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的牧羊人”见证黄土高原生态和百姓生活变迁

    新华社银川8月14日电(记者何晨阳)三代人以牧羊为生的老刘家,到刘治仁的儿子刘鹏这一代,牧羊生涯戛然而止。 53岁的刘治仁,家住宁夏固原市彭阳县白阳镇罗堡村。家里老人告诉他,从他父亲出生的1928年起,他家就住在罗堡村的一片山洼中。 彭阳县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荒山秃岭曾是这一带地貌的真实写照。黄土、黄沙,刘治仁从小就不陌生。 在刘治仁看来,28岁的刘鹏很幸运。 “我爷爷、父亲都是放羊的,所以我从小就放羊。”刘治仁说,他小时候就独自出去放羊,因为植被不好,要从家徒步三四公里才能找到紧贴地面长出的草芽。 “我小时候早上六点出门,晚上八点才能回来。山上没植被,夏天把人晒脱皮,冬天穿着羊皮袄还嫌冷。没办法,为了生存去放羊。”刘治仁说,因为太苦了,所以他结婚后就想着一定不能让孩子再去放羊。 如果不是宁夏出台全境禁牧封育政策,初中毕业的刘鹏可能会接过父亲的牧羊鞭。而如今,他在宁夏银川市的一家餐厅当厨师。 2003年之前,宁夏发生中度、重度退化的草原面积超过3300万亩,占草原总面积的90%。自2003年5月1日起,宁夏实行全境禁牧封育。 刘治仁也因这一政策的出台,成了宁夏最后一批牧羊人。 刘治仁在展示自己的牧羊鞭。新华社记者何晨阳摄 不让上山放羊了,这让放了几十年羊的刘治仁很不习惯。“不仅我不习惯,羊也不习惯,刚开始圈在圈里根本不吃,我当时挺担心影响收入。”刘治仁说,后来种了苜蓿、玉米做青贮饲料,发现育肥效果不错。 刘治仁还发现,禁牧封育山林后他家附近有了大变化:以前屋后山上连草根都被羊吃了,现在青草绿树长起来了,躺在厚厚的草上软绵绵的;门前那口用了20多年、一到夏天就没水的老井,水位竟然涨起来了;昔日鲜见的野鸡,如今三五成群到处飞…… 刘治仁的妻子爱干净,家里的实木方桌总是擦得锃亮,她发现以前一天要擦两三次的桌子,现在早上擦一次就能干净一天。 “这说明空气好了,沙尘少了。”刘治仁告诉妻子。 绿树青草长起来了,刘治仁的牧羊鞭和冬天必备的羊皮袄没了用武之地。让刘治仁没想到的是,放下牧羊鞭的他,日子反而越过越好。 “荒山种果树,绿化又致富”,他种植了杏树、桃树等经果林,还养了20多只乌鸡,羊圈里还圈养了10多只羊,种养殖一年能带来2万多元的收入。 2015年底,刘治仁彻底甩掉戴了多年的“贫困帽”。 刘治仁在给圈养的羊喂食。新华社记者何晨阳摄 宁夏全境禁牧封育政策实施以来,改变的不只是刘治仁家附近的小环境。 截至2018年8月的数据显示,宁夏退化草原面积减少了640万亩,沙化面积减少210万亩,成为全国第一个实现沙漠化逆转的省区。 不只是宁夏,黄土高原区域的陕西、山西等省也发布了实施禁牧封育的相关决定。 如今的黄土高原,黄土披绿衣、荒山变身花果山,生态效益与群众收益实现双赢的变奏曲,正在曾经支离破碎的沟壑丘陵中奏响。 山绿了、树多了,小山沟雨水多了,这让腰包鼓了的刘治仁有了“幸福的烦恼”。 “家里的砖瓦房是前几年盖的,当时雨水少,现在一到下雨有点愁,怕漏雨。”刘治仁说,等羊出栏后攒够钱,准备再翻修一次房子。
  • 母羊不吃料打针也不管用,到底要怎么办?

    母羊不吃料,可以引起一系列的问题:母羊无力,产程延长,死胎率升高,产后无乳等等。为什么在这个季节这个问题这么普遍呢?今天这篇文章就来给养羊朋友分析原因,找到对策。 就母羊不吃料,核心原因有两个: 第一是体温不正常,体温偏高或偏低,都会造成羊精神不佳,自然没有食欲; 第二是最普遍的原因,就是便秘。 第一种,因为疾病引起的体温不正常,这就需要仔细观察,找到原因或者直接对症来解决,用头孢类、林可霉素、多西环素等来治疗。 这里我们重点来分析第二种,就是因为便秘引起的母羊不食,这种也是最常见的。在处理这个问题上,养殖户往往有一个误区,就是母羊一发现不吃料,就给它打针,结果往往是没有效果。其实母羊不吃料,核心是便秘,是生理问题,肠道不通畅,打针消炎往往是无济于事的。 母羊便秘原因分析: 一、在高温季节,便秘的首要原因是饮水不足。 母羊体表汗腺非常少,所以母羊感觉热的时候,它只能通过呼出气体来散热,这样就带走了大量水分,从粪便和尿液中排出的水分大大减少,就造成了便秘。 二、在怀孕后期的便秘。 怀孕后期,胎儿生长极速增加,特别在临产前,胎儿发育成熟,直接压迫肠道,导致肠道蠕动减少,粪便在直肠内停留时间过长,水分被过度吸收,造成便秘。产羔数越多、胎羔越大,出现的概率就越大。 三、母羊怀孕期缺乏运动。 母羊怀孕后运动量大大减少,这就导致了母羊肠道机能降低,消化吸收减弱,肠道内容物干燥,引发便秘。 四、饲料变化引起肠道应激。 在约80天左右的时候,母羊的饲料要从怀孕前期的低蛋白饲料转换到后期的攻胎料,并且因为自身和胎羊的生长需要,母羊的采食量也会大大提高,肠道更加充实,大肠吸收和分泌体液的能力改变,极易引起便秘。 五、药原性便秘。 有些养殖户给母羊高频率、长时间投喂抗生素类药物,以为这样能更好进行母羊保健防病,其实不然。 有些饲料厂家在生产母羊料时,为了达到提高母羊产羔数的目的,而忽略了母羊本身的消化特性,在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抗菌促长剂,如金霉素、土霉素、杆菌肽锌等。殊不知,羊身体吸收、消化、排出药物的分解物,都需要水分的参与,母羊肠道长期处于抗菌药物作用下,必然会造成水分被过度吸收,造成便秘。 随着国家的要求更加严格,饲料里添加抗生素的现象会逐渐被禁止。 六、吸附性脱霉剂的使用。 这里主要指蒙脱石,优点是价格实惠,缺点就是吸附性强。吸附性的脱霉剂,不能被羊肠道消化吸收,除了会吸附饲料中的水分,还会吸附一定量的维生素等营养成分,造成饲料利用率降低和便秘的发生。特别是某些厂家蒙脱石类脱霉剂使用量范围不明确,每吨饲料中添加1公斤-10公斤皆可,让人没有把握到底怎么使用。 说了这么多原因,到底怎么来预防母羊的便秘呢? 一、首先要保持羊舍适宜的温度,保证充足的饮水。 母羊非常容易热应激。所以羊舍适宜的温度,保证充足的饮水很关键。 二、饲料配方要合理。 玉米、豆粕、麸皮、精料要按照既定的量来配比,在夏家高温时间可稍微加大麸皮的比例,促进肠道蠕动来防止便秘。如果有条件的养殖户,可采些青绿饲料来提高母羊的食欲,能缓解便秘。 三、选择合适的母羊保健产品。 在夏季最常见的羊疾病是上火,应选择的药物为益生菌和中药类,益生菌有平衡肠道菌群、促进消化吸收、预防便秘的作用,目前的兽用益生菌技术非常成熟,也是未来无抗养殖的主要替代品。 中药类如草药坊等,成本较低,也适合长期添加。 四、巧妙应用小苏打。 小苏打学名为碳酸氢钠,具有抗酸、解毒、健胃的神奇功效。在羊的饲料中添加1%的小苏打,据临床经验,可有效防止羊便秘的发生。
  • 母羊配种注意事项

    母羊配种是养羊的一个重要阶段,所以有些方面需要很讲究,才能保证后期的产崽量。一些细节方面的问题很容易被养殖户忽视导致减产,下面小编就和大家介绍一下母羊配种需要注意的一些细节问题。 1、产前育肥 产前育肥是一些养殖户不会注意的问题,其实大家做个统计就会发现,相对肥一点的羊在产崽数量、存活率、受孕几率上面都会比瘦的高出一些。所以产前育肥很重要的。只要母羊有足够的营养,其在配种期间才有可能产出更多的卵子。当然产前育肥时大家也需要喂养一些促进排卵之类的饲料已到达相辅相成的效果。 2、配种时间选择 配种时间一般分为春、秋两个时间段,就小编的角度而言觉得还是春季配种相对较好。首先这时候的温度开始慢慢的回暖,温度比较暖和,相对应的母羊的卵子活跃度也会变高一点,配种更容易成功。其次这时候的羊经过冬季的休养,其春季的发情期无论是时长还是质量方面,差不多都是一年最好的时候,这还时配种成功率和质量会相对的较高。这点养殖户可以好好的统计下就能得出结果。 3、配种方法选择 母羊在发情期不是每个都会接受交配的,所以大家对于这样的母羊要有不同的方法去配种。配种前先可以将公羊母羊一起养殖一段时间,可以的就让其直接配种,如果母羊不愿意就更换公羊,再不愿意就建议采取人工授精或者采用催情药物帮助配种。千万不能动手强制交配,这样很容易伤害到母羊,导致后期出现配种困难的情况。 4、配种养殖管理 配种期间的管理要和往常的有区别,大家不能再和正常时间段的养殖一样。首先居住环境要更换,底部需要增加草料垫底,以免让母羊受寒。其次同一个圈舍的养殖数量要减少,以3-4头为最佳,让其能有一个好的生长环境,更早的进入发情期。饲料方面要适当增加一些促进发情物品,以保证其发情期能相对一致。 以上就是母羊在配种期间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这个时候的母羊和公羊都会容易暴躁,为了其安全,大家要增加监控时间。配种后要立马将公羊、母羊分开,以免彼此起争执而受伤。
  • 哺乳期母牛的养殖方法

    哺乳期的母牛养殖期间要解决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如何让母牛产奶量增加,这样就可以给牛犊提供充足的母奶,而且母牛在哺乳期所需消耗的营养比在孕期以及其他的生长期都要多,在此期间一般有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喂养都有一定的区别,那么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哺乳期的母牛是如何饲养的吧。 1、初乳期 在牛犊产下之后,这时母牛的身体机能还没有完全恢复,在这个阶段一般只能喂食一些优质的干草以及用麦麸熬制的汤水,过了两三天之后就可以适量的喂一些多汁的草料和营养成分均衡的精料,但是其中要注意的是精料一定不能喂多了,通常到了半个月左右的时候就可以将精料的饲养量恢复到正常饲养时的量了,这时母牛的乳房也已经消肿,身体机能也在逐渐恢复。 2、盛乳期 盛乳期一听就知道是母牛产乳量最多的时期,而且盛乳期的额时间也是比较长的,一般是从牛犊产下后半个月开始一直到三个月左右,这段时间母牛的产奶量都是比较多的。在此期间母牛的食量也恢复正常,但对饲料的营养要求比较高,通常我们是按照精料和粗料一比一的量进行配合喂养,并且我们要不定期的清理牛舍,保持其生活的卫生环境,在牛舍中放入足够的饮用水,同时要让它慢慢的有适量的运动。 3、中乳期 中乳期如果饲养不当的话会直接导致母牛的产奶量急剧下降,甚至是断乳,中乳期通常是在盛乳期之后的一个月到末乳期的前一到两个月左右,这段时间根据母牛的正常情况是产奶量慢慢的下降,这是一种正常的自然规律,但是我们可以通过饲养的方式来保持现有的产奶量,使产奶量的速度减慢,为此我们可以选用经过精心配制的饲料进行喂养,同时我们自己也可以按照精料和粗料为四比六的比例配制饲料进行喂养,因为精料的比例如果过大的话,会导致母牛变肥,从而影响之后的生育能力。 4、末乳期 末乳期可想而知就是母牛产乳的最后阶段,也就是说奶水基本上已经停止分泌的时期,这时我们就需要从根本上为母牛调节身体,为下次孕育做准备。这时我们主要是以粗料为主,精料为辅了,通常是按照三比七的精料和粗料的比例来进行配料,一般是用玉米、麸皮、豆粕、饲料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必需的微量元素进行配料,并且保证母牛每天的运动量至少有一个小时左右,这样可以使母牛的身体恢复到最佳的一个状态。
  • 羊"三联四防疫苗"和羊"五联疫苗"是哪几种疫苗

    羊“三联四防疫苗”,指的是哪四种疫苗?羊“五联疫苗”又指的是哪五种疫苗?该如何使用? 三联四防疫苗指羊快疫、羊肠毒血症、羊猝疽、羔羊痢疾四种疫苗。疫苗制剂有两种,有水剂和干粉剂。羊三联四防灭活苗(水剂)在皮下或肌肉注射,大小羊5毫升。每半年注射一次。如重点预防羔羊痢疾,应在母羊配种前1~2个月或配种后一个月内注射。羊三联四防灭活苗(粉剂)用氢氧化铝生理盐水溶解,大小羊1毫升,免疫期为12个月。 羊五联疫苗指羊快疫、羊肠毒血症、羊猝疽、羔羊痢疾、羊黑疫五种疫苗。
  • 为什么牛不能吃“细粮”

    说到牛,有个动作大家都非常熟悉。这个动作,有的地方叫“回草”,有的地方叫“倒磨”,叫得学术一点,就叫“反刍”。反刍,简单地说,就是牛会把吃下去的草再回到嘴里来慢慢地咀嚼。这牛天天在反刍,就跟公鸡打鸣、母鸡下蛋一样常见。如果牛有二天不反刍了,会怎么样呢? 牛要是不反刍了,养殖户来说可不是个好消息。陕西有一位养殖户就遇到过这样的麻烦。他家的牛是买来育肥的,自从牛进了门户卜训于翅副全家都把它当宝贝。可没到半个月,反刍,也不吃草了,牛突然不而且越来越没有精神。这位养殖户可慌了,赶紧搬救兵,请来当地的技术员。技术员对牛检查之后,很快就作出了诊断―牛有可能是酸中毒了。技术员立即给牛打L了吊瓶,又喂了点数皮水。能不能救过来,还要观察三天。几个小时后,打完吊瓶的牛开始有了精神。 这牛不反刍了,居然会有生命危险!这位养殖户就不明白了,自己的牛怎么会酸中毒呢?技术员的回答让他很惊讶,说是因为他喂牛喂得不对。 这下养殖户可有点糊涂了。他对这头宝贝牛照顾得非常周到,比照顾自己的孩子还细心,尤其在吃上,不但轮番喂草料和精料,而且在轧草的时候还特意把草轧得比平时细很多。难道这么细心地喂牛,反而喂出毛病来了?技术员说了,问题就出在这“细”字上。牛其实喜欢吃的草是粗糙一些的,粗粮有利于它胃肠的蠕动和消化吸收。 所谓“寸草铡三刀,料少也长膘”,可是为什么牛喜欢粗一些的饲料呢? 原来,瘤胃在发酵食物的同时会产生大量的酸性气体,在正常情况下,通过反刍,这些气体会随着食物回到牛的嘴里,然后直接排到空气里去。另外,牛的唾液是碱J性的,也会中和掉一部分酸性物质。 不过,这一切的前提是,吃进瘤胃的食物必须是比较粗糙的,能够刺激瘤胃反刍。如果草料过细,刺激不了瘤胃,不能反刍,瘤胃中的酸性物质排不出去,就容易引起酸中毒了。所以,要让牛长得好,就应该让它们吃“粗粮”―粗草,只有这样,牛才能长大个。 再补充一点,因为经过瘤胃发酵的食物容易被消化吸收,所以有些科研人员就模拟瘤胃制作了一种大发酵罐,把瘤胃里的微生物放进去,营造和瘤胃相似的酸度和温度,将粗饲料比如草料投进去发酵后再喂给猪、鸡等单胃动物,来增加它们的营养。 文章来源: 第一农经网
  • 肉羊不爱吃饲料,“异食”行为的原因分析

    养羊多年的人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肉羊不爱吃料,反而会吃身边各种各样的东西,病羊采食量逐渐减少,无法正常采食,往往采食一些没有任何营养价值的杂物,如垫草、粪末、破布、塑料布、绳头、煤渣软石、产后胎衣,啃咬圈舍围栏、食槽、水槽、墙土……出现这些“异食”现象有很多复杂的原因,直到现在,其机理还没有完全搞清。 也就是说,羊异食癖是指其往往采食非食用物品,通常是在长时间干旱阶段以及严重放牧地区容易发生,主要是在早春舍饲期间和缺乏青绿饲料的冬季的发生。病羊临床上的主要特征是四处啃咬、舔食普遍认为没有营养价值且不应该采食的物质。 现仅就已知的原因进行如下分析: 1、行为方面 采食行为乃是羊生活中最为重要的一项行为。如果羊每天没有足够的饲料供采食,不得已只好到处乱啃,长此以往,形成“异食癖”。 2、营养因素 当饲料中的蛋白质和某些必需氨基酸缺乏时,一部分羊有喝尿和食粪的异食现象。当常量矿物质元素,如钙、磷、钠、钾、硫以及微量元素,如锌、钴、铁等绝对给量不足,或彼此之间的比例失衡时,羊会舔食泥沙、墙壁、槽行以及啃食金属。当某些维生素给量(如A、D、E)不足,或由于多种原因,瘤胃微生物合成数量过少时(如缺乏钴而致VB12合成数量太少)羊也出现食粪、喝尿的现象。在夏季饮水缺乏时也会形成异食现象。 3、环境因素 如果运动场和羊舍面积过小、过份拥挤、通风采光不良,饲养密度过大以及光照、通风较差等,也能够出现异食现象。 4、疾病因素 一些羊因患寄生虫病,如线虫,绦虫、蛔虫、囊虫病等,都可以出现“异食”现象。多种慢性疾病都会引起异食现象,如羊患有慢性消化不良、软骨症,缺乏某些微量元素时,都会出现异食。尽管上述疾病自身不可能直接导致该病,但会使机体受到一定的应激,最终都可能引起异食癖。 5、防治措施 根据肉羊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要科学设计饲料配方,注重精粗日粮的配比,配方中要补充肉羊生长所需的蛋白质、微量元素(锌、铜、铁、钴等)、矿物质(钙、磷、钠、钾和硫等)和一些维生素等。要专人饲喂,定时定量,自由饮用清水。禁止使用霉变、冰冻饲料和劣质饲料。冬春枯草季节,饲喂优质青干草的同时,建议适量加喂胡萝卜和大白菜等富含维生素的饲料,确保饲喂日粮营养全面。春秋两季定期进行驱虫,以防寄生虫诱发异食癖。加强怀孕母羊饲喂管理,妊娠期、高产期,注意补充优质的全价精料和优质饲草,满足其营养需求,确保胎儿的生长发育和母羊膘情。羔羊出生后,及早吃到初乳和提前补饲,确保母羊能够分泌足够的母乳饲喂羔羊。 改善圈舍设计和环境卫生:要确保圈舍干净卫生,设计合理。气候寒冷的地区羊舍可以采用单列式设计,方位是东西走向,运动场地要向阳,要有足够的光照时间和运动空间。搞好养殖场所的环境卫生,定期清粪排污。清理圈舍和运动场内一切肉羊能够采食的不能消化异物,如塑料皮、尼龙绳等。要合理安排圈舍的养殖密度,营造羊群良好的生长环境。 羊异食癖主要以预防为主,治疗往往效果不佳。 药物治疗 早期发现异食癖的肉羊要立即采取措施,坚持以缺什么、补什么为原则。可用酵母片 100 克、石膏粉 40克、滑石粉、多糖钙片 40 片、复合维生素B20 片、人工盐 100 克混合1 次内服, 1 日 1 剂,连用 5 日,进行瘤胃环境调节。如患羊厌食,食欲不振,可缺钠处理,口服人工盐、氯化钠、碳酸氢钠。如患羊出现佝偻病、营养不良等应补充钙盐,如磷酸氢钙,注射一些促进钙吸收的药物,如维生素 AD 针 5-10 ml /日肌肉注射或复合维生素 B20-30ml / 日肌肉注射。对于因吞食少量的塑料薄膜引起的消化不良,可多次给予健胃药物,促使瘤胃蠕动,也可通过反刍让塑料返到口腔嚼碎。或应用盐类泻剂,促进排出塑料及长期滞留在胃肠道内腐败的有害物质。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风险较大,对于术者素养要求较高,除非种羊,不然治疗意义不大。对于吞食过多的塑料薄膜等不能消化的异物的肉羊,一旦出现重度症状,如常规药物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可在羊体状态允许的情况下,施行瘤胃切开术,去除滞留在瘤胃中塑料团块,但要注意术后的护理防止手术继发感染。
  • 西藏牧区迎来挤奶季

    在西藏阿里地区日土县多玛乡帕珠贡玛牧业点,牧民们将几百只羊“集结”起来,准备挤奶(8月4日摄)。   夏季,西藏牧区进入母羊产奶季节。在西藏阿里地区日土县多玛乡帕珠贡玛牧业点上,当地畜牧业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的牧民们在给绵羊挤奶。   为了维持挤奶时绵羊的“秩序”,牧民们把待挤奶的母羊依次用绳子拴起来,拿着小桶按照绵羊排列顺序依次挤奶,这种传统的作业方式在西藏牧区已经延续了千年。   阿里地区是西藏重要的畜牧业主产区之一,产自阿里地区的酥油、酸奶、牛羊肉销往西藏各地,是当地牧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转自新华社
  • “农牧交错带牛羊牧繁农育关键技术集成示范”和“优质青粗饲料开发利用示范”项目启动

     产学研联手解决产业关键问题 经过前期认真准备,近日,“农牧交错带牛羊牧繁农育关键技术集成示范”和“优质青粗饲料开发利用示范”项目正式启动。这两个项目的实施,对于依托农业技术试验示范与服务支持手段,引导传统草食家畜养殖方式变革,推动构建现代草食畜牧业具有重要意义。 项目主要解决产业关键技术问题 “我国牧区资源禀赋很难支撑大量的牛羊养殖,超载过牧现象普遍,牧繁农育提了多年,现在终于有了项目支撑,工作推进有了很好的抓手。而优质青粗饲料资源开发利用项目是由此前实施的全株青贮玉米推广示范项目拓展深化而来。”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副局长孔亮介绍。这2个项目顺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形势和消费需求,它们的实施将产生良好的示范、推广和集成效果,将有力推进脱贫工作的开展,并促进农牧区域融合发展以及提高畜牧业整体竞争力。 全国畜牧总站副站长贠旭江表示,生产成本偏高、生产效率偏低等问题是制约我国草食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其中包括优质青粗饲料不足、牛羊品种潜力发挥不足等,为此启动这2个项目,能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同时,项目的实施不仅要关注项目关键技术研究的集成,更要关注其后期的示范推广和辐射带动效果,做好关键技术在示范企业的效果验证与示范工作,形成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成熟技术模式,并使其成功落地,真正发挥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 “所有的课题和政府购买服务项目都是问题导向。农牧交错带牛羊牧繁农育关键技术集成示范项目针对饲料营养价值多变、加工多样,牛羊母畜繁殖力低、幼畜死亡率高、育肥效果差,以及养殖成本高、产业竞争力低等3大问题,实现5大关键技术突破,集成试验示范牧区放牧、半农半牧区半舍饲和农区全舍饲的生产模式,根据不同区域资源禀赋的分类总结实施不同的模式,目标是建立农牧交错带牧繁农育体系。”农牧交错带牛羊牧繁农育关键技术集成示范项目首席专家、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周振明介绍。 这5大关键技术是农牧交错带饲草料资源科学利用技术、牛羊基础母畜同期发情与高效产犊技术、哺乳母畜带犊(羔)放牧补饲与幼畜培育技术、牛羊低成本舍饲快速育肥技术以及农牧对接模式试验示范。项目将在内蒙古、山西、河北、辽宁、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等8个主要省区农牧交错地区建设20个牛羊牧繁农育生产模式示范基地,集成示范牛羊牧繁农育重大关键技术,总结归纳若干种成功的牧繁农育经营模式,指导示范基地带动200个以上肉牛(含牦牛)肉羊养殖场户共同参与。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优质青粗饲料资源开发利用项目首席专家、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玉柱表示,目前,畜牧业发展对饲草需求逐步加大,饲料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我国亟需扩大青粗饲料来源,促进青贮玉米、苜蓿、燕麦、甜高粱和豆类饲料作物种植,并切实提升优质青粗饲料青贮品质。由于标准化青贮技术方案与品质调控技术的普及程度仍然较低,存在青贮原料营养水平不高、加工贮藏技术忽视饲草属性差异、质量控制参数粗放等问题,导致青贮饲料品质较差且不稳定,不利于家畜日粮调制与营养供给水平的稳定。此外,当前奶业历经多年推进,集约化、规模化程度显著提高,青贮饲喂技术成熟,对青贮饲料的需求趋于饱和。而肉牛肉羊(肉驴)饲喂青贮饲料在技术层面尚存在一些亟需突破的关键点,推广示范力度也有待加强。随着产业扶贫工作的深化,近年来驴产业迅猛发展,也对优质青粗饲料青贮利用提出了推广示范需求。 为此,优质青粗饲料资源开发利用项目围绕青粗饲料资源开展重大关键技术的配套集成与应用、种养结合模式研究与示范,重点开展农牧交错带青粗饲草料资源饲草轮作复种、调制加工、品质调控、饲喂技术研发、配方研制、肉品质评价试验示范。将在内蒙古、山东、河北、河南、湖南、宁夏和新疆7个农牧交错带省区建设14个肉牛、肉羊和肉驴的饲养示范基地,集成示范青粗饲料资源重大关键技术,指导示范基地带动200个以上草食家畜养殖场户应用先进青粗饲料技术模式。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罗海玲认为,截至目前,我国的青粗饲料特别是秸秆的利用率还不足10%,这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青粗饲料最好的利用方式是通过牛羊来进行产品的转化,提高产品的效率。项目的实施从青粗饲料的种植、收获、加工包括饲喂之后的产品效率等形成产业链,从而解决过去一直存在的一些问题,使技术用到实处,让养殖户能够脱贫增收。同时,生产出来的产品要真正符合消费者对健康安全的要求,要有市场,才能使项目实现可持续发展。 甘肃兰州大学反刍动物研究所教授李发弟表示,目前,我国草食畜牧业产业模式和组织模式还没有突破。虽然现在各地成立了很多合作社,但很多较为松散,没有真正起到引领生产发展的作用。要依托项目做技术集成和试验示范,形成可复制的组织模式和产业模式。 “技术集成示范项目的意义在于,在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基础上,通过持续创新和高效整合,实现关键新型技术之间的有效匹配,提高现有技术集成应用水平和产出效率,并通过因地制宜不同模式的示范推广,带动和推进整个行业相关领域整体技术产出水平的提高。”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畜牧经济研究所中心主任王玉斌说道,“这是技术创新及时有效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更好适应与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途径,最终实现牛羊生产效率的大幅提升和成本的有效控制,为社会贡献更多更好的牛羊产品,满足人们膳食结构优化调整和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 产学研联合试验示范让项目落地推广 两个项目集成了国内多个在草食家畜和牧草专业具有突出研究水平的科研单位。其中,农牧交错带牛羊牧繁农育关键技术集成示范项目由中国农大肉牛团队、中国农大营养饲料团队、中国农大畜牧经济团队、中国农科院肉羊团队、内蒙古民族大学肉牛团队、山西农科院牛羊团队、河北农大牛羊团队等13个技术专家团队,以及20家企业的示范基地承担。优质青粗饲料资源开发利用项目由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甘肃农业大学、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研究所、新疆畜牧科学院、云南草地动物研究院、河南农业大学等8家技术支撑单位,以及14家企业的示范基地承担。 “项目推进的主要难点是普及推广,这不是一个点的试验,而是面上的推广应用。”玉柱表示,过去的很多实验示范对产业和行业的连续性服务关注不够,没有达到上下游紧密链接的效果,这次项目让企业参与其中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集成技术研发必须要摸索一个新的模式或思路,产学研合作进入产业化发展。企业有积极性,发展的瓶颈专家来解决,在利益连接机制上更明确,整个链条都受益,共同组建示范区的建设。”  “我们之前参加过全株青贮玉米推广示范项目的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今年的项目实施和往年有很大不同:往年经费由省畜牧兽医主管部门给企业逐级拨付,今年中国农大中标后直接对接企业,省却了中间环节。”河南恒都食品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赵静说道。该公司实行从种植、养殖到屠宰加工一条龙产业链接,一直和河南农业大学密切合作,共同研究肉牛饲料最佳配比,并推广饲料种植,带动合作社和农户提高经济效益。公司本身建有食品加工厂,肉牛养殖的经济效益直接在食品加工反映出来。去年公司所在的泌阳县种植了青贮玉米4万亩,年收获饲料12万吨,无论从经济还是生态角度,效益都非常可观。 陕西秦宝牧业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张涛平则认为,对企业和农户来说,应用集成技术可以增加养殖效益。作为规模化全产业链养殖企业,在技术集成和示范方面更有推广效应。  “我们所在的地方是国贫县,当地最大的优势产业就是肉牛养殖。目前我们企业的养殖模式是千家万户的分散繁育,然后企业规模化集中育肥。我觉得通过这次参与试点示范,把国家队的技术导入进去,成本肯定会下降,效益一定会提升,从而解决我们的发展难题。同时,整个地方的养牛水平也提高了。”内蒙古通辽市牧国牛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董林华表示,“相信会很快见到效果。” ----转自中国农网
  • 肉牛的饲料添加多少蛋白质最适宜呢

    在饲养肉牛的生产过程中,有的农牧民和专业户为了使肉牛快长和增膘,常喂给较多的精饲料,特别是添加大量的豆饼、花生饼、大豆等优质蛋白质饲料。在肉牛的日粮添加蛋白质饲料并非不可以。但要按肉牛的具体情况和需要量喂给,不是添加的越多越好。因为肉牛在一生的生长过程中,对营养物质特别是对蛋白质的需要量是有区别的。添加多了,肉牛消化吸收不了,不但造成饲料浪费,增加饲料成本,而且会给牛的胃肠增加负担,还能引起疾病;添加少了,不能满足肉牛生长发育对蛋白质的需要,影响育肥效果和牛肉的质量。 那么,肉牛的饲料添加多少蛋白质最适宜呢?实践证明,育肥肉牛可按五种情况来添加蛋白质饲料最科学。 架子牛:在牛舍内进行育肥的、体重300公斤左右的架子牛,蛋白质饲料在日粮中的比例,可占10%-13%。以后体重逐渐增加,蛋白质饲料在日粮中的含量,还可有所减少。到育肥末期,蛋白质饲料的含量,占日粮的10%即可。 3月龄以前的犊牛:在饲养时,由于其瘤胃发育和瘤胃微生物区系还很不完善,因此,犊牛的蛋白质营养与单胃畜禽相似,其体内不能合成某些必需的氨基酸。所以,在饲养3月龄以前的犊牛时,饲料中应注意采用多种蛋白质饲料(如:豆饼、棉籽饼等)进行搭配。多种蛋白质饲料搭配起来,它们所含的氨基酸就可以取长补短,相互弥补,达到平衡的要求。如果豆饼与棉籽饼按1∶1配合,作为犊牛的蛋白质补充饲料,就比单喂豆饼好,因为豆饼含赖氨酸和色氨酸较多,蛋氨酸缺乏。把这两种搭配起来,氨基酸就可以互相补充。如果再配合一些麸皮和苜蓿草粉等含蛋白质较多的饲料,则饲喂效果会更好。犊牛在生长过程中,体蛋白质增加很快,蛋白质需要量很大,年龄越小,需要蛋白质的量越大,其日粮中蛋白质饲料的比例可占20%。 6至12个月的犊牛:体重150-200公斤育肥时,日粮中的蛋白质饲料的含量,可降至15%左右。以后随着犊牛体重的增加,日粮中的蛋白质饲料的含量,还可逐步降至12%上下。 用老龄牛育肥:用老龄牛育肥,日粮中的蛋白质饲料的含量,只需要10%,但必须多喂玉米、高粱、甘薯干等能量饲料。 育肥高档肉牛:在生产高档牛肉进行强度育肥时,日粮中的蛋白质饲料的含量,应比普通牛育肥增加2%-3%。 在肉牛的饲养和育肥过程中,按上述比例添加蛋白质饲料,既可避免饲料浪费,又可充分发挥饲料的作用和肉牛的生产性能。可获得最高的饲料报酬和最佳的经济效益。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