则为尿毒症。     在必需氨基酸中,蛋氨酸最容易发生。 4.氨基酸拮抗作用 1)概念:过多地添加一种AA会影响另一种AA的效价或利用率或提高动物对另一种AA的需要量,这种现象为氨基酸间的拮抗。 2)拮抗作用的实质:干扰吸收------竞争相同的吸收载体,或影响代谢-----影响酶活性 3)常见类型:赖氨酸与精氨酸                    亮氨酸与异亮氨酸、缬氨酸 ★ 4.列出猪和家禽常见的EAA名称,常见拮抗氨基酸对、转化氨基酸对。 答:生长猪:10种----Lys,Met,Trp,Thr,Leu,Ile,  Arg,Phe,His,Val。       成年猪:8种---不包含Arg和His。       家禽:13种---包含Gly,Cys,Tyr。 AA的主要拮抗对:赖氨酸与精氨酸                          亮氨酸与异亮氨酸、缬氨酸 ★ 5.阐述单胃动物、反刍动物对蛋白质的消化、吸收过程及其特点。 答:一单胃动物蛋白质营养 1.消化部位 蛋白质的消化起始于胃,终止于小肠 蛋白质     HCl        高级结构分解,肽链暴露  胃、胰、糜蛋白酶     内切酶使蛋白质分解为多肽     羧基肽酶、氨基肽酶     外切酶使之分解为AA/小肽 主要在胃和小肠上部, 20%在胃,60-70%在小肠,其余在大肠。                                       吸收(1)部位:     小肠上部 (2)方式:     主动吸收 (3)载体:     碱性、酸性、中性系统 (4)顺序:   L-AA > D-AA                Cys>Met>Try>Leu>he>Lys≈Ala>Ser>Asp>Glu 其特点是吸收快、不竞争有限的载体,分解、吸收时耗能少,可作为活性物质,合成时耗能少。 二反刍动物蛋白质营养 摄入蛋白质的70%(40-80%)被瘤胃微生物消化 ,其余部分(30%)进入真胃和小肠消化。 1.消化过程 (1)饲料蛋白质 瘤胃降解蛋白(RDP) 瘤胃未降解蛋白 (过瘤胃蛋白,UDP) (2)蛋白质降解率(%)= RDP/食入CP 2.利用 瘤胃NH3浓度达到5mM(9mg/100ml),微生物蛋白合成达到最大水平,超过此浓度的NH3被吸收入血。通过合成尿素而解毒。 瘤胃的Pr消化吸收特点 1.饲料Pr在瘤胃内经过微生物改组合成饲料中不曾有的支链AA。因此,很大程度上可以说反刍动物的蛋白质营养实质上是瘤胃微生物营养。 2.反刍动物本身所需AA(小肠AA)来源于MCP、UDP(RUP)和内源蛋白质。MCP可以满足动物需要的50~100%,UDP是高产时的必要补充,内源蛋白质量少且较稳定。 3. 瘤胃中80%的微生物可以NH3为唯一氮源,26%只能利用NH3,55%可同时利用NH3和AA,因此,少量Pr即可满足微生物的需要,这是瘤胃微生物利用尿素等NPN的生物学基础。 4.MCP品质与豆粕(饼)、苜蓿叶蛋白质相当,略次于优质的动物蛋白质,但优于大多数谷物蛋白。 BV 70~80% 5大量RDP在瘤胃中分解,实际上存在能量和蛋白质的损失。 6.饲料蛋白的降解率差异很大,适当加工处理可降低降解率,并可能提高UDP的小肠利用率(如加热、甲醛包被、缓释等措施可提高UDP利用率)。 7.NPN在瘤胃中集中、急剧分解不仅有氮素损失,且可能造成中毒。 8.对反刍动物补充AA、Pr的效果一般不如单胃动物明显,其效果取决于过瘤胃的数量以及过瘤胃AA在小肠的消化、吸收。 3. 影响消化利用的因素 (1)瘤胃内环境的稳定 (2)日粮CP水平:13%         NH3浓度5mM (3)蛋白质种类:NPN与真蛋白      CP <13%, 加NPN有效; 高于13%,效果差 (4)其他养分: 碳水化合物、P、S 4小肠消化 (1)方式与产物  :与单胃动物相同 (2)底物:与单胃动物不同 MCP    占50-90% RDP    占10-50% 5小肠中蛋白质的去向 (1)70%--- 消化、吸收--- 血液--- 30%---- 组织蛋白合成 (2) 30% 粪便排出(粪N)---血液)70%----未利用(尿N) 6大肠的消化 与单胃动物相同。 进入盲肠的N 占摄入N的20% ★ 6.试述保护反刍动物饲粮蛋白质的前提、目的及常用保护方法。 答:微生物N中有10-20%是核酸N,对动物无营养价值 因此,保护优质饲料蛋白,防止瘤胃降解可提高蛋白的生物学价值。 尿素在瘤胃中被微生物分解产生NH3的速度是微生物利用NH3合成MCP的4倍;由于尿素被分解的速度远远大于MCP合成的速度,易造成氮素损失,只有当NPN在瘤胃中分解释放NH3的速度与(CH2O)n发酵释放能量和碳架速度密切同步时,微生物的固氮作用最大。 方法: 通过调整饲料的饲喂顺序,或选择不同的能量饲料,或对NPN及能量饲料进行加工处理,可达到能氮同步释放,保证微生物及时有效地摄取NH3。 ★ 让快速降解的能氮同步比慢速降解的能氮同步更能有效刺激MCP的合成效率;且淀粉对瘤胃内养分与利用的影响比蛋白质大。 ★ 保证最佳的瘤胃NH3浓度,是获取的最大MCP合成量的关键。 ★ 瘤胃中NH3的浓度取决于: ★ (1)日粮CP浓度及降解率; ★ (2)内源尿素的再循环; ★ (3)能量及其他必需养分的水平。 ★ 降低NH3的释放速度、降低瘤胃pH、提供磷,促进微生物对NH3的捕获力。 ★ 7.评定单胃动物蛋白质及氨基酸生物学效价的方法名称及计算方法? 答:(一)蛋白质   1. CP和DCP CP最早使用的指标,只反映饲料中含N物质的多少     DCP=CP×dgcp  不同动物对同一蛋白质饲料的消化率不同     2.消化率      包括真消化率和表观消化率。一般蛋白质的营养价值与消化率成正比,但蛋白质消化后的利用率差别很大。dg是粗指标,不很准确。因为Pr的营养价值主要取决于AA的消化率和AA的平衡性。 3.生物学效价(biological value,BV) 沉积Pr与消化Pr的比(消化蛋白转化为体组织蛋白的效率)          沉积蛋白           食入N-(FN+UN) BV==----------×100%==   ----------------×100% 消化蛋白             食入N-FN BV值越高,说明其质量越好。BV一般在50%~80%范围内 4.净蛋白利用率(net protein utilization, NPU) 沉积Pr与食入Pr的比(食入蛋白转化为体组织蛋白的效率)          沉积N NPU=  ----------×100%=BV×dg蛋白质 食入N 5.蛋白质斜率比 (二)AA的有效性评定    去盲肠鸡、回-直肠吻合猪 1.AA的消化率      根据是否考虑内源分为真消化率和表观消化率     根据收粪部位:回肠消化率/粪消化率 规律:Tdg>Adg 5%;      粪消化率比回肠消化率高5-10%;     2.生长斜率比     标准日粮:基础日粮+不同水平Lys      待测日粮:待测饲料(Lys)保证其他养分与基础日粮相同      假设:(1)合成AA的生长效率为100%            (2)AA的食入量与体增重、Pr沉积、饲     料转化率等所观测指标间存在线性关系      缺点:(1)两条假设不完全成立      3.有效lys含量的测定     ε-NH2 Lys游离与还原性基团反应 4.血浆游离AA浓度      一般认为食入AA越多,血浆游离AA含量越高,根据采食前后游离AA浓度差来评定饲料品质。 5.微生物法     根据某种微生物对某一AA的利用情况来评定饲料品质。    (2)一次试验只能测一个AA,成本很高 3)特点:缺乏的氨基酸常常是EAA ;常发生在低蛋白饲粮和生长快、高产的动物;缺乏症可过补充所缺乏的氨基酸而缓解或纠正 ★8.讨论氨基酸平衡理论在配制单胃动物日粮时的应用。 ★9.设某动物每天食入N100g排出FN和UN分别30g和50g,计算该动物对日粮CP的表观消化率、饲料蛋白质的BV值?动物体N或蛋白质的平衡情况如何? CP = N÷16% = N × 6.25 (N是蛋白质的特征元素) ★10.西农萨能奶山羊羔羊在120天的哺乳期内,体重由3.23kg增加到21.23kg,在此期间采食CP 8564g,每增重1kg沉积蛋白质146g,计算该日粮的NPU和PER? ★ 11.论述反刍动物利用NPN的原理及合理利用NPN的措施。 答:1.NPN的利用原理 尿素   尿素酶    NH3+ CO2 (CH2O)n  细菌酶   VFA+ 酮酸(碳链) NH3 +酮酸+ATP  细菌酶   AA----  MCP真胃、小肠酶  AA  吸收、合成  体蛋白、产品蛋白质 2. 利用NPN的意义       节约蛋白质、降低成本 影响NPN利用率的因素 1)日粮能量及其有效性 (1)能量的含量 Ø微生物利用NH3合成MCP时,需要一定能量和碳架,这些养分主要是饲料(CH2O)n在瘤胃发酵产生的。 提高日粮中有效能的数量,可增加MCP的合成量。 (2)能量的有效性(同步性) 尿素在瘤胃中被微生物分解产生NH3的速度是微生物利用NH3合成MCP的4倍;由于尿素被分解的速度远远大于MCP合成的速度,易造成氮素损失,只有当NPN在瘤胃中分解释放NH3的速度与(CH2O)n发酵释放能量和碳架速度密切同步时,微生物的固氮作用最大。 通过调整饲料的饲喂顺序,或选择不同的能量饲料,或对NPN及能量饲料进行加工处理,可达到能氮同步释放,保证微生物及时有效地摄取NH3。
  • 牛的营养学,很全面,可学习(三)

    第三章水的营养 第一节 水的性质和作用 第二节 动物体内水的平衡及调节 第三节  各种动物的需水量及饮水品质 学习并牢记水作为一种养分在动物营养中的极端重要性。 ★1.水分的基本营养生理功能。 答:1.构成体组织 2.参与养分代谢。水是一种理想的溶剂,水是化学反应的介质(媒介作用) 3.调节体温 4.其他功能:(1)润滑作用(2)稀释毒物(3)产品的组成部分 【5.缺水的影响 (1)失水1-2%   干渴,食欲减退,生产下降; (2)失水8%   严重干渴,食欲丧失,抗病力下降; (3)失水10%   生理失常,代谢紊乱; (4)失水20%   死亡; (5)动物可以失去全部体内的脂肪,蛋白质的一半,体重的一半,动物都能生存; (6)只饮水,可存活三个月; (7)不饮水,摄取其它养分,可存活七天。】 ★ 2.为什么动物缺水的危害比缺乏饲料的危害大? 答:缺水的影响 (1)失水1-2%   干渴,食欲减退,生产下降; (2)失水8%   严重干渴,食欲丧失,抗病力下降; (3)失水10%   生理失常,代谢紊乱; (4)失水20%   死亡; (5)动物可以失去全部体内的脂肪,蛋白质的一半,体重的一半,动物都能生存; (6)只饮水,可存活三个月; (7)不饮水,摄取其它养分,可存活七天。 ★ 3.动物如何调控其体内的水分平衡? 答:一动物体所需水的来源 1 饮水(主要)     2 饲料水(因饲料不同而异)     饲喂青绿饲料,可保证其来源。 3 代谢水(有机物代谢产生,占5%-10%) 二动物体水的去路 1 呼吸(随气温体重变化而异) 2 皮肤蒸发、出汗排水(与环境温度有关) 3 粪便排出(是主要去路) 1)因动物而异 2)饲料性质影响粪中排水量     3)人为调控对粪便含水量影响不大 4 尿液排水(主要渠道) 受摄水量影响较大。饮水增多,排尿量增加,一般尿中排水量占总排水50%左右。     肾脏对水的排泄有很大的调节能力,一般饮水越少,环境温度越高,动物活动量越大,由尿中排出的水越少。   饲料中蛋白质、矿物质过高,饲料中含有毒素(霉变、氧化、ANFs)、抗生素类药物等,饮水量和排尿量增加。 5 随产品排水 ★ 4.影响动物需水量的因素有那些? 答:1.动物种类 大量排粪需水多    反刍>哺乳>鸟类 2.生产性能            产奶阶段需水量最高,产蛋、产肉需水相对较低。       3.气温                  气温高于30℃,需水量明显增加,低于10℃,相反。 4.饲料或日粮组成 含氮物质越高,需水量越高; 粗纤维含量越高,需水量越高; 盐,特别是Na+、Cl-、K+ :含量越高,需水量越高。 5.饲料的调制类型      粉料>干颗粒>膨化料 ★ 5.如何减少夏季高温季节家禽发生软便?(畜禽饮水时注意的问题) 答:1.饮水的温度    幼小动物冬季饲喂温度过低的水,会导致严重的应激。 2.水的卫生   水中的病原微生物进入消化道,会引起不同程度的腹泻。 3.水的硬度   水中总的不溶物的含量,含量越高,危害越大。 4.水的pH值   一般在6.5-8.5。 5.硫酸盐     过量的硫酸盐,会引起腹泻。 6.硝酸盐   含量高,会引起很多问题。 7.重金属   含量超标,引起动物不同程度的中毒。 8.食 盐    盐分高,动物饮水增加,引起离子不平衡,而导致腹泻。
  • 河北临漳:昔日遍地黑烟木炭窑 如今绿色养殖牛羊欢

      新华社石家庄12月23日电(记者杨知润、徐步云)“你看,这几只羊刚满月,跳来跳去多可爱!”养殖户王海一面喂羊一面笑着说。养殖场里,小羊发出“咩咩”的叫声。   “照顾刚出生的小羊一定要细心,要把嘴和鼻子擦干净,防止窒息。”现年42岁的王海是河北省临漳县南东坊镇小东坊村规模较大的养殖专业户。谈起“养殖经”,他头头是道。而几年前,他从事的工作还与养殖毫不相干。   20世纪80年代,临漳县南东坊镇、章里集乡等乡镇兴起木材加工业,当地村民利用废旧木材、下脚料等烧制木炭。由于市场需求大,木炭窑发展迅速。   然而,烧木材产生的烟气不仅污染环境,还对人体有害。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大批的木炭窑陆续被拆,养殖场取而代之。   “现在走在村子里,已经看不见过去黑烟滚滚、路人掩鼻而过的情景了。”王海说,多年前,他便看清形势,一直在为“改行”做准备。   在农业等相关部门的帮助下,经过多次实地考察、学习培训,他很快掌握了养殖业行情和技术,并在2016年投资办起了养殖场。   “市场上牛肉价格都在每斤30元以上,而我们当地很多村连一头牛都没有,养牛应该是个致富的好门路。”起初,王海养殖的是肉牛。为使养殖多样化,从去年开始,他又开始养起奶牛。“供应鲜奶也是个不错的市场,前景也很好。”   目前,除了30余头牛,他还养了60多只羊,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在家搞养殖可比以前收旧木头强多了!”   “过去收割完的玉米秆会被烧掉,现在制成青料卖给养殖场,既增收又环保。”村民们介绍,养殖场每年会向他们收购玉米秸秆,每户每年能增收近千元。   “养殖场产生的粪便也大有用处,可以用作蔬菜种植大户种菜需要的肥料,还能通过发酵产生沼气,用来照明、做饭。”小东坊村村民马西顺说,“以前天空是灰蒙蒙的,现在这里都是蓝天白云。”   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有的村民还搞起了食料加工和肉加工。“发展种养业符合国家政策,将来我们要改善设施,扩大规模,还要实现高科技养殖,生活很有奔头!”王海满怀梦想。
  • 牛的营养学,很全面,可学习(二)

    牛的营养学,很全面,可学习(二) 2018-12-24 第二章 动物对饲料的消化 第一节  动物消化饲料的方式 第二节  消化后养分的吸收 第三节  动物的消化力与饲料的可消化性 学习并掌握动物对饲料中各种营养物质的消化方式、消化特点及影响饲料养分消化率的诸因素。 ★1.解释 消化:动物采食饲料后,经物理性、化学性及微生物性作用,将饲料中大分子不可吸收的物质分解为小分子可吸收物质的过程。 吸收:饲料中营养物质在动物消化道内经物理的、化学的、微生物的消化后,经消化道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动物营养研究中,把消化吸收了的营养物质视为可消化营养物质。 消化率:饲料可消化养分量占食入养分的百分率。是度量动物的消化力和饲料的可消化性的综合指标。 ★ 2.比较单胃动物与反刍动物消化方式的异同。 答:非反刍动物 分为单胃杂食类、草食类和肉食类,除单胃草食类外,单胃杂食类动物的消化特点主是以酶的消化为主,微生物消化较弱。 反刍动物 牛、羊的消化是以前胃(瘤胃、网胃、瓣胃)微生物消化为主,主要在瘤胃内进行。皱胃和小肠中进行化学性消化。在盲肠和大肠进行的第二次微生物消化,可显著提高消化率,这也是反刍动物能大量利用粗饲料的营养学基础。 禽类 类似于非反刍动物猪的消化。 但禽类没有牙齿,靠喙采食、撕碎大块饲料。 口腔内没有乳糖酶。食物通过口腔进入食管膨大部—嗉囊中贮存并将饲料湿润和软化,再进入腺胃。 腺胃消化作用不强。 禽类肌胃壁肌肉坚厚,可对饲料进行机械性磨碎,肌胃内的砂粒更有助于饲料的磨碎和消化。 禽类的肠道较短,饲料在肠道中停留时间不长,所以酶的消化和微生物的发酵消化都比猪的弱。 未消化的食物残渣和尿液,通过泄殖腔排出 ★ 3.简述瘤胃消化饲料的生物学基础及其消化的优缺点。 瘤胃发酵的优缺点 答:优点 a. 分解CF,产生VFA,吸收后可作为脂肪、糖的合成原材料,满足牛、羊能量需要的50%~70%。 b. 细菌利用NPN合成MCP,可满足动物需要的50%~100%。 c. 微生物可合成VB、VK、EFA 、NEAA ,所以对牛羊一般不补充VB、VK、EFA。 d. 可变UFA→SFA,从而延长了牛羊脂肪的保存期,但降低了营养价值。 缺点 a.快速分解淀粉为VFA、CH4、H2O、CO2、O2等,造成部分能量的损失,且低的pH值不利于粗饲料的消化( pH值<6.5,不利于粗饲料消化)。 b. 降解真蛋白质为NH3,再合成MCP,造成部分氮素的损失。     意义:保护优质蛋白质 ★ 4.蛋鸡每天采食120g饲粮,饲粮含CP18%,Ca3.5%,每天随粪排出CP4.32g、Ca1.95g,随粪排出内源CP1.5g,内源Ca0.90g,问该饲粮的CP、Ca表观与真消化率是多少? (TD)真消化率=[食入养分-(粪中养分-粪中内源养分)]          ------------------------------------------------×100% 食入养分                    [食入养分-(粪中外源养分+内源养分)] (AD)表观消化率=-------------------------×100% 食入养分                120*18%--4.32     120*18%--(4.32—1.5)      Cp:表观= --------------------,  真=    --------------------                 120*18%,              120*18%-4.32              120*3.5%--1.95                  120*3.5%--(1.95-0.90) Ca:表观=--------------------------,   真=    ----------------------------              120*3.5%                      120*3.5%--1.95 ★ 5.简述影响饲料消化率的因素。 答:(一)动物因素 1动物种类 不同种类的动物,由于消化道的结构,功能,长度和容积不同,因而消化力也不一样。 2年龄及个体差异 动物从幼年到成年,消化器官和机体发育的完善程度不同,则消化力强弱不同,对饲料养分的消化率也不一样。 【2.品种:高度培育品种对粗饲料消化率极低,耐粗饲性差。 3.年龄:幼小、老龄动物消化率低;随着年龄增长,消化器官不断发育、完善,动物对CF、EE、CP的消化率提高,但NFE和有机物消化率变化不大。随着衰老,消化机能衰退,消化力降低。 4.体质:健康动物的消化力强,病态动物消化率低,因此,保持动物健康是保证高产的基本条件。】 (二)饲料因素 1.种类:青绿饲料消化率>干草,籽实>秸秆 2.化学成分:饲料中CP提高,消化率提高,对反刍动物尤其明显;CF与消化率呈负相关,对单胃动物尤为明显;淀粉含量过多,反刍动物对粗饲料的消化率降低;饲料中含有一定量的脂肪有利于消化,但过多不利,尤其对Ca、CF的消化不利;增加Vit、平衡补充微量元素可促进消化 (1)蛋白质含量 (2)粗纤维 3.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饲料中含有抗营养因子,降低消化率 三)饲养管理技术     1.饲料的加工调制 2饲养水平 随饲喂量的增加,饲料消化率降低。 【2.饲料在消化道的停留时间     延长饲料在消化道的停留时间,可提高消化率;饲料颗粒化可预防动物挑食,提高适口性,过度粉碎饲料不利于消化。 3.饲养水平     随饲养水平提高,饲料流通速度加快,消化率下降。(饲养水平:指实际饲喂量相当于维持饲喂量的倍数。) 4. 饲料搭配技术与养分平衡状况也影响饲料消化率:平衡设计日粮可提高消化率,添加酶制剂可提高消化率。 5.饲喂技术:少量多餐、潮拌料饲喂、奶牛TMR技术、投喂时间(特别是高温季节)。 6.畜舍环境:适温和良好通风、饲养密度等。】
  • 牛的营养学,很全面,可学习(一)

    牛的营养学,很全面,可学习(一) 2018-12-24 学时分配 绪论 一、动物营养学的有关概念二、动物营养学的研究内容与任务三、动物营养与动物生产的关系四、动物营养学的发展历程五、动物营养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 1、名词解释: 养分(营养物质):饲料中凡能被动物用以维持生命、生产产品,具有类似化学性质的物质统称为营养物质(nutrients),亦称为养分或营养素。 营养:是动物摄取、消化、吸收食物并利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来维持生命活动、修补体组织、生长和生产产品的全部过程。 营养学:研究生物体营养过程的科学。通过这一过程的研究,可以阐明生命活动的本质,并通过营养调控措施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饲料:正常情况下,凡能被动物采食、消化吸收、无毒无害、且能提供营养物质的所有物质均可称为饲料 饲料的营养价值;饲料或养分完成一定营养或营养生理功能的能力大小。  ★ 2、试述动物营养学的研究目标和任务。 答:总体目标:通过研究,揭示养分利用的定性定量规律,形成饲料资源的高效利用、动物产品的高效生产、人类健康及生态环境的长期维护的动物营养科学指南,使动物生产在土壤----植物----动物----人食物链中与其他要素协调发展,为维持食物链的高效运转发挥积极作用。 任务:(1)确定必需营养素、研究其理化特性和营养生理作用;(2)研究必需营养素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及其调节机制;(3)研究营养摄入与动物健康、动物体内外环境间的关系;(4)研究提高动物对饲料利用率的原理与方法;(5)制定动物的适宜养分需要量;(6)探索或改进动物营养学的研究新方法或新手段(饲料营养价值评定、营养需要量) 。 ★3、简述动物营养学在动物生产中的地位。答:(1)保障动物健康(2)提高生产水平与50年前比较,现代动物的生产水平提高了80-200%。其中,营养的贡献率占50-70%。(3)改善产品质量(4)降低生产成本动物生产的总成本中,饲料成本占50-80%  (5)保护生态环境 ★4学习动物营养学的意义 答:(1)研究养分的摄入与动物健康和高效生产的定性定量规律,可为动物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南,维持动物生产的高效进行。(2)有助于揭示动物生命活动的本质、动物与人及环境的互作关系,并通过营养调控措施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3)研究饲料的营养本质以及降低饲料投入和成本的方法,使养殖业和饲料工业的保持持续发展。(4)研究营养物质利用的过程和饲料加工、饲喂、环境等对饲料利用的影响,为饲料加工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5、生产中与动物营养有关的常见问题有哪些? 答:(1)提高动物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2)调控养分的摄入和排泄量,影响环境质量; (3)保障动物产品对人类的食用安全。1)缺乏动物组织代谢和生长的细胞调节和分子调节过程的基本知识。2)缺乏对动物与其消化道微生物生态系统相互关系的了解。3).对营养与遗传、营养与健康、营养与环境及动物福利、营养与产品品质等关系的研究十分薄弱。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时,动物营养需要的含义及需要量有何变化,目前知之极少。4.)动物达到最佳生产性能时的采食量及其调控机制与措施了解不足。5)效迅速地检测饲料中养分和抗营养因子的含量以及评定养分的生物利用率的技术尚不完善。6).饲料资源的开发及利用各类副产物合成动物的必需养分或其前体物的研究十分有限。7).缺乏准确、客观评定动物福利要求的理论和技术。 第一章  动物与饲料的化学组成 要求:1.了解动物与植物的相互关系;2.了解动植物体的化学组成及其比较;3.掌握饲料中各种营养物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功能。 1.名词解释: CP(粗蛋白质):是指饲料中所有含氮化合物的总称。CP%=N%×6.25 粗灰分(CA):是饲料、动物组织和动物排泄物样品在550-600℃高温炉中将所有有机物质全部氧化后剩余的残渣。灼烧后的残渣中含有泥沙,故为粗灰分 EE(粗脂肪):是饲料、动物组织、动物排泄物中脂溶性物质的总称。常规饲料分析是用乙醚浸提样品所得的物质,故称为乙醚浸出物。 CF(粗纤维):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及角质等成分。 ADF(酸性洗涤纤维) NDF(中性洗涤纤维) ★ 2.简述饲料概略养分分析法对饲料养分如何分类、测定各种养分含量的基本原理。 ★ 3.简述述概略养分分析体系的优缺点。 概况性强.简单使用。尽管分析中存在一些不足,特别是粗纤维分析尚待改进,目前世界各国仍在使用. ★ 4.简述养分的一般营养生理功能。 (1)机体或动物产品的构成物质(蛋白质、 矿物质、水分、脂肪)---部件(2)动物生产的能源物质(碳水化合物、脂 肪、蛋白质) ---动力(3)动物生产的调节物质(矿物质、维生素、氨基酸、脂肪酸、添加剂)---控制系统 ★ 5. 比较动植物体组成成分的异同? 答1:元素组成的比较1)元素种类基本相同,数量差异大;(植物体化学成分含量受生长期、地区、气候影响较大,动物体则相对稳定。)2)元素含量规律 有机元素:均以氧最多、碳氢次之,其它少    无机元素:植物含钾高,含钠低        动物含钠高,含钾低       动物含钙、磷高于植物 3)元素含量的变异情况 (动物的元素含量变异小,植物的变异大。)化 2化合物组成的比较 1).水分  一般情况下,动物体与饲料植物中都以水分含量最高,但植物变异大,动物变异小。 【(1)植物体水分变异范围很大,可多到95%,少到5%;植物整体水分含量随植物从幼龄至成熟,逐渐减少。 (2)动物体水分含量比较恒定,约占体重的60~70%,一般幼龄动物体内含水多,如初生犊牛含水75%~80%,成年动物含水较少,相对稳定,如成年牛体内含水仅40%~60%。越肥的动物,体内含水量越少,动物体内水分和脂肪的消长关系十分明显。 3)动植物体组织、部位不同含水量不同。 (4)植物的栽培条件、气候、收获期等影响含水量,动物的年龄、营养水平、饲料组成、健康状况也影响体内含水量。】 2).碳水化合物  是植物干物质中的主要组成成分,既是植物的结构物质,又是植物的贮备物质。动物体内的碳水化合物主要为糖元和葡萄糖,且含量极少,通常在1%以下。 【(1)植物干物质中主要为碳水化合物,占其干物质重量的3/4以上。 (2)动物体内完全不含有淀粉和粗纤维等这一类物质。 (3)碳水化合物是动物日粮的主要成分,其主要作用是提供能量,也有其他特殊作用。】 3.蛋白质  动物体的干物质中主要为蛋白质,它是动物体内的结构物质。植物体内除真蛋白质外,还有非蛋白质含氮物(氨化物),而动物体内主要是真蛋白质及游离AA、激素,无其它氨化物,动物体蛋白质含量高,且蛋白质的品质优于植物蛋白。 4.脂类  动物体的贮备物质是脂肪。植物性饲料粗脂肪中,除中性脂肪和脂肪酸外,还包括叶绿素、蜡质、磷脂、脂溶性维生素、挥发油等,在常温下呈液态。而动物体内只含有中性脂肪、脂肪酸和脂溶性维生素,常温下呈固态。 脂肪是动物体的主要储备物质,其含量高于除油料植物外的植物。 5.维生素和矿物质  植物性饲料不含维生素A,而含胡萝卜素,动物体内则相反。 植物性饲料中钾、镁、磷较多,钙、钠较少,动物体内则相反。 ★ 6. 经测定饲喂态玉米含水8%,CP9.6%、EE3.6%、CF1.3%、粗灰分1.1%、Ca0.03%、P0.29%,问饲喂态时NFE含量?绝干状态时CP、Ca? 例:(将某一干物质基础下的养分含量换算成另一基础下的养分含量,须按养分占干物质的比例不变的原则来计算。) 例:某饲料新鲜基础含CP 5%,水分75%,求饲料风干基础(含水10%)下含蛋白质多少? 设为x,则   x∶90%=5%∶25% x=(5%×90%)÷25% =18% 解:无氮浸出物(nitrogen free extract,NFE) NFE为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包括单糖、双糖和淀粉等可溶性多糖的总称。 NFE%=100% -(水分+粗灰分或矿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 饲喂状态:NFE%=100% -(8+1.1+9.6+3.6+1.3+0.03+0.29)%=76.38% 干物质养分:100%-8%=92% 绝干时:CP:9.6:92=X:100 x=10.43% Ca:0.03:92=x:100 X=0.0326%
  • 冬季养牛注意5个问题,牛儿长得好养牛效益高!

    已立冬数日,北方一些地区早已穿上了厚厚的棉衣,养牛户也开始给牛舍做各种保温措施,然而冬季养牛只做保温就够了吗?肯定远远不够,今天小编则详细介绍一下冬季养牛应注意的问题,希望养牛户看完一定要重视起来,这样才能把牛养好获取更多的效益! 1、保温 进入冬季给牛舍保温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或许会有部分养牛户认为牛抗寒性能较好没有必要保温,实则不然,气温过低不仅可能造成牛发病,而且会严重影响牛的生长,因为气温过低时牛便需要较多的能量来御寒,进而则会影响牛的生长及饲料转化率,我们可以发现长期处于低温条件下的牛一般都比较瘦。 封闭式牛舍保温工作一般比较容易做,只需要将门窗修缮好及堵住漏风的孔洞便可以,而敞开式牛舍及半敞开式牛舍保温便要下一番功夫了。最简单的便是用厚帆布或塑料布将牛舍围起来,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贼风侵入为牛舍进行保温。想要进一步升级保温效果便要修建暖棚了,敞开式牛舍在向阳一面修建暖棚其余三面用塑料布围起来,半敞开式牛舍在敞开的一面修建暖棚,其修建仿照塑料大棚即可,安装大棚龙骨上面覆盖塑料布,气温特别低的地区可覆盖双层塑料布。 此外牛舍地面也应做适当的保温工作,特别是水泥地面,简单一点可用废弃传送带等橡胶制品铺地,有条件的可用稻壳、锯末等铺垫20~30公分做成发酵床,这样便可以避免牛直接趴在冰冷的地面上。 2、通风 冬季牛舍较为封闭便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氨气等有毒有害气体,牛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下较容易发生呼吸道疾病或其他疾病,因此适当的通风十分有必要,不少养牛户或许会说通风与保温不自相矛盾吗?确实存在一定的矛盾,我们要做的便是尽量降低通风与保温之间的矛盾。 白天天气良好的情况下,可以打开牛舍门窗进行通风,记住一定要逐渐打开不可一次性全部打开,以让牛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减少应激反应,八九点钟太阳升起时可先少打开一些门窗同时切忌不要让空气形成对流,逐渐降低牛舍温度达到与外界一致,到中午便可以将牛舍门窗全部打开,而到了下午三四点钟便要逐渐关闭门窗。 3、饲喂 冬季一来青绿多汁饲料较为匮乏,二来牛需要更多的能量来御寒,因此必须调整饲喂以满足牛生产及生长对营养的需求。首先应尽可能对饲料进行多元化搭配,并在饲料中添加预混料、食盐等,以满足牛对各类矿物质、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的需求;其次草料若以青贮饲料为主的情况下,应在里面加入适量的青干草,以免青贮饲料水份过大而造成牛干物质摄入不足;最后应适量增加精料喂量以为牛补充能量,较其他季节精料喂量可以增加10%,增加精料的同时需要适当降低精料中麦麸的比例,再告诉大家一个小窍门在精料中加入适量的植物油亦可提高牛的抗寒能力和生长速度。 冬季夜长昼短,因此除了调整饲料搭配外,还需要调整饲料的饲喂时间。冬季早晨饲喂可调整至8点左右,下午饲喂可以调整至15点~16点左右,夜间间隔时间较长可在22点~24点补饲一次。 4、饮水 饮水同样是冬季养牛应该注意的问题,其一是饮水量的问题,其二是水温的问题。 先说一下饮水量的问题,冬季牛的饲料多以干物质为主,这种情况下水分摄入便会减少,但是牛对水的需求相对于秋季却没有减少太多,因此一定要充足给牛供水才可以,且饮水一定要清洁无污染。 再说一下水温的问题,不少人怕麻烦直接采用自来水喂牛,这种情况下便会刺激牛的胃肠影响消化吸收功能,且水进入牛体后需要较多的热量才能将其温度提升至与牛体一致,这样便会在较大程度上影响牛的生长,冬季水温最好控制在15℃以上,若没有条件饮温水时可以给牛饮刚抽上来的井水。 5、防病 冬季牛传染性疾病相对较少,大部分防疫、驱虫计划一般多安排在春秋两季,不过冬季却是牛呼吸道疾病和消化道疾病高发的季节,因此冬季养牛应重点预防这两类疾病。 先说一下呼吸道疾病,即牛感冒、鼻炎、咽喉炎、支气管炎及肺炎等疾病,冬季发病率较高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气温低,二是保温与通风矛盾导致温差过大,三是通风不当空气质量差。要想预防呼吸道疾病我们应做好保温和通风工作及想办法降低之间的矛盾,其次可在饲料或饮水中加入黄芪多糖、电解多维等增强牛的抵抗力,当牛发病时则要采用抗病毒、抗菌等药物进行对症治疗。 再说一下消化道疾病,冬季常发生的消化道疾病主要有消化不良、前胃迟缓、瓣胃阻塞(百叶干)、肠便秘等,主要与饲料质量差(例如劣质、霉变)、饲料较干、饲料过细、牛舍气温过低及饮水不足或过凉有关。养牛户应从饲料质量、粉度、牛舍气温及饮水等方面下手,做好各项饲养管理尽量避免牛发生消化道疾病,同时可给牛喂一些健胃药物增强消化能力。当牛发生消化道疾病时则要对症治疗,例如消化不良可减少饲料喂量并喂一些健胃药物,等牛消化功能恢复时再增加喂量;前胃迟缓则可以喂一些健胃药物,并给牛静脉注射浓盐(10%氯化钠注射液)500毫升兴奋瘤胃,并喂一些容易消化的饲料;瓣胃阻塞则多与饲料过细有关,可进行洗胃将瓣胃内的沉积的饲料洗出来,并适当增加饲料粗度;肠便秘则与饲料过干有较大的关系,增加供水量并尽量供温水,发病时可采用石蜡油灌服进行通肠润便。
  • 养羊6种常见饲料的正确喂法,不要再用错误的方法喂羊了!

    养羊6种常见饲料的正确喂法,不要再用错误的方法喂羊了! 2018-12-24 羊的饲料利用范围广,牧草、野草、树叶、秸秆、粮食及糟粕等均可用于喂羊,然而不同饲料的使用方法有所不同,不少养羊户一直在用错误的方法喂羊,进而导致饲料利用率不理想或羊生长受阻等问题。今天小编则详细介绍一下养羊6种常见饲料的正确喂法,希望对广大养羊户朋友能够有所帮助! 羊的饲料利用范围广,牧草、野草、树叶、秸秆、粮食及糟粕等均可用于喂羊,然而不同饲料的使用方法有所不同,不少养羊户一直在用错误的方法喂羊,进而导致饲料利用率不理想或羊生长受阻等问题。今天小编则详细介绍一下养羊6种常见饲料的正确喂法,希望对广大养羊户朋友能够有所帮助! 1、玉米 玉米作为养羊饲料的主要组成部分,可为羊提供碳水化物、蛋白质、脂肪、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等营养成分。玉米是一种特别容易出现霉变的饲料,在喂羊之前一定要检查玉米质量,若有霉变现象应禁止喂羊,羊一旦采食霉变玉米轻则消化功能下降、腹泻、生长受阻,重则可能引起霉菌毒素中毒使羊群出现大量伤亡。玉米饲喂时粉碎粗度同样至关重要,羔羊消化能力弱可将玉米粉碎的细一些,这样有利于提高玉米的消化利用率,成年羊胃肠已经发育完全消化能力较强将玉米粉碎的粗一些并不会影响消化利用率,而且可以减少胃肠溃疡、瓣胃阻塞等问题的发生。 2、豆粕 豆粕同样是养羊饲料主要组成部分,其可为羊提供蛋白质、氨基酸等营养成分。一些养羊户感觉豆粕价格太高进而减少豆粕喂量,甚至完全不喂豆粕,这样做肯定是不行的,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不能满足羊生产或生长对蛋白质的需求,那么羊的生产或生长便会受到影响。生的豆粕中含有抗营养因子,应充分加热后方可使用,不过现在购买的豆粕一般都已经过高温膨化,故而不用再次加热。 3、麦麸 麦麸是小麦加工面粉过程中的副产品,其粗纤维含量高、营养少、难以消化,但是胜在价格相对较低、富含纤维素、维生素B族及磷等营养成分,因此养羊饲料中必须添加适量的麦麸。一些养羊户感觉麦麸便宜便大量给羊喂麦麸,甚至精料以麦麸为主,这样做将会严重影响羊的生长及健康,一来麦麸粗纤维含量高具有缓泻的作用喂多了羊会拉稀,二来麦麸营养价值低且单一不利于羊的生长,三来麦麸含磷量高喂量大容易造成钙磷比例失调。一般情况下麦麸喂量占到精料总量的13%左右即可,夏季可适当增加麦麸比例用于给羊缓泻降火,冬季则应适当减少麦麸比例防止羊体热量流失,繁殖羊可适当增加麦麸比例减少胃肠梗阻等问题的发生,育肥羊则可适当减少麦麸比例提高饲料利用率。 4、花生秧 花生秧中营养物质丰富,特别是粗蛋白质含量特别高,可以算作养羊的优质粗饲料资源,不少位于花生产区的养羊户都喜欢用花生秧养羊,但需要注意两点问题才可以。第一霉变问题,花生秧极容易出现霉变,收获时赶上阴雨天气可能还没有晾干便会出现大量霉变,存储过程中湿度大亦可出现霉变,一旦羊吃了霉变的花生秧则会出现消化不良、腹泻及霉菌中毒等问题。第二地膜问题,花生在种植过程中多会使用地膜,而地膜附着在花生秧根部不容易清除干净,大部分草料商会将其一同粉碎,而羊采食后地膜便会附着在胃肠粘膜表面并累积,长此以往便会严重影响羊的消化吸收,最终羊只极度消瘦衰竭而亡,解剖可见胃肠内沉积大量地膜,因此必须采用无地膜的花生秧喂羊才可以。 5、豆腐渣 豆腐渣属于糟粕饲料的一种,为大豆加工豆腐、豆腐皮等豆制品过程中的下脚料,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用于喂羊不仅可以节省饲料成本,而且还可以增加羊的生长速度,不过采用豆腐渣喂羊需要注意较多的问题才可以。第一变质问题,豆腐渣极容易变质,夏季高温天气数个小时便会酸败变质,而羊吃了酸败变质的豆腐渣则会出现腹泻等问题,因此豆腐渣最好现买现用,长期储存可选择密封发酵的方式。第二含水量问题,豆腐渣含水量较高,羊吃了之后容易出现生理性腹泻,给羊喂含水量较高的豆腐渣时最好加入一些干草中和水分。第三吸收问题,和其他生豆制品一样,生豆腐渣中同样含有抗营养因子,会影响羊的消化吸收及造成腹泻等问题,因此最好对豆腐渣进行加热或发酵处理破坏掉其中的抗营养因子后再用于喂羊。 6、酒糟 酒糟同样属于糟粕饲料的一种,为米、麦、高粱等粮食酿酒后剩余的残渣,其富含蛋白质、微量元素、维生素及酵母菌等,可提高育肥羊的生长速度。初次给羊喂酒糟可能并不太喜欢吃,可适当控食让羊有饥饿感时再在饲料中加入少量酒糟,而后慢慢增加酒糟喂量,直至酒糟喂量占日粮总量的20%~30%。酒糟虽好但其酸性大且含有酒精,不可饲喂繁殖羊以免造成流产、产弱羔等问题,育肥羊在饲喂酒糟时要在饲料中加入适当的小苏打中和酸性才可以。
  • 出肉率较高 养羊舍饲技术最重要

      1.品种选择和羊群结构   发展舍饲养羊,选择好的品种非常重要。一般情况下,应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生产性能好、饲养周期短、经济效益高、市场前景好的品种。通过多次选择,存优去劣,分类培育,循序渐进,逐年及时淘汰老羊及生产性能差的羊只,不断优化羊群结构。母羊比例越高出栏率越高,经济效益越好。公母比例一般为1:30-60。   2.建造舒适的圈舍   羊场应选择在地势高燥、通风向阳、水质良好、取用便利、交通方便、便于防疫的地方。羊舍要建筑在办公区和生活区的下风向。单坡棚式一般后墙高度为1.8米、棚顶倾斜度为15度,冬季用塑料布封闭;全封闭式墙高2.3-2.5米、门宽2-2.5米,窗户面积为地面的十五分之一并向阳。羊舍地面高出舍外地面20-30厘米,铺成斜坡以利排水。一般成年羊每只约占面积1.5-2平方米;怀孕母羊、哺乳羊、种公羊所占面积稍大些。舍外设运动场,面积约为羊舍面积的2-3倍。可让羊在运动场上自由活动,采食呼吸新鲜空气、晒晒太阳;同时栏舍空气状况也可恢复。   3.齐全的设施   羊场还要建好青贮设施设备。可因地制宜,选择在地势高燥、地下水位较低、距羊舍较近而又远离水源和粪坑的地方建青贮窖、青贮、青贮塔、青贮袋等,同时要制备青贮切碎机械。   4.严格防疫   首先要加强对羊快疫,羊肠毒血症、羊猝狙、羊痘、羊痢疾、羊大肠杆菌病、羊链球菌病、羊炭疽、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羊李氏杆菌病等病的预防。其次,寄生虫病的预防也是非常关键的,用左旋咪唑与阿维菌素(或伊维菌素)联合驱虫,可以把体内外80%的寄生虫驱除干净,另外对肝片吸虫、焦虫、脑头蚴等特殊寄生虫要专门驱除。   总结   疾病是养羊生产的一大威胁,应重点搞好传染病的预防接种工作。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定期驱除羊体内外的寄生虫。注意圈舍的卫生消毒,在日常管理中经常观察羊的精神、饮食、粪便等是否正常,做到没病早防,有病早发现,早治疗。
  • 养牛必看:新引进肉牛需观察哪些事项

      看采食情况牛槽的饲料没有吃完,肉牛犊就慢慢地离开,说明牛犊不够饥饿,一般4个月左右的牛犊吃饲料并不是很多,瘤胃也没有完全发育完整,所以建议引进肉牛犊不要引进太小月龄的;如果肉牛犊饲料吃得干干净净,牛槽舔得干干净净,说明饲料不足,需要添加。   看粪便情况肉牛犊吃的饲料多,粪便情况稍微稠一些,说明采食量正常,随着采食量的增加,肉牛犊的排粪情况也会发生变化,一般在早晚喂养之前排粪,粪便呈无数团块融在一起,像成年牛粪便一样油光发亮且发软,如果牛犊排出的粪便如粥状,说明采食过多,如果屁股后面沾有粪便,粪便呈水状,可能是饮水过凉或者采食量太大,这个时候,要隔离,停止喂养一天,然后再饲料中添加一些玉米、麸皮就可以了。   看采食状态固定喂养时间,这个要根据季节性,如果采食不积极,说明存在一定的问题,要及时观察,正常情况下,要养牛的朋友一定要注意在选牛的时候可以根据这一点来判断牛犊的健康情况。   看肚子如果肉牛犊肚子塌陷呈凹形,饲料看都不看,说明可能牛犊伤风感冒,或者伤食病;如果肉牛犊凹形很明显,采食很积极,但是闻闻饲料就走开,说明饲料变化大,不合口味,要注意饲料的水分高低;如果肉牛犊肚子膨大,不吃食,说明上次采食过,停止采食1次,即可好转。
  • 荷花肉牛异地育肥应注意的问题

      腾冲市荷花镇属热区农业乡镇,过去以种植甘蔗为主,现在各类农作物广泛种植,且生长速度快,长势良好。温热的气候和便利的地理环境吸引了些许想从事畜牧业的到荷花发展养殖,其中肉牛养殖是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走从外地购进架子牛到本地进行育肥,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给养殖户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以荷花丛荣肉牛养殖场为例,该场进第二批20头牛时,因为没有充分考虑各方因素造成牛体发病、掉膘,造成一定经济损失。结合荷花本地特点,我认为在异地育肥方面应考虑以下几点:   1.气候相宜性,荷花夏季闷热,空气湿度大,所以尽量不从差异性过大地区购进,掌握不好易发生疾病,生长缓慢,掉膘等状况。   2.数量,如果需一次购进多头以上,优先考虑从专业架子牛售卖的规模养殖场选购,这样做到整批次,不散买,利于运输,防疫,管理,如果购进数量少只需从本地周边选购即可,这样能节约一定成本。   3.价格,异地购牛应考虑运输成本,如果异地牛与本地牛价格差距不大,在1元之间,就无需考虑异地购牛了。   4.饲料资源同一性,便于购牛后差异性不大,能快速适应荷花的饲草饲料,减少转变期。   5.对异地牛产地环境进行了解,异地的疾病现状,品种发展前景,以及市场销售状况均应考虑在内。   6.运输,活牛运输很重要,充分考虑牛自身风险,长途运输中途应休息,准备适当草料、饮水,不要惊吓牛,在运输车上不要拴绳,以免途中相互缠绕,尽量规避不必要的损失。   7.到达本地饲养场,选择平坦处下车,以免挫伤,隔离饲养,喂以淡盐水,维生素之类,适当草料,可加点清热、健胃的辅助类药品,待2、3天后,自由采食,20天后可进行疫苗接种,驱虫,做好防寒防暑,牛舍卫生。可并圈饲养,每天查看状况,加强饲养管理。   8.出售,根据育肥情况和市场价格走势,及时出售可出售的肉牛,保证利润最大化和资金的周转。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