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规模化全舍养羊场羔羊腹泻病综合防治技术

    羔羊腹泻病,是阻碍羔羊生长发育,引发羔羊死亡的主要杀手。因其病原复杂,危害较大,发病流行无明显的季节性和规律性可循,历年来一直为广大学者,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及养羊单位所关注。规模化全合饲羊场,羔羊是其经济收益的主要来源,因此,如何采取有效的综合防治技术减少或控制羔羊腹泻病,对规模化全舍饲羊场意义重大。 1 规模化全舍饲养场羔羊腹泻病的发生原因 1.1 主要病源 致病性大肠杆菌,魏氏梭菌,药物中毒及病原微生物混合感染。 1.2 发生原因 (1)规模化全舍饲羊场受饲草料、棚圈、运动场地等限制,普遍存在生产母羊体格小,体质差,分娩后乳汁不足,出生羔羊营养不良,先天不足等情况。如新生羔羊出生后未能及时吃到初乳或摄入量不足,便会造成体内多种消化酶、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缺乏,羔羊在饥饿状态下,容易舔食周边污物或不洁饮水从而导致营养不良性腹泻。 (2)羔羊生存环境差,难于抵御风雪严寒,气候骤变,如棚圈保温设施差,圈舍阴冷潮湿等,极易造成羔羊应激性腹泻。 (3)环境卫生条件差,防疫消毒措施不严格,致病性病原微生物长期潜伏,羔羊出生后,通过脐带、母羊乳头、母羊体表及舔食杂物等便会造成病原微生物侵入消化道,此时,羔羊消化系统发育尚未完善,胃酸分泌不足,很难抑制病原生物的大量繁殖并产生有害毒素,当此毒素达到一定强度便会对消化道粘膜产生刺激,影响羔羊的正常吸收功能,从而导致腹泻。 (4)应激反应大。规模化全舍饲羊场,大多采用同期发情技术,产羔时间相对集中,产羔数量大。羔羊从出生到出栏或育成,要经过分群、断奶、防疫、驱虫鉴定等一系列工作环节,每项工作环节,对羔羊来说就是一次强应激,加之,此期饲养员工作任务重,若不能及时发现患病羔羊,稍有不慎便会导致羔羊应激性或传染性腹泻,甚至大量死亡。 (5)羔羊饲养管理不规范。精粗饲料搭配不科学,饲料转换过频,霉变冰冻饲料的饲喂,饮水不洁,量不足,防疫、驱虫、治疗用药不当等均易诱发腹泻。 (6)母羊自身患病,如妊娠毒血症、乳房炎等,体内由于存在大量致病菌,常会引起母羊体温升高,生理机能紊乱,乳汁变性。羔羊哺乳时,此类致病菌便会由乳汁趁虚侵入羔羊消化道,最终引发羔羊腹泻。 2 临床症状 患病羔羊精神委顿,厌食,虚弱,弓背,严重时起卧困难,后驱常被粪便污染,粪便(酸)恶臭,一般呈半液体状,往往混有未消化的饲料残片、气泡或浓稠粘液。单纯性消化不良引发的腹泻,粪便常与草料颜色相近,灰白或黄褐色,如粪便呈黑褐色或血色,往往为大肠杆菌、魏氏梭菌或中毒性致病因素引发。 3 综合防治措施 3.1 抓好产羔母羊的饲养 首先,做到饲草充沛,母羊体况是影响羔羊生长发育的直接因素,母羊在配种、妊娠、泌乳各环节都应科学搭配日粮,确保营养全面。其次,做到母羊具有相应的运动场所,冬暖夏凉的棚圈,科学卫生的饲喂、饮水设施。只有如此,才能保障母羊生长良好,保障出生羔羊体质健壮,充足哺乳,提高抵御外界致病微生物的侵害。 3.2 建立健全卫生防疫措施 做好产前、产中、产后圈舍和母羊体表乳房等的卫生消毒工作。出生羔羊断脐后,立即用2.5%的碘酊消毒脐部,挤去乳塞,确保羔羊及时吃到初乳。对病羔要及时隔离,加强护理。羊场每周不少于两次全面清扫、消毒圈舍,保持产羔、育羔环境和用具的清洁卫生。魏氏酸菌常发羊场,可于母羊产前35~40天注射四防苗,大肠杆菌常发羊场,可借鉴仔猪腹泻病预防办法,于母羊产前21天注射K88、K99等双价基因工程苗等。 3.3 优化羔羊管理方式 一方面,改善羔羊生长环境,做到既有利于进行各环节工作,又有利于羔羊生长发育,同时,科学处理各项工作环节,尽量减少对羔羊的应激。饲喂方面,哺乳羔羊以早开食,早补饲,喂以全价代乳颗粒料为好,断奶后育成羔羊宜分阶段、分体重,逐渐加大全价育肥颗粒料的饲喂量。全价颗粒料,不仅营养价值全面,同时羔羊适口性好、易采食,而且有助于促进羔羊消化系统的发育完善。疾病控制方面,可于饮水或饲料中适量添加抗生素或口服液盐,春夏高温季节,要保证羔羊有充足洁净饮水,增强抗病力。 3.4 治疗方法 坚持早发现,早治疗原则,可采用对发病羔羊补液或服用抗生素等。对中毒性腹泻可配合相应的解毒措施。
  • 育肥羔羊时注意所选饲料适口性

    育肥羔羊时,在哺乳期就要使其早开食,特别是山羊适应精料能力差,为保其在哺乳期早食、多食,应特别注意所选饲料适口性要好,质量要高。 羔羊断奶时间可根据其开食情况灵活掌握,一般应在其可食70~80克精料时断奶。为了减少羔羊转群时的应激反应,在羔羊转出之前应先集中暂停给水、给草,让其空腹一夜,第二天装车运出,尽量减少途中时间,到育肥地的当天不要饲喂,只让其饮水和给少量干草让羊安静休息,避免惊扰,然后进行称重、注射四联苗和灌驱虫药等。 育肥开始后,不论采取何种育肥方式都要有预饲过渡期。适度育肥时预饲过渡期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3天),只喂干草,让其适应新环境;第二阶段(7~10天),给予70%的干草、25%的玉米粒、4%的豆饼、1%的食盐。强度育肥时预饲过渡期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3天),只喂干草,让羔羊适应新环境;第二阶段(7~10天),参考日粮为玉米粒25%、干草64%、蜜糖5%、豆饼5%、食盐1%;第三阶段为(11~14天),参考日粮为玉米粒39%、干草50%、蜜糖5%、豆饼5%、食盐1%,另加抗生素35毫克。以上日粮日喂2次,投料量以羊能在40分钟内食完为好。另外,还可根据各地不同资源自行调整饲料。
  • 什么原因会导致母羊流产?

    1,饲料霉变 长时间给母羊饲喂已经霉变的草料,尤其是被玉米赤霉烯酮、黄曲霉毒素污染的草料,会导致母羊出现不发情、死胎、流产、等现象。 2、传染性疾病 引起的母羊流产的传染病主要有:布氏杆菌病、衣原体病、沙门氏菌病、焦虫病。其中布氏杆菌病较常见。 羊布氏杆菌病主要症状为流产,多发生在妊娠后3、4个月的母羊。该病在羊群中初次发生时流产率很高,无季节性,但以产羔季节较常见。母羊较公羊易感,成年羊较羔羊易感。该菌存在于流产胎儿、胎衣、羊水、流产母羊的阴道分泌物及公羊的精液内,多经接触流产时的排出物及乳汁或交配而传播。 衣原体病可以导致母羊怀孕最后一个月发生流产、死产,或产出病羔等现象 3青贮饲料过量饲喂 由于青贮饲料酸度大并有轻泻作用,不宜作为单一草料饲喂,应限量饲喂,特别是怀孕后期母羊,以免引起流产。 4、管理不当 摔、碰、踢、打,惊吓等环境突变的情况也可以引起母羊流产。 所以,养殖户在饲养管理过程中,要对喂养饲料的品质和饲喂量都要严格把关。在饲喂过程中,需要适量的喂母羊专用预混料,可以补充母羊微量元素以及孕期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 在育肥牛饲料中添加蛋白质,加快增重速度,加多少合适?

    犊牛育肥3月龄以前的犊牛,生长速度较快,对蛋白质的需要量很大,在日粮中,蛋白质饲料的含量可占20%.同时,因其瘤胃发育很不完善,体内不能合成某些必需的氨基酸,故应搭配饲喂不同的蛋白质饲料。犊牛6-12月龄、体重150-200公斤时,日粮中的蛋白质饲料的含量可降为15%左右。以后随着犊牛体重的增加,日粮中的蛋白质饲料的含量还可逐步降至12%。 架子牛育肥在舍内进行育肥、体重300公斤左右的架子牛,蛋白质饲料在其日粮中的比例可占10%-13%。到育肥末期,蛋白质饲料的含量占日粮的10%即可。 老龄牛育肥用老龄牛育肥,日粮中的蛋白质饲料的含量只需要10%,但必须多喂玉米、高粱、甘薯干等能量饲料。 育肥高档肉牛若以优质牛强化育肥,生产高档牛肉,日粮中的蛋白质饲料的含量应比普通牛育肥增加2%-3%
  • 肉羊养殖生长慢的原因及对策

    一般饲养的肉山羊,12月龄体重不过15公斤,生长速度非常缓慢,其主要原因,一是由于近亲繁殖,体质退化;二是不注意驱虫,寄生虫消耗了羊体大量营养;三是没有科学配合饲料,不能满足羊只生长的营养需要。 要提高羊的生长速度,必须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一、搞好羊的杂交 应引进体形大、产肉性能强的优良羊种与本地山羊杂交,大量繁殖杂种山羊,供农户饲养。杂种羊具有生长快,抗病力强,为羊的增重打下基础。 二、驱除寄生虫 寄生虫不但消耗了羊的大量营养,而且还会分泌毒素,破坏羊只消化系统功能,所以应当驱虫。用高效驱虫药左旋咪唑,按每公斤体重8毫克,对温开水溶化,配制成5%的水溶液作肌肉注射,能驱除羊体内多种线虫和圆虫;同时用硫酸二氯酚,按每公斤体重80毫克,加少许面粉,对水250毫升,饲喂前空腹灌服,或用丙硫咪唑,按每公斤体重15毫克对水灌服,能驱除肝片吸虫和绦虫,保证育肥期旺盛的生理机能。 三、科学配合饲料 为育肥羊提供足够的营养,而且各种营养要基本平衡,羊只才能快速生长。 现介绍两个实用的饲料配方:(1)玉米粉45%、米糠20%、豆饼10%、菜籽粉15%、麦麸10%,与干草配合,让其自由采食;(2)玉米粉50%、豆饼15%、麦麸20%、米糠15%,与干草配合,让其自由采食。 以上两种配合饲料,可任选一种饲喂,可以青、干草、红薯藤叶和玉米秸为基础日粮,补充配合饲料喂养。断奶后满3个月龄的幼山羊,体重约8公斤,在优良干草满足需求的情况下,上述配合饲料可日喂150克。随着月龄的增长,日喂量可增加到200克。为补充蛋白质的不足,精料中可添加尿素,初期日喂3克至4克,后来可增加到5克至6克,喂尿素时需5天的过渡阶段让羊适应,并注意喂后1小时不饮水。菜籽饼要煮熟透后再喂,以消除菜籽饼所含的有毒成分。料中另加食盐4克至5克,加骨粉或贝壳粉4克至5克,硫酸钠8克。假如喂青贮饲料,料中再加小苏打5克。按照这种新技术喂羊,杂种山羊日增重可达100至150克,到6月龄,体重可达18公斤-25公斤,与传统的粗放饲养法相比,生长速度提高1倍多。 若喂哺乳山羊,上述配合饲料,每日可喂300克至350克,尿素可添加到8克-10克,食盐可添加到8克-10克。这种喂法,母乳分泌多。羔羊从20日龄起练习吃草吃料,日增重可达100多克。 上述配方饲料是为圈养羊设计的,对于青草旺季在野外放牧的羊,配合精料喂量可减少50%。但无论青草多充足,晚间补料仍是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育肥羊的快速生长。
  • 冬季肉羊养殖技术要点

    冬季天气寒冷,牧草枯黄,羊体热消耗增大,而此阶段正是母羊的妊娠和配种季节,育成羊也进入第一个越冬期,对营养需求量较大。养殖上稍有疏忽会造成大批死亡。下面为大家介绍冬季肉羊养殖技术要点。 一、修棚搭圈挡风寒 选择背风向阳的地方建棚,并选择保温好的塑料双层覆盖。羊只最佳棚舍建筑应以走廊式、后坡式为好,前高后低,坡度30度左右,前檐高2.4m左右.后墙高1.7m以上,走廊宽1.2m,前墙高1.4m。具体应根据羊群大小设计,不应太大太高,以防热消耗。搭塑料暖棚以活动式为好,天晴时,打开棚框,换气晒圈。如果是固定式塑料暖棚,应留有足够的通风换气口,并且每3-6天清扫粪尿一次。暖棚内的湿度一般较大,饲养过程中要经常打开通风换气口或天窗进行通风换气,防止圈舍过潮引起羊只呼吸道和关节疾病。 二、羔羊分期抓保健 1.产前90天。母羊正处在能量贮备期,既要放牧抓膘,又要投给青于草,促进二三类膘情母羊升级,确保产出健壮羔羊。在补饲上注意微量元素、维生素的添加,供应充足的食盐和清洁的饮水。 2.产前50天。是母羊的体能保护期,应以舍饲为主,减少出舍运动时间和次数,满足草料供应,防止挤压。 3.围产期(产前、产后各10天)。要适当进行运动,以免发生产前及产后瘫痪。产前要注意防止难产。母羊产羔后,体质急剧下降,在补给精料的同时增加块根、多汁饲料、维生素及钙、磷投给,提高乳脂比重,催羔发育。 4.过渡饲养期(断奶前60天)。对羔羊进行驯化饲养,以草为主,草料比3:0.3.在喂全价饲料的同时添加胡萝卜丝。 5.独立饲养期。为便于饲养管理,对羔羊进行分等级调群。供给羔羊断奶后适口性强、易消化的、营养丰富的草料。 三、核心技术要做细 1.合理组群:入冬前,应根据羊的年龄、性别、体质等情况对羊群进行合理调整,将体质相近的羊组成一群。 2.适度放牧:放牧要选择避风向阳,地势高燥,水源好的阳坡低凹处。初冬要抓紧放牧,迟放早归,禁吃霜冻饲草,回舍后要补饲。严冬季节,羊应转为舍饲。 3.及时补饲:保证青草、秸秆等饲料不断,供给黄豆、玉米、麦麸等精料,饮用淡盐水,夜间补喂1次。冬春补饲干草可分早晚2次补给,干草多为花生秸、豆秸、野草等,也可补给青贮饲料。1头成年羊每天补饲干草0.5-1.0kg或青贮饲料1-2kg。补饲精料可晚上一次喂给。每头成年羊每天喂0.2-0.3kg.可用谷粉、玉米粉、米糠、豆饼等组成混合精料。要注意怀孕后期、哺乳期母羊与小羊的补饲和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的供应。 四、防治疾病保平安 以防治风湿症为主。羊只四肢、腰肌、关节变化突出,以注射西药氢化可的松治疗或穴位治疗为主;羊蹄腐烂(湿蹄漏),治疗以修蹄、清除腐败分泌物或用沥青、黄蜡、人发灰各适量,共熬成膏,加少许冰片,搅拌均匀,填充患部,并保持圈舍内干燥通风;螨病(疥癣)用抗寄生虫药物治疗,对污染的棚舍用20%石灰乳消毒处理,发现病畜及时隔离。冬季羊易患痢疾、大肠杆菌病、链球菌以及感冒等疾病。
  • 怀孕母羊禁用这些药品

    一、利尿药物 由于利尿药物会引起子宫脱水,导致胚胎脱离,所以速尿(呋塞米)在妊娠牛羊猪早期(45天以内)禁用。 二、解热镇痛药 保泰松(布他酮)毒性大,易造成胃肠道反应,肝肾损害。水杨酸钠、阿司匹林具有抗凝血作用,易促发流产,故应禁用。其他解热药物可按量应用,不能随意加大用量。 三、抗生素类药物 链霉素对胎儿毒性大,易导致弱仔,应尽量避免使用;替考星注射液对胎盘穿透力极强,易导致流产,应禁用此类药物。 四、激素类药物 如丙酸睾丸素、乙烯雌酚、前列腺激素、地塞米松等药物易导致流产,应禁用。但氢化可的松可酌情使用。 五、拟胆碱药物 如氨甲酰胆碱、毛果方香碱、敌百虫等药物易导致子宫平滑肌兴奋性增强,应禁用此类药物。 六、子宫收缩药 如催产素、垂体后叶素等药物可引起怀孕母猪流产或早产,应禁用此类药物。 七、降压药 如利血平等药物胎盘穿透力极强,易导致流产,此类药物孕畜应禁用。 八、某些中药 如红花、当归等,具有兴奋子宫的作用,易引起流产,早产;大黄、芒硝、巴豆可通过刺激肠道反射性引子宫强烈收缩导致流产早产破血药,故不宜使用。
  • 提高母羊繁殖率的方法

    提高母羊繁殖率,是养殖场获取收益的关键所在。要提高母羊繁殖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选择多羔公母羊留种,双羔或多羔具有遗传性、在选留种公母羊时其上代公母羊最好是一胎双羔以上的后备羊群中所选出的。这些具有良好遗传基础的公母羊留作种用,能在饲养中充分发挥其遗传潜能,提高母羊一胎多羔的几率。 二是充足的营养使种羊有健康的体况和适度的膘情,公羊保持旺盛的性欲,配种时精液中精子数量多、活力强、受精能力强;加强母羊营养,是提高母羊繁殖率的有效措施。母羊体壮,胎儿就发育良好,产后奶水足,羔羊出生体重大,成活率高。因此,母羊膘情越好,羔羊体重越大,多羔率就越高。 三是实行两次配种,母羊发情时,实行双重配种或两次配种输精,可以提高准胎率,增加产双羔的几率,采用两次配种方法可使母羊生殖道内经常保持具有受精能力的精子存在,增加受精机会。常采用的方法:对确认发情的母羊,在12小时及24小时后各配种输精一次,一般两次输精间隔10~12小时。 四是提高羊群中青壮年母羊的比例,幼龄初配母羊和老弱母羊繁殖力不如壮年母羊。母羊一生中以3~4岁时繁殖力最强,繁殖年限一般为8年。因此,为提高羊群的整体水平、合理调整羊群结构,有计划地补充青年母羊,适当增加3~4岁母羊在羊群中的比例,及时发现并淘汰老、弱或繁殖力低下的母羊。 五是羔羊适时提早断奶,缩短母羊哺乳时间可促使母羊提早发情,实现一年多产。早期断奶羔羊需要人为训练羔羊的采食能力,在羔羊10~15日龄时喂一些鲜嫩的青草、菜叶或细软易消化的干草、叶片,以刺激羔羊消化道消化机能的早期形成和向羔羊自主采食方向的过渡。
  • 养牛什么季节,长得最快?

    一年四季,除了夏季,春秋冬季是肉牛生长速度最快的季节。 非常多的肉牛养殖户一直以为天气冷,肉牛生长慢,甚至停止生长。其实肉牛在零下10-20度,都不会影响生长速度。但是如果零下30度,不采取保暖措施,那么肉牛的生长速度肯定会下降。但是肉牛的生长速度也不会次于炎热的夏季。 也有很多养殖户以为天气热,肉牛会生长的快。其实恰恰相反,夏季肉牛采食少,食欲减退,和气候有很大的关系,所以生长速度会直线下降。所以肉牛繁育场提高避暑的几种方式,可以提高肉牛的生长速度。 风扇去热;或者抽风扇、抽风机、排风扇;或者直接封闭,安装水空调降温;成本低,非常有利肉牛的生长。 牛舍外部,使用遮阳网,有些养殖户以为,可以种植绿化树,当然,南方是可以的,因为南方冬季的气候不会低于零下。但是北方却不可以,本身冬季比较寒冷,牛舍建设要求暖棚牛舍。如果采取种植绿化树,太阴太潮湿,对肉牛也没有利处,一般北方地区不必采取避暑,主要是低于零下20度,要建设暖棚,这样可以提高牛舍温度,增加生长速度。 如果冬季天气太冷,北方地区温度达到零下20度,就要采取保暖措施,建设火墙,或者室内锅炉,或者采取暖棚牛舍,从牛舍方面下手,比如采用双层保温板牛舍,可以有效的保证室内温度,从而提高肉牛生长速度。 其实无论春夏秋冬,只要我们管理好,把肉牛当成自己的孩子去养,都可以养殖成功。
  • 巫陵牛适应期要做的事情

    巫陵牛,这种牛体型不大,看起来要比普通肉牛品种要小,但它能吃苦耐劳,役用性强,肉用性也是杠杠的,所以受到人们的喜爱。巫陵牛有很多名字,有的叫它湘西牛、恩南牛,还有人叫它恩施牛,在湖南、湖北、贵州有养殖户在大力饲养。 在南方巫陵牛生长适宜温度为10-25℃,如果采用封闭式舍内拴养,要求圈舍采光、排水、通风及保温性能良好,便于实施消毒、通风换气、调节舍内温度及湿度、驱蝇灭鼠等,同时要求周围无噪音、无水质及空气污染。对入栏犊牛的要求,挑选5-6月龄断奶健康的犊牛,入栏前除对圈舍要充分消毒外,对新购进犊牛也需用0.3%过氧乙酸溶液体表喷洒消毒,对虱螨较多的牛再用2%敌百虫溶液喷洒驱除。犊牛入栏后适应期的管理。适应期一般为15-20天。在此期间调节牛的饮食,喂一些容易消化的草料,注意观察它们的采食及活动情况。7天后开始驱虫,用虫克星按每头每公斤体重0.1克投药,若有体外寄生虫可在驱虫后第7天再次用敌百虫按每公斤体重40毫克投药。从入栏后第5天开始逐步在每头牛的日粮中添加食盐30克、尿素20-60克、瘤胃素40-60克、酒糟混合料2-7公斤(5份酒糟1份糠),其中酒糟、尿素、瘤胃素都是由少至多逐渐加量,投喂时与其他日粮拌成湿料,食后1.5小时内禁止饮水。如果有氨化饲料可不喂尿素,可用氨化饲料或微贮饲料逐步代替粗饲料。对入栏牛加强防疫,定期注射相应的疫苗。 养殖户还要根据巫陵牛年龄、性别、强弱、育肥方式进行分群饲养、合理配制日粮,满足肉牛不同生产阶段的营养需要,保证其正常生长发育和快速育肥。要供给充足清洁无污染的饮水,保证牛体正常代谢。要保持牛舍干燥、清洁、安静、夏能防暑、冬能防寒,营造一个有利于肉牛生长的生活环境。要坚持春、秋两季对牛群各进行一次驱虫,犊牛在1月龄和6月龄各驱虫一次,新购入的架子牛在观察期驱虫一次。对于生产的母牛。母牛要在优质的草场或山场上放牧,或者舍饲喂给簧株草、禾荬草等优质的饲草。同时,每天每只母牛喂给0.4~0.7千克的混合精饲料。混合精饲料的组成:玉米60%、麦麸8%、棉籽饼16%、豆粕12%、食盐1%、磷酸氢钙3%。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