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季养山羊要注意三点

    羊的寄生虫是养羊生产中较为常见和危害特别严重的疾病,患病轻者体弱消瘦,生长受阻,重者可造成大批死亡。因此,必须定期驱虫。 1.定期驱虫 羊的寄生虫分体内和体外寄生虫两种。羊的寄生虫是养羊生产中较为常见和危害特别严重的疾病,患病轻者体弱消瘦,生长受阻,重者可造成大批死亡。因此,必须定期驱虫。体内寄生虫每年春秋两季用丙硫咪唑和阿维菌素驱虫,体外寄生虫用1%的敌百虫溶液涂擦或用0.05%的辛硫磷溶液进行药浴。 2.投喂保健药 为了预防保健,可给羊群投喂保健药。牛羊瘤胃宝。 3.搞好防疫 我国用于预防山羊传染病的疫苗有: 第Ⅱ号炭疽芽孢苗、布氏杆菌精型2号弱毒苗、破伤风明矾类毒素、破伤风抗毒素、羊四联(预防羊快疫、猝殖、肠毒血症和羊痢)、羔羊痢疾疫苗、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氢氧化铝苗、羊肺炎支原体氢氧化铝灭活苗、羊痘鸡胚化弱毒苗和羊链球菌氢氧化铝苗等。所有的免疫接种都应结合当地的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进行免疫,最好请当地畜牧兽医部门的技术人员进行指导。。
  • 山羊养殖疫病防治技术要点

    山羊养殖在扶贫攻坚工作中作为产业帮扶的重要措施,是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山羊疫病防治成为养殖成功的关键。 1、做好栏舍日常清扫消毒工作。保持羊舍的干燥、通风、向阳、定期清扫羊粪。坚持对羊舍、用具和运动场等的定期消毒,常用的消毒药品有20%新鲜石灰水,2%烧碱水或3%的来苏儿水喷雾消毒,也可以用热草木灰撒布消毒。 2、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免疫程序,做好羊常见传染病如羊败血症、羊痘、羊口蹄疫、羊快疫、羊传染性胸膜炎、羊痢疾、羊肠毒血症等疫病的免疫工作。 3、定期做好羊寄生虫的驱虫工作。寄生虫主要有体内寄生虫:如羊肝片虫、绦虫、肺线虫等,用左旋咪唑口服片剂;体外寄生虫:如芥、螨、蜱、虱等寄生虫,可以采用0.5%的敌百虫药浴,或用阿维菌素注射,一次性驱除体内、体外寄生虫。 4、加强养殖引种管理。引种前要了解当地疫情情况,引种到达目的地要隔离观察15天以上,羊群身体健康,确定没有疫病,才与本地羊群合群放牧。
  • 食盐喂羊有什么强大作用,必须每天喂吗?

    食盐在羊养殖中起到的作用非常大,也是羊养殖中最重要的微量元素之一,食盐对羊的消化系统和免疫力都有非常大的帮助,常吃食盐的山羊比从不吃盐的山羊生长速度要快30%左右,进食量也要高很多,所以羊喂盐可以加快生长速度和健康程度。 【用法】食盐的用法非常简单,一般直接放进羊饮水中就可以,也可以拌在饲料中,食盐最好是选择细盐,放在羊饮用水的的食盐要完全融化,拌在饲料中的食盐要提前用热水融化,用盐水拌料。 【用量】一般羊每天所需要的食盐量在5-10克左右,具体也不用太多严格,羔羊的食盐量最好减半,哺乳期的羔羊不易喂盐。 【注意】哺乳期的母羊一定要喂盐,这样可以量化给羔羊,增加羔羊的进食量,起到良好的健胃效果。
  • 奶山羊秋季配种技术

    奶山羊的发情季节性很强,多集中在秋季9~10月配种,来年2~3月份产羔。当羔羊能吃草时,天气逐渐变暖,大地杂草树叶萌发,羔羊可吃到新鲜饲草,这时对羔羊的生长发育大有好处。母奶山羊由于逐渐增加了青绿饲料,对产后恢复体况和提高产奶量更有利。如果母奶山羊在秋季配不上种,那么,就要空怀一年,经济受到损失。因而,奶山羊的秋季配种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介绍四项技术措施。 一、加强公母奶山羊的饲养。母奶山羊经过分娩、泌乳,身体逐渐变瘦,体质变差。公奶山羊由于长期不配种,饲养粗放,膘情不好。一般来说,膘情好的母羊发情早,排孵多,繁殖率高,而瘦弱的羊则发情迟,排卵少,繁殖率低。膘情好的种公羊,精液品质较好,射精量较多,精子密度大,活力好。所以要在配种前两个月适当增加优质的饲草饲料。对种公羊和瘦弱的母羊要补充一些含蛋白质的饲料和青绿饲料,青绿饲料富含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这些物质能增强公奶山羊的精子活力,促进母奶山羊的发情,增加排卵数量,所以,要求公母奶山羊都要保持中上等膘情。不能等到配种时猛增饲料。俗话说:“早喂在腿上,晚喂在嘴上”。但是过高的营养水平也是不适宜的,公羊过肥性欲低,母羊过肥不易怀孕。但是,对种公羊在配种旺季要特殊照顾,应付繁重的配种任务。每只公羊补饲混合饲料1~1.5公斤,鲜草任意采食,骨粉10克、食盐15~20克、鸡蛋2~3个带皮捣碎,拌入饲料中,也可直放到羊嘴里。 二、搞好选种。选择繁殖率和生产性都高的公母种羊进行繁殖,是提高奶山羊繁殖率和生产性能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生产中一定要重视老羊、弱羊和不孕羊的淘汰工作,才能保证适龄繁殖母羊有较高的比例,以提高基础羊群的质量,加快羊群发展和增加收入。羔羊一般生后15~18个月体重达到30~40公斤时开始配种最适宜,但实践中,当年的小母羊一般都要配上种,这样要对当年怀孕的小母羊加强喂养,以便不影响小母羊和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要多留3~5岁的壮年羊,这个年龄段的母羊,体质健壮,产奶多,羔羊出生后长得也快。 三、适时配种。准胎率的高低与配种时间关系很大。如果掌握好配种时间,在一个发情期内,配种一次即可。母奶山羊每隔20天左右发情一次,每次发情持续期为20~28小时。排卵期一般在发情开始后30~40小时。成熟卵排出后,在输卵管中存活时间为48小时。公羊精子在母羊生殖道内受精作用最旺盛的时间一般在24小时左右。为了使精子和卵子得到充分结合的机会,最好在排卵前数小时内配种。因此,比较适宜的配种时间应是发情的中期。实践证明,母羊的年龄不同,掌握配种的时间也有所不同,一般老母羊发情持续时间短,应在发情后提前配种。青年母羊发情期较长,配种时间可稍推后。中年母羊发情长短适中,配种时间在两者中间。俗话说:“老配早,少配晚,不老不少配中间”就是这个道理。另外,在一次发情期,采取多次配种,也有利于提高准胎率。 四、对不能按时发情的母羊要及早采取措施。一是要增加母奶山羊的运动,增加光照,保持栏圈清洁卫生。二是在母羊预定配种时间前半个月开始把试情羊拴在母羊旁边诱情。如果是羊群,则每日一次或早晚两次定时把试情羊放入,管理人员要及时观察,发现发情羊及时配种并作记录。三是每天减少母羊的挤奶次数或隔日挤奶,以刺激母羊早发情。四是日服发情药。每只母羊每日口服促卵泡素或促黄体激素制剂,持续12~14天,每日可用甲地孕酮4~6毫克或孕酮15~30毫克。最后一次口服药的当天,注射PMSG400~750国际单位。
  • 绒山羊选配的原则

    所谓选配,就是在选种的基础上,根据母羊的特点,为其选择恰当的公羊与之配种,以期获得理想的后代。下面为大家介绍绒山羊选配的原则。 一是公羊优于母羊;为母羊选配公羊时,在综合品质和等级方面必须优于母羊。 二是以公羊优点补母羊缺点;为具有某些方面缺点和不足的母羊选配公羊时,必须选择在这方面有突出优点的公羊与之配种,决不可用具有相同缺点的公羊与之配种。 三是慎用亲缘选配。 四是及时总结分析。如果效果良好,可按原方案再次进行选配;否则,应修正原选配方案,另换公羊进行选配。
  • 孕牛护理注意事项

    为保证怀孕牛能安全到达分娩阶段,减少生产损失,在奶牛怀孕阶段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不混群。怀孕牛不和其他牛混群饲养,应单独关养,以免挤撞怀孕牛受到意外伤害,以保证孕牛安全。 2.不打。不对孕牛打冷鞭,不打孕牛头腹,以免受到惊吓导致流产,保证孕牛的思想稳定,平和待产。 3.不吃。不给孕牛饲喂带霜、冷冻、霉烂变质的草料,尽量减少有毒、有害物质的摄取,应提供富含营养的草料给孕牛,以保证胎儿健康发育和母牛身体健康。 4.不饮。不给孕牛饮冷水、冰水、不洁水、并且肚饿不饮水,以免吃坏肚子,影响牛体健康。 5.不赶。刚吃饱饮足,不应驱赶孕牛。
  • 养羊病、瘦、慢的原因?

    一、环境条件差,基础设施简陋 养殖户沿袭传统的“一根木桩一只羊”的现象较普遍,大多数圈舍低矮简易,环境条件差,基础设施简陋。 后果:羊群的生长慢,不易发情、配种,生产性能降低。 二、饲养员责任心不强 现今有不少人在养羊,然而真正懂养羊技术的却不多,羊场饲养员多是家庭成员或是附近农民。既没有专业技术,又没有实际养羊经验,导致饲养员在平时的饲养管理中忽视检查羊每天的健康状况。 后果:造成羊群体质差,生产力不高,疫病不断。 三、草料缺乏 养殖户多半在春天引进羊,刚开始草料供应还算及时、充足,可过一段时间后,草料供应不足,只能以收购杂草维持。另一方面,有的养殖户在饲草短缺的情况下便以饲粮饲喂为主。 后果:造成羊群消化系统内的微生物平衡体系被打乱,引起一系列肠道菌群紊乱,使生长受阻。 四、防疫驱虫意识薄弱 不少养殖户认为,羊比猪禽生病少,相对比较容易饲养,防疫、消毒,驱虫意识淡薄;有的养殖户从不对羊舍、羊体进行消毒驱虫,有的连基本的疫苗都不用。在饲养相对集中又不采取任何防范措施的情况下,病菌繁殖加快,羊抵抗力差,易暴发疫病。羊食草的同时也吃进不少虫卵,而寄生虫对羊的危害很大,因此,要定期对羊进行体内外驱虫。
  • 高脚黑山羊养殖的饲料配置方法

    高脚黑山羊全身被毛为黑色,油亮有光泽。高脚黑山羊头大小中等,呈三角形,有的有角有的没有角,耳朵大小适中,鼻梁微拱,成年公羊体型高大,颈部长短适中,背腰宽平,四肢粗壮,皮质结实,睾丸发育良好,母羊体型清秀,乳房呈球形,高脚黑山羊常年产羔,并且有一胎多羔的特点,可年产两胎,初产母羊产羔率为235%,经产母羊为289%,高脚黑山羊产肉性能良好,周岁屠宰率为60.5%左右,净肉率为40.6%左右,并且肉色红润,柔嫩多汁,脂肪分布均匀,味鲜膻味极小。伟艳养殖基地的梁春庭老师说,目前高脚黑山羊近几年的推广势头非常好,它适合南方地区,也适合部分北方地区,我们在重庆、四川、贵州、湖北和北方的河南等推广情况所反应出的养殖户也是十分满意的。 高脚黑山羊养殖一般采用高床设置技术进行饲养,羔羊阶段,要抓好喂养的管理,由于各种组织器官尚未发育完全,对外界不良环境抵抗力低,适应力较弱,消化道黏膜容易被细菌穿过,皮肤保护能力差,神经系统反应不足。羔羊的饲养按其生理特点分初生期和哺乳期两个阶段,初生期为羔羊生后1天~5天,这一时期主要喂养初乳,因为初乳中比常乳的干物质多,营养丰富,特别是蛋白质比正常奶高4倍,比白蛋白及球蛋白高10倍,所以羔羊出生2小时内必须吃上初乳,而且愈早愈好。哺乳期除喂常乳外,开始进行补饲,特别是植物性饲料的补给可促进胃肠和消化腺发育,尤其是对瘤胃的发育。补饲的营养水平高,羔羊的生长发育快。反之营养水平低,发育延缓。大量补饲高营养饲料,虽增长快,但不利于瘤胃发育,同时培育成本也高。补饲前10天喂优质干草,让其自由采食,从20天后开始补喂多汁饲料,2月龄以后喂青贮料,同时为预防下痢补饲抗生素。 羔羊混合精料的参考配方如下:玉米35%,豆饼35%,麦麸27%,骨粉1%,食盐1%,添加剂1%。 羔羊过后就是育成阶段,一般1月龄断奶后就进入育成期。刚断奶的羊由于消化机能比较差,要求粗饲料的质量要好。育成羊是小羊生长快的时期,要保证日增重0.1千克以上,否则会使预留的繁殖用小母羊初次发情期和适宜配种年龄推迟。 育成羊日粮以青粗饲料为主,可不搭配或少搭配混合精料;在枯草季节应补喂优质青干草、青贮料,并适当搭配混合精料。育成羊矿物质非常重要,钙、磷的含量和比例必须搭配合理,同时也要注意适当加微量元素。育成羊舍饲的基础饲料是干草、青草、秸秆等青贮饲料,草料主要来源主要以芋觅草、禾荬草等为主,饲喂量大约为体重的1.2%~2.5%,视其质量和大小而定,以优质干草为最好,在此时期,以适量的青贮之类的多汁饲料替换干草是完全可以的。替换比例应视青贮料的水分含量而定。水分在80%以上的青贮料替换干草的比例为4.5∶1,水分在70%替换比例可以为3∶1,在早期过多使用青贮饲料,则羊胃容量不足,有可能影响生长,特别是低质青贮料更不宜多喂。 7月龄以后,育成羊的消化器官发育已接近成熟,同时母羊又无妊娠或产乳的负担,因此,此时期如能吃到足够的优质粗料就基本上可满足营养需要,如果粗饲料质量差时要适当补喂少量精料,以满足营养需要,一般根据青贮料质量补0.1千克精料。育成羊参考饲料配方如下:玉米62%,糠麸15%,饼粕20%,骨粉2%,食盐1%,另外每千克混合精料添加维生素A。
  • 预防山羊难产的措施

    随着养羊业在养殖业中的比例进一步扩大, 各地都掀起了养羊热。但山羊的难产率却在逐步增加, 给养殖户带来不小的损失。下面为大家介绍预防山羊难产的措施。 一、防止母羊早配 从生理角度说,母羊一般在5~6月龄达到性成熟,并具有繁殖能力,出现初次发情,但此时母羊身体尚未发育成熟。所以对于山羊来说,母羊首次配种时间应选择在羊体已达成熟时,这样不仅不会影响母羊的健康,而且可得到健壮的幼羊。 二、坚持正确的体型选配原则 在难产病例中,约有50%是与胎儿过大有关,其中绝大部分是由于用过大体型种公羊有关,尤其是当母羊尚未成熟时配体大型公羊,难产发生率更高。故应坚持正确的一体型选配原则。正确的体型选配原则应当是:大配大、大配中、中配小,绝不可以大配小。以大配小的结果往往导致胎儿过大而增加难产率的发生,对于过早配种的后果更为严重。 三、做好妊娠期饲养管理 山羊难产,妊娠期营养失调也是导致难产发生的诱因之一,妊娠期母羊过度肥胖或营养不良都可导致产力不足而诱发难产。同时,运动对妊娠母羊是不可缺的,相当一些难产母羊是与妊娠期缺乏运动有关的。妊娠羊运动不足可能诱发胎儿胎位不正,还可导致产力不足,这两点都是难产的直接诱因。对于母羊来说,合理运动一要适量,二要适度。一般每天2小时为宜。
  • 牛食道阻塞的防治技术

    牛食道阻塞,又叫食道梗塞,因饲料滞留在食道内而发病。此病多见于牛,属突发性疾病,若不及时诊治,会引起患畜食道麻痹、发炎,甚至穿孔或者导致患畜窒息死亡。 发病原因 由于牛偷食或在饲喂大块饲料(甜菜、萝卜、红薯等)时,未充分咀嚼便急性吞咽,使饲料梗在食道内。或因食道本身有病(如食道狭窄、食道痉挛等),牛在采食过程中饲料滞留在食道内而引起发病。 发病症状 一般在牛采食时突然发生,出现流涎、惊恐、伸颈、空口咀嚼和不断吞咽等症状。在食道外部用手触摸可感觉到阻塞物的存在。在阻塞物的前一段食管因积存了大量唾液,使局部膨胀,触压时除有波动感外,唾液便从口鼻流出。根据临床症状,结合询问病史一般不难确诊。当食道完全阻塞时,患畜因嗳气停止而引起瘤胃臌气;当食道未完全阻塞时,有时因阻塞物长期压迫引起食道麻痹,发炎,甚至穿孔。 治疗方法 1.患畜若已发生急性瘤胃臌气或在治疗过程中继发瘤胃臌气,立即用穿刺针进行瘤胃穿刺放气,以防患畜窒息死亡。 2.用双手外部挤压食道阻塞物,使其调转成有利于在食道中通行的置式。 3.阻塞物在食道上1/3处时,应用双手在食道外部挤推阻塞物下部,使其向上运行至咽喉部,然后利用开口器徒手从口中伸入,快速掏出阻塞物。阻塞在食道中下部时应将其向下推送至胃内。 4.向食道灌入少量食用油,用藤条或柔韧光滑的湿柳枝(前端包裹纱布以保护食道不受损伤),适力将阻塞物推入胃内。 5.在阻塞处或经胃导管注入2%-5%普鲁卡因15-20毫升,10分钟后用胃导管轻轻将阻塞物推人胃内。 6.先向食道灌入液状石蜡或食用油50-100毫升,然后皮下注射0.2%毛果芸香硷溶液3毫升,3-4小时后可生效。 7.如经上述方法无效时,可进行食道切开术取出阻塞物。横卧保定,局部浸润麻醉。先在术部剪毛、消毒和麻醉,然后根据阻塞物的大小,作一与食道平行的切口,切开皮肤后钝性分离皮下组织找到食道,用灭菌盐水浸湿的纱布将食道隔离起来,在食道中央作一纵形切口,用镊子取出阻塞物,清理洗净创缘,进行缝合,用肠线螺旋形缝合法缝合粘膜。用结节法缝合肌层和外膜。最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创口,撒上消炎粉或青霉素粉,再用丝线对皮肤创口进行结节缝合。 患畜作常规护理,禁食1日后投喂柔软易消化的饲草料至伤口愈合。 预防措施 注意饲养管理,块根或棉籽饼类饲料要加工切碎后再喂,并防止牛偷食大块饲料。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