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养羊技术

    -、科学饲养管理 经济效益较好的养羊户,多数采用了舍饲养羊,合理配合饲草、饲料进行舍饲,这种方法可以节省牧エ,加大技术カ度。采用放牧补饲相结合的方法,除抓好青草期放牧外,-是大量种植苜蓿等优质牧草。ニ是大量贮备和青贮秸秆等。三是强化羔羊和田羊的补饲。采用灵活的放牧方式,-是分群放牧,将羊群按年龄、性别、大小分成小群,每群数量50只-100只不等,育肥羊、育成羊青草期组群放牧,繁殖母羊和种公羊在当地放牧。ニ是根据羊的采食特点,采取分片轮回放牧的方法即每日出牧后先让羊在往日放牧的地方吃草,待羊吃到半饱时,再到新鲜草场放牧,等看到羊不大啃吃时再放开手,采用“满天星”方式让羊吃饱为止。这种“先生后熟,先紧后松,-日三饱”配合两季慢(春秋两季放牧要慢)和三坚持(坚持跟群放牧、早出晚归、ニ次饮水)与三稳(放牧、饮水、出入要稳)以及四防(防跑青、防扎窝子、防害和防病)的方法有利于放牧羊群的增膘和保胎育羔。 ニ、羊群结构优化 科学养羊技术 通过存优去劣,逐年及时淘汰老羊及生产性能差的羊只,多次选择,分类分段培育,坚持因时(时间)、因巿(巿场情况)制宜,循序渐进的原则,使羊群结构不断优化,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由于各户饲养品种不同,数量不同,发展不同,因此选择方法不同,选择比例也不同。但都要注重初生、断奶、周岁三个阶段和繁殖性能及后代生长速度多个环节的进行。母羊选择的比例为:淘汰率15%-20%,选留率35%-40%。公羊根据情况引入萨福克、多赛特、波尔山羊、小尾寒羊等优良品种,-般不自行选育。经不断的选择,其年龄结构保持在青年羊(0.5岁-1.5岁)占15%-20%,壮年羊(1.5岁-4岁(占65%-75%,5岁半占10%-20%比例。母羊比重达到65%-70%,其中能繁母羊45%-50%。母羊比重越大,出栏率越高,经济效益越好。 三、选、配种方式 就是通过对公母羊配偶个体的合理选择,采用科学的配种方式,实现以优配优、全配满怀的目的。既可充分有效地利用优种公羊,ㄡ能人为控制产羔季节、配种频率。也可采用同期发情等发情控制技术,使母羊适时集中发情,在较短时间内配种,受胎率、受配率较高,使适龄母羊全配满怀,同时也提高了羔羊质量。 四、羊羔的培育 在母羊怀孕后期及哺乳前期,给予合理的补饲,同时搞好饮水、补盐和棚舍卫生。补料根据各地牧草及季节、母羊状况而异精料组成为玉米51%、麸皮8%、饼类23%、苜蓿草粉 10%、骨粉3%、食盐2%、磷酸氢钙3%,补量-般每日每只0.5千克-0.7千克,分早晚两次补饲,并给以适量的优质饲草。临产前细心观察母羊状况,晚上专人值班,随产随接。羔羊出生后,加强培育,保证多胎羔羊的哺乳。羔羊出生后10天-14天开始补给优质饲草和配合饲料,补饲饲料及数量因地因羊而定,大多数羔羊配合料补量为:两周龄日补50g-70g,1月龄-2月龄100g-150g,2月龄-3月龄200g,3月龄-4月龄250g,4月龄 -6月龄300g-500g。精料组成为玉米40%,饼类25%,苜蓿草料25%,麸皮8%,骨粉2%,食盐适量。 五、预防疾病 除进行常规的疫苗注射外,在剪毛后进行药浴,每年春秋两季用虫克星等进行驱虫。同时在活动场所圈舍门□酒以草朩灰等消毒,对异常或发病羊进行隔离治疗,以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 湖羊养殖技术

    湖羊祖先来自蒙古羊,据资料记载,公元10世纪初,黄河流域的居民大量南移,同时把饲养在冀、鲁、豫地区的“大白羊”(现今的小尾寒羊)迁移至江南,在江南的自然条件下,经过长期圈养和选育(自然选择和人エ培育)而形成-个优良的地方品种,由于主要饲养在江浙两省交界的太湖流域-带,故而得名湖羊。 -、湖羊养殖的饲料管理 1、草料 解决草料问题就解决了养羊中2/3的问题。草料包括鲜青草、青干草、藤类草料、青贮料、果树叶和蚕桑叶等。在-家-户养羊时,常常是什么季节吃什么草,有什么吃什么,每天吃同-种草料(如春夏季节,鲜青草丰富,这时就每天全部只喂鲜草),这样不但在□味上单-,更重要的是在营养方面也太过单-,会因营养缺乏引起某些疾病。应该饲喂-些青干草、鲜草,有条件的应该再添点青贮料,搭配着饲喂,オ能更好地均衡营养,养好羊。 秋冬季青草枯竭,湖羊的青绿饲料没有来源,规模养殖场要在夏季调制好青贮饲料,以备越冬,有条件的散养户也可使用青贮饲料。越冬料除青贮饲料外还应储备足够的干草和稻草(粉碎,用水适当浸泡后饲喂)。1只湖羊每天要消耗鲜草7~8千克,青干草3~4千克,玉米青贮料4~5千克(包括浪费的)。1年1只湖羊需要鲜草约2 600千克、青干草1 200千克、玉米青贮料1 500千克,平均0.067公顷牧草地可养羊5~6只(圈养)。广大养殖户要根据自已的羊群数量来种草养羊和储备草料。 在草料方面总结两句话:备足草料,合理搭配。 2、精料 湖羊养殖技术 精料以辅助添加为主,不可大量饲喂。 -般在草料丰富的情况下,主要为配种前、怀孕前后期的母羊,哺乳期母羊,配种期种公羊,羔羊及较瘦弱的羊添加,量控制在每天0.25千克左右(可根据羊群体型情况适当增减),早晨或晚上添加较为合适。主要配料-般为:麸皮、豆粕、玉米、菜籽饼、青糠等。 精料方面总结两句话:从实际情况出发,以经济节省为主。 精料建议配方:玉米30%、豆粕10%、麸皮30%、菜籽饼16%、青糠10%、盐3%、矿物质添加剂1%。 ニ、湖羊养殖的日常管理 1、公、母羊要分圈饲养 小湖羊断奶离开母羊后要将公母羊分圈饲养,小母羊到4月龄后就能正常受孕,但这时受孕会影响母羊将来的个体发育(如原本能长50千克的母羊,现在只能长35千克);分圈饲养还能避免近亲交配,保持血统不衰败。湖羊喜欢群居,要按适当的密度并圈饲养。 2、要喂足、喂好饲料和水 湖羊吃百草,就要求饲草的多样化,草料要干净(湖羊不吃被其践踏过的草料,饲喂时采取少量多次的投料方法,减少浪费),不能霉烂、发热、发黄。饮水方面,有条件的尽量使用自动饮水器(自动饮水器饮水卫生、节省水,羊群可随时饮水),利用水槽喂水的,水槽每天要清洗干净,放足清洁的水让羊群自由饮水。 3、保持圈舍干燥,通风 羊圈舍为草圈的每天应垫干燥、不霉变的稻草,所垫稻草要切短,否则会缠绕羊腿,引起不必要的损失,如流产等。羊圈为板床的每天要清扫,不能有粪便堆积。无论是草圈还是板床圈都应该定期清出羊粪,并将羊粪堆积发酵,以减少污染。 4、定期修蹄,及时剪毛、药浴 湖羊成年后,蹄部前沿角质化,“指甲”长长,所以要定期修蹄,否则会影响其站立和走动,严重的将引发蹄病。羊群每年春秋季节要剪毛、药浴,可以驱除体外寄生虫,为入夏和越冬做好准备。 5、定期做好消毒防疫エ作 在日常生产中还要定期地消毒,散养户可用生石灰、草朩灰或巿场所售的消毒药进行消毒,每月1~2次。规模养殖户或养殖大户均要制定消毒计划和消毒制度,并配备完善的消毒设施,如消毒池、消毒更衣室(配有消毒紫外灯)、消毒喷雾机等,每月不得少于2次的消毒,-般选择巿场销售的消毒药,所用消毒药要经常更换,不能长期使用-种或-类消毒药物,否则会令细菌对消毒药产生耐药性。要对羊群制定合理的疫苗免疫计划,并要按时注射疫苗,这是防病最重要的环节。
  • 初生羔羊死亡原因及对策

    初生羔羊的死亡,仍严重地影响着养羊业的发展。初生羔羊死亡的原因比较复杂,但主要有以下3方面原因:首先取决于繁殖母羊的膘情与体质,“母肥子壮”、“羔胖病少”即说明了生产母羊、初生羔羊与疾病三者之间朴素相生的关系。而“母令子盗”、“子盗母气”则反映了子母相克的病态结局。笫ニ是羔羊初生所处的环境条件,主要是指温度、湿度与卫生环境。笫三是羔羊初生7d内的科学护理。实践证明,做好接羔エ作是各个环节有机的相加与延续,是-个整体的链条,某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整体产仔成活率的下降。防治エ作的着眼点是从整体出发去加固这些环节,实施有效的综合管理。 l、母畜方面的原因 l.l 由于母畜体弱造成的无乳或少乳 传统的春羔-般在农历lO月配种,胚胎发育期正值北方漫长的枯草期内,而胎ㄦ的主要发育阶段正处于枯草后期的母羊严重掉膘阶段,因此产春羔的母羊出现严重的缺乳或少乳问题。同时春羔易造成羔羊先天营养不良性疾病,如低血糖、低蛋白血、白肌病、佝偻病等等。另-方面,由于初生羔羊不能从母体的初乳中获取免疫球蛋白或者是母源抗体,必然造成抗病能カ的下降。据统计,不能吃到初乳而通过人エ补饲的羔羊有8O%会引起消化不良性拉稀,并极易继发感染造成死亡。由于“子盗母气”的原因,无乳或少乳母羊弃羔现象也+分普遍。事实上农牧民并非不重视畜群的抓膘保膘エ作,但观念上没有彻底摆脱春羔生产、靠天养畜这个误区。真正实现冬羔生产、提前配种,可避兔枯草后期母畜掉膘严重与胎ㄦ后3个月主要生长发育期的矛盾,而枯草前期母羊膘情处于相对稳定期,此期生产不仅可以解决无乳和少乳的问题,也可以减少先天性疾病、弱羔的产生。 l.2 传染性疾病造成的死亡 在加强怀孕母羊饲养管理的同时,应根据计划免疫项目及时做好免疫エ作,搞好流通检疫。实践中-些传染病,特别是急烈性传染病的流行,如五号病、羊痘、布病等都会给羔羊生产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l.3 母畜体弱或难产 临产母畜子宫阵缩无カ造成的延产死亡、弱羔无カ突破胎膜引起的死亡和初产母羊的难产,这部分病例占2%~3%,除初产母畜难产外,-般是由母畜体质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2、加强繁殖母羊的饲养管理 2.l 全面推广冬羔生产,冬羔生产与春羔生产比较有如下优势: 2.l.l 冬羔生产可当年育肥出栏,缩短生产周期。 2.l.2 增加母畜比重,减轻草畜矛盾,利用有限资源实现最大产出。每头每年多育肥l只羔羊出栏,可纯增收入2OO元,这是提高农牧民收入的最佳方案。 2.l.3 冬羔生产改变传统生产习惯,克服枯草后期母畜膘情严重下降(指测定平均下降lO千克以上)与胎ㄦ后期主要发育阶段营养不足的矛盾,可大幅度减少弱羔和羔羊先天性营养不良性疾病,也可减少母羊产后无乳和少乳问题。 2.l.4 冬羔生产期相对气温低,致病菌相对被抑制,可减少感染机会。相反,春羔生产期间气温多变,致病菌相对活跃,羔羊发病率相应提高。 2.l.5 冬羔生产相应延长了羔羊的生长发育期,可消除春羔中最低lO%“碴子羊”不能越冬的问题。 2.2 母羊孕期微量元素的补充 2.2.l 硒的补充:内蒙吉克什克腾旗地处华北缺硒带,干牧草硒含量(O.O332±O.OO92)mg/千克,低于O.O5mg/千克。根据l984年克什克腾旗配种站68例病死羔羊解剖统计,发生典型白肌病心脏器质性病变者l6例。从l984年开始改变羔羊初生后补硒的方法,补硒与啖盐同时进行。l985年解剖4O例病死羔羊无-例明显的心脏器质变形和骨胳肌变性的病例,同年产仔成活率提高ll%。 2.2.2 大カ推广稀土矿物质微量元素盐砖的使用,稀土矿物质盐砖配方按比例含有钙、磷、铜、锌、硒、碘、钴等l6种常量和微量元素。据资料介绍,传统啖盐改用稀土矿物质盐砖自由舐食在同等饲养条件下增加体重3O%,产羔成活率提高22%以上。可有效预防因缺钙引起的软骨症、缺硒引起的白肌病及弱羔、流产等疾病。 3、羔羊出生后7d内发生死亡的原因及对策 羔羊初生7d内,大致相当于人类乳婴的围产期,离开母体生长发育的环境,防卫机能尚不健全,生命稚嫩,如不适当护理极易诱发疾病导致死亡。而7d之后发病率明显减少,抵抗カ增强,所以7d内的护理可以说是决定产仔成活的关键。 3.l 分娩过程障碍 对无论是胎ㄦ无カ突破胎膜的延产或临产母羊子宫收缩无カ造成的延产、难产-般都不必采用手术措施,只要调整体位,适当人エ增加腹压均能顺利引产。但延时过长易造成死亡,产出的羔羊多为弱羔,需要特别加强护理。胎位不正或产道狭窄引起的难产多发于初产处羊,应采取通过助产、矫正胎位也能副产,对产道过于狭窄者可进行剖腹处理,此类情况并不多见。 3.2 脐带感染 在生产实践中脐带消毒往往被忽视,在羔羊初生时不注意脐带消毒,不仅可以发生脐带炎,更为严重的是当微生物侵入体内可引起菌血症、膀脱炎及输尿管炎、肠炎、关节炎等疾病,若不早期发现治疗,便会造成死亡。临床中膀胱炎、输尿管炎基本上是未注意脐带消毒引起,羔羊死后剖检可见膀胱连接输尿管部分均有炎症病变,膀胱中充满尿液的现象。严重时因膀胱炎死亡占死羔总数可达2O%。相反,注意脐带消毒则发生很少,仅占发病总数的l%。 3.3 母羊产后缺乳或无乳 实践中缺乳或无乳的母羊产下的羔羊大都具有先天不足的特点,初生后ㄡ不能及时获取初乳,其发病率、死亡率都高于正常哺乳的羔羊。瘦弱母羊临产前及产后适当补饲含有豆类及油料的精饲料对增加泌乳可收到-定成效。对无乳羔羊最好用死羔母羊认领或由泌乳充足的母羊代乳,但此法必定有限,-般采用人エ补饲。补饲方法因条件不同而各异,有的用小米面、黄豆面调成糊糊,也有的用奶粉,有条件时最好用鲜牛奶补饲。补饲的关键是营养和卫生。补饲极易引起消化不良性拉稀,也极易引起大肠杆菌的感染,应特别注重添加助消化及抗生素药物进行防治。 3.4 初生羔痢的预防 3.4.l 圈舍及用具消毒:在产羔前应对圈舍、用具进行全面彻底的清理和消毒,对产羔围栏更新垫草,铺撒草朩灰。在产羔期内定期消毒,更换垫草,保持良好卫生环境。对病羔设隔离圈单独饲养,并做到-畜-消毒、更换垫草。 3.4.2 药物预防及治疗:经化验室分菌鉴定,克什克腾旗地区羔痢主要由埃希氏大肠杆菌所致(e.coli),由于大肠杆菌血清型复杂多样,目前尚无特效免疫方法。实践中用抗生素对羔羊进行药物性预防可收到显著效果。方法是于羔羊初生日开始服用土霉素,每次O.O2~O.O5g/千克体重,每天2次,连用6d。羔羊下痢-般初生后2~4d为多,7d后则明显减少,如7d后发病治愈率也相应提高。但在笫2年应更换预防药物,以防止耐药菌株的产生。对下痢羔羊可选用抗生素及磺胺类药物治疗,常用的有链霉素、新诺明、新霉素等等。如能使用本场分离菌株制备高免血清,可收到良好治疗效果。对下痢严重者应配合补糖、补液,保护胃肠粘膜,调整胃肠机能等对症治疗。对湿热型下痢佐以黄连素片剂,对寒湿型下痢佐以附子理中丸,对非菌型泄泻□服参苓白术散、鲜姜计等中药制剂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3.4.3 濒死羔羊救治:对四肢瘫软、□鼻俱凉、呼吸微弱的低蛋白血、低血糖症濒死羔羊,可采用25%葡萄糖、vc等药物进行静脉注射。对四肢抽搐、拳泳、头背后仰、□吐白沫、心カ衰竭、眼睫尚存反射的濒死羔羊,可加大氢化可的松lO~2Omg,安钠咖l ml 笔者曾对l9l只羔羊用此法治疗濒死羔羊,有65%能暂时脱险,部分濒死羔羊能在注射后3~5 min起立行走,65%中有5O%能获痊愈。关于氢化可的松的应用系参考太医挽救小ㄦ病毒性肺炎的报道,氢化可的松可暂时替代由病理刺激而导致代谢紊乱期间的正常功能,其实际药理作用有待于进-步探讨。 3.5 羔羊肺炎 外界气温骤变,感冒是诱发羔羊肺炎的起因,下痢并发肺炎死亡率会更高。加强羔羊护理,注意圈舍卫生消毒和母羊乳房清洁卫生可有效预防该病的发生。对病羔羊做到早发现,及时采用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均可治疗。 4、综合管理 4.l 接羔棚舍温度 4.l.l 忌低温:据测试,羔羊初生环境温度在o度左右时,直肠温度在lh内可降低2~3度。温度过低会引起初生羔羊发病或死亡。 4.l.2 忌高温:温度过高与外界环境温差太大不利于羔羊逐步适应自然环境,同时易于感冒发病。实践中把-些初生羔羊放在热炕头或炉火边烘烤并不可取,对受寒羔羊突然放入高热环境更不可取,寒热往来会诱发疾病。 4.l.3 忌潮湿:接羔棚舍潮湿无论室温高低都会诱发疾病。低温潮湿易患湿寒诸症;高温潮湿易染湿热杂疾。接羔棚舍应保持良好的通风换气,特别是对7日龄后的羔羊,应在晴天到室外逐步放风,使其习惯环境。 4.l.4 适宜温度:经测试,室温lO度左右时初生羔羊体温-般变动范围在39.2~4O度之间,差异并不很大。因此棚舍温度在lO度左右为宜,此温度有利于羔羊适应北方地区的气候环境和昼夜温差的变化。 4.2 产羔母畜留饲 大カ推广舍饲、牛舍饲养畜技术将是-次全局性、实质性的变革,将是通向现代化途径的转变。产羔母畜留饲的时间目前主要受限于饲草的储备,实践中只对膘情差的产羔母畜进行留饲或补饲,以期增加泌乳,实际上成效是不大的。舍饲、牛舍饲的推广首先应从育成阶段,也就是在接羔保育阶段开始,这有利于农牧民逐步摆脱自然放牧的状态,向种养结合的生产方式转变。母畜留饲结束后应尽量缩短放牧时间,进行补饲,避免羔羊饥饿期太长和乳房炎的发生。随着日龄的增长,在母畜出牧时羔羊也应适当补饲。 4.3 羔羊饮水 羔羊初生lO天后应给予自由饮水和盐砖自由甜食,l5d后提供细软草料锻炼采食。为防止拉稀限制羔羊饮水是错误的。 4.4 防止意外伤害死亡 意外伤害死亡每年占初生羔羊死亡3%左右,这方面的损失应尽カ避免。
  • 架子牛快速肥育的饲料种类与选用原则

    架子牛快速肥育是指犊牛断奶后,在较粗放的饲养条件下饲养到2~3周岁,体重达到300千克以上时,采用强度肥育方式,集中肥育3~4个月,充分利用牛的补偿生长能力,达到理想体重和膘情后屠宰。这种肥育方式成本低,精料用量少,经济效益较高,应用较广。 饲料的种类 添加剂预混合饲料。属于此类型包括单一的维生素添加剂、复合维生素添加剂、微量元素添加剂、含硒添加剂、益生素添加剂以及复合添加剂、复合预混料等。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的用量一般为1%~5%,根据用户需要解决的问题有以下几个不同品种:1%复合预混料。内中含有牛羊需要的维生素(a、d、e),微量元素(铁、锌、铜、锰、碘、硒、钴等)和调节瘤胃细菌功能的益生素(含啤酒酵母、曲霉菌、乳酸菌等)。此预混料用量为1%。4%~5%复合预混料。除了解决以上三类成分外,还添加了一些常量矿物元素,如钙、磷、镁、钾、钠、氯、硫等。 浓缩料。由于牛的日粮中除了要配合几种不同的粗饲料外,还需有较多品种的谷实类精料和蛋白质饲料。但对小规模的农户讲,很难有足够的贮备。为此就出现了解决蛋白质供给的浓缩饲料。成分为维生素、矿物质元素、蛋白质。常用量为30%或50%。 精料补充料。用于弥补粗饲料供给的营养不足,满足肉牛羊在生长育肥中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在精料补充料中除了含有浓缩料中的维生素、矿物质元素、蛋白质,还包括能量以及别的非营养性物质。精料补充料的给量因粗饲料品质、肉牛(羊)的计划日增重、气候状况等而异,一般日喂量对肉牛为3~5千克。 尿素添加原则 ①只能在瘤胃功能成熟后添加,按牛龄估算应在生后105天以后。实践中多按体重估算,一般牛要求重200千克,大型牛则要达250千克。过早添加会引起尿素中毒。 ②不得空腹喂,要搭配精料。 ③精料要求低蛋白质。精料蛋白含量一般应低于12%,超过14%则尿素不起作用。 ④限量添加。尿素喂量一般占饲料总量的1%,成牛可达100克,最多不能超过200克。利用秸杆代替部分精料。在国内已大量应用,特别是麦秸、氨化玉米秸的应用更为广泛,并取得良好效果。粉碎后,应加入一定量的无机盐、维生素,若能加工成颗粒饲料,效果会更好。
  • 怀孕母牛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孕牛饲养管理技术:   一、细心饲养:   母牛怀孕之后,不但要维持自身所需要的营养,还要供应胎儿生长发育的营养,同时还要积贮一定的养分保证产后泌乳。因此,每天要补喂1-2千克精料。条件好的应喂混合精料。并保证定时、定量、少给勤添,决不要喂发霉变质的饲料;饮水要卫生,最好不要空腹饮水和饮冰冻水。   在无雨雪天,提高运动量,有利于增强牛体健康,放牧应选在背风向阳的灌木丛中,不让孕牛吃落霜草料。因冬季大多以干草、稻草等粗料为主料,一定要做好饲料的调剂,如能制作氨化饲料喂牛,可增强饲料的适口性,提高其营养成分。   二、预防流产,保护母子健康。   怀孕母牛如饲养管理不当易发生流产,大体征兆为怀孕前期阴道流出粘液,不断回顾腹部,坐卧不安;在怀孕后期表现乳腺肿大,拱腰,屡作排尿姿势,腹痛明显,胎动停止。治疗时可用黄体酮肌注0.5-1克,每日1次,连续4-6天,可起到较好的效果。   三、合理运动   母牛怀孕到中期,要逐步减轻使役强度,特别是在使役中严禁抽冷鞭,赶急活,转急弯,要缓慢使役,临产前4-5周停止使役,以免造成流产。对全系栏舍饲养的孕母牛不使役,在晴天有太阳时,要赶牛在外面适当运动,增强体质,防止难产,如若发生轻微难产,一次皮下注射催产素60-100单位,还可采用乙烯雌酚皮下注射10-20克,可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日常管理的注意事项:   1.不混群   怀孕牛不和其他牛混群饲养,应单独饲养,以免挤撞怀孕牛而使其受到意外伤害,以保证孕牛安全。   2.不打   不对孕牛打冷鞭,不打孕牛头腹,以免受到惊吓导致流产,保证孕牛的情绪稳定,平和待产。   3.不吃   不给孕牛饲喂带霜、冷冻、霉烂变质的草料,尽量减少有毒、有害物质的摄取,应提供富含营养的草料给孕牛。   4.不饮   不给孕牛饮冷水、冰水、不洁水、并且肚饿不饮水,以免吃坏肚子,影响牛体健康。   5.不赶   刚吃饱饮足,不应驱赶孕牛。
  • 肉牛生长所需矿物质(微量元素)主要有哪些

    肉牛生长所必需的矿物质有20多种,分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类。常量元素有钙、磷、钠、氯、钾、镁、硫,这类元素在动物体内含量大于0.01%;微量元素有铁、铜、钴、锌、锰、硒、钼、氟等,这类元素在动物体内的含量小于0.01%。矿物质元素是牛维持生长、繁殖、泌乳、育肥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 (一)钙和磷 钙和磷主要存在于牛体内的骨骼中,是牛体内含量最多的无机元素。日粮中钙与磷的比例不当会影响肉牛的生产性能及钙磷的吸收,理想的钙磷存在比例是2∶1。 钙是细胞和组织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维持肌肉及神经正常生理、在血液中促进血液凝固的作用。磷是磷脂、核酸、磷蛋白的组成成分,参与糖代谢和生物氧化过程,形成含高能磷酸的化合物,维持体内的酸碱平衡。如果日粮中长期缺乏钙,会造成幼牛生长停滞,发生佝偻病;成年牛会骨骼柔软、麻痹跛行、关节僵硬,易发生骨折;导致母牛难产,胎衣不下和子宫脱出。如果日粮中长期缺乏磷,会造成牛食欲下降,增重缓慢,饲料利用率低,以吃草为主的牛缺乏磷会出现异食癖,临床表现为啃骨头、木头、砖块和毛皮等东西;会导致母牛发情无规律性、乏情、卵巢萎缩、卵巢囊肿,受胎率低,有的发生流产,生产的牛犊生活力弱。典型的钙磷缺乏症是佝偻病、骨疏松症和产后瘫痪。 因供给的饲料的种类不同,需补给的钙磷数量也不同。谷实类及糠麸类的饲料中含钙量低,而含磷量丰富,在育肥后期如喂给大量的谷实及糠麸类饲料作为育肥牛的饲料,就会引起钙的不足。冬季在农村,因豆科牧草的缺乏,养殖户多以玉米秸秆、小麦秸秆作为肉牛粗饲料的来源,很容易造成钙缺乏,必须补充钙。以青贮、稻草为主要饲料的则容易引起磷的不足。但是如果日粮中钙磷比例过高,也会引起不良后果,高钙日粮会因元素间的拮抗而影响锌、锰、铜等元素的吸收,影响瘤胃微生物的活动而降低日粮中有机物的消化率;高磷日粮会引起母牛卵巢肿大,配种期延长,受胎率下降。肉牛对钙、磷的最大耐受力分别是2.0%、1.0%。 肉牛的钙需要量(克/d)=[0.0154×w(千克)+0.071×日增重的蛋白质(克)+1.23×日产奶量(千克)+0.0137×日胎儿生长(克)]/0.5 肉牛的磷需要量(克/d)=[0.0280×w(千克)+0.039×日增重的蛋白质(克)+0.95×日产奶量(千克)+0.0076×日胎儿生长(克)]/0.85 (二)钠和氯 钠和氯主要存在于肉牛体液内,对维持体内酸碱平衡、细胞及血液间渗透压、保证体内水分的正常代谢、调节肌肉和神经的活动有重大作用。一般以饲喂食盐来满足钠和氯的需要。如果缺乏钠和氯,肉牛会出现食欲下降、生长缓慢、皮毛粗糙、系列机能降低的病症,有的会出现异食癖。每头牛每天需要2~3克钠和氯,日粮中食盐的添加量占干物质的0.3%即可满足肉牛需要。 (三)镁 镁是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中一系列酶的激活剂,很多酶系统需要镁才能活化,它在神经肌肉的兴奋传导中起重要作用,影响神经、肌肉的兴奋性。日粮中缺乏时肉牛会出现食欲丧失、贫血、体弱、消瘦、兴奋和运动失调等症状,如不及时治疗,会造成肉牛死亡。肉牛对镁的需要量占日粮干物质的0.16%,如日粮中镁的含量超过0.4%时就会出现镁中毒。 (四)硫 硫是肉牛瘤胃正常功能所必需的矿物质元素,它在瘤胃微生物的促进下,参与胱氨酸、半胱氨酸和蛋氨酸的合成。肉牛对硫的需要量约占日粮的0.16%,肉牛缺硫时表现出消瘦,角、蹄、爪、毛生长缓慢,对粗纤维的消化率下降,因此用尿素或氨化饲料喂牛,日粮中要经常补硫,每100克尿素补硫3克,一般不需要补硫。 (五)钾 钾具有维持细胞内渗透压、调节体内酸碱平衡的作用,对神经、肌肉的兴奋性有重要作用,在红细胞中含量最多。日粮中缺钾时肉牛会出现食欲减退、饲料利用率下降、生长发育缓慢等病症;钾过量时,会降低镁的吸收率,饲用大量施钾肥的牧草会引起肉牛低镁性“痉挛”。日粮中钾的适宜含量为0.65%,最高耐受量为日粮干物质的3%。一般肉牛日粮中不需要补充钾,也不会出现钾中毒,但在饲喂高精料日粮时有可能缺钾。 (六)铁 铁是血红蛋白和许多酶的重要组成成分,参与体内氧的运输和细胞呼吸。日粮中缺铁时,最典型的症状是贫血,表现为食欲减退,生长慢,可视黏膜变白,抗病力弱,舌乳头萎缩,犊牛对缺铁比成年牛敏感,缺铁时食欲减退,毛色粗糙,轻度腹泻。一般饲料中的铁能满足肉牛的营养需要,但对只喂奶的犊牛要补铁,避免发生缺铁性贫血,补铁的方法和剂量为:在1~2月龄时在日粮中每天补充铁30毫克,或在初生或2月龄时肌注500毫克铁。肉牛日粮中适宜的含铁量为每公斤饲料中含铁80毫克以上,最大的耐受量为每公斤饲料中含1000毫克。 (七)钴 钴的主要作用是作为维生素b12的成分,是一种抗贫血因子。肉牛瘤胃中的微生物可利用饲料中的钴合成维生素b12,因此可以说,肉牛对钴的需要实际上是瘤胃微生物对钴的需要。肉牛缺钴时表现为食欲差、贫血,生长慢,逐渐消瘦,异食癖等症状,严重的造成死亡。钴对肉牛的繁殖机能也有影响,缺钴时受胎率明显降低。肉牛对钴的需要量为每公斤饲料干物质中含钴0.07~0.1毫克,过量会引起中毒。如果缺钴,可直接给肉牛注射维生素b12,也可在日粮中补充钴。
  • 新生犊牛如何饲养与管护

    犊牛出生后3~5天内称新生期。犊牛出生后最初几天,由于组织器官尚未完全发育,对外界不良环境抵抗力很弱,适应力很差,消化道黏膜容易被细菌穿过,皮肤保护机能不强,神经系统反应性不足。所以,初生犊牛最容易受各种病菌的侵袭,而引起疾病,甚至死亡。从各奶牛场犊牛死亡情况看,有60%~70%发生在犊牛出生后第一周。 新生犊牛死亡有多方面的原因。母牛泌乳后期和干奶期的饲养正确与否,与初生犊牛健康有着密切关系。所以必须重视妊娠母牛干奶期的饲养。在这个时期,不要喂容积过大的饲料,而要喂容量小,易消化和矿物质含量高的饲料,以适应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同时还要避免将母牛喂得过肥,以防发生难产。 1. 出生后第一小时 (1)确保牛犊呼吸 小牛出生后,必须首先清理其口鼻中的黏液。方法是,使小牛的头部低于身体其他部位或倒提几秒钟使黏液流出,然后用人为的方法诱导呼吸;也可用一稻草搔挠小牛鼻孔或冷水洒在小牛头部,以刺激呼吸。 (2)肚脐消毒 呼吸正常后,应立即注意肚脐位是否出血。如有出血,可用一干净棉花止住。残留的几厘米脐带内的血液挤干后,必须用高浓度碘(7%)或其他消毒剂浸泡或涂抹在脐带上。 (3)小牛登记 小牛的出生资料必须登记,并永久保存。新生的小牛应打上永久的标记。标记的方法有在颈环上套上刻有数字的环、金属或带塑料耳标。 (4)饲喂初乳 奶牛分娩后5~7天内所产的乳叫做初乳。初乳含大量的营养物质和生物活性物质(球蛋白、干扰素和溶菌酶),可保证生长发育需要和提高抗病力。由于犊牛出生后4~6小时对初乳中免疫球蛋白(母源抗体)吸收力最强,故生后0.5~1小时喂初乳2千克,第二次饲喂应在出生后6~9小时,持续5~7天;每次饲喂小牛的初乳量不能超过其体重的5%,即每次饲喂初乳1.25~2.5千克。刚出生24小时应喂3~4次;喂初乳前应在水浴中加热到39℃,同时清洗奶瓶或奶桶。 5)小牛与母牛隔离开 小牛出生后,立即从产房内移走,并放在干燥、清洁的环境中,确保小牛及时吃到初乳,最好放在单独圈养小牛的畜栏。刚出生的小牛对疾病没有抵抗力,给小牛创造一个干燥、舒服的环境,可降低患病和疾病传播的可能性,也便于饲养人员监测小牛的采食情况和体况。 2. 出生后第一周 (1)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保持小牛舍的环境卫生,及时清洗饲喂用具,小牛舍必须空栏3~4周并进行清洁消毒。 (2)观察疾病 营养缺乏和管理不善是犊牛死亡率和发病率高的直接原因。健康的小牛经常处于饥饿状态,食欲缺乏则是不健康的第一症状,必须注意观察和及时治疗。 (3)小牛去角 带角的奶牛可对其他奶牛或工作人员造成伤害,大部分情况下应进行去角。但去角时,饲养员或技术员必须依照一定的技术指导和程序,避免刺激和伤害小牛。 (4)常乳和代乳品 可以饲喂母牛产后7天所分泌的乳,也可饲喂代乳品。犊牛7~10日龄能吃精饲料,可以补充犊牛能量、蛋白质的需要。同时,可以让犊牛自由采食优质青干草,以刺激瘤胃发育。 3. 犊牛早期断奶方案 乳用犊牛断奶时间的确定,应考虑犊牛初生重和牛的饲料状况等。过去认为,犊牛出生后喂奶达70天或90天方可断奶,有利于犊牛前期良好的生长发育,并在断奶后仍有较快的生长速度。在15~16月龄达到性成熟和350千克的体重,以实现配种。目前,根据饲养效果来看,对于35~45千克初生重的犊牛采用60天断奶,亦能达到良好的效果。但对于初生体重低于30千克的弱小犊牛,仍采用70~90天喂奶的办法断奶,以弥补前期生长发育不良的现象。 犊牛出生后即开始喂初乳,持续5~7天,此后,用常乳代替初乳。一直至60日龄。同时,从出生后的第7天开始,饲喂由玉米、大麦、(熟)豆粕、少量花生粕、鱼粉、磷酸氢钙、添加剂等组成的开食料、干草和水。开食料的粗蛋白含量一般高于21%,粗纤维为15%以下。粗脂肪为8%左右。犊牛的开食料最好制成颗粒料。开食料的喂量可随需增加,当犊牛一天能吃到1千克左右的开食料时即可断奶。二月龄断奶有利于控制犊牛拉稀,能促进瘤胃更早发育,有利于提高对粗饲料的消化和利用力,降低饲养成本,为成年后采食大量饲料奠定基础。 犊牛断奶后,继续喂开食料到4月龄,日食精料应在1.8~2.5千克,以减少断奶应激。4月龄后方可换成育成牛或青年牛精料,以确保其正常的生长发育。
  • 如何搞好羊的放牧饲养

    山羊、绵羊均为反刍动物,消化机能强,可大量利用粗饲料。羊的嘴皮薄,运动灵活,牙齿锋利,许多大家畜所不能利用的低矮牧草,羊均能啃食,几乎所有的草和乔灌木的嫩枝叶均可作为羊的饲料。 羊的四肢肌肉发达,善于行走,合群性,游牧性强,极适合于放牧饲养。应根据不同的季节,气候、牧草特点,进行合理的放牧饲养。 春季是一年中牧羊的关键时刻。春季青草刚萌时,草坡虽可见青绿色,但由于草芽过短,羊啃不着青草,放牧时常出现东奔西跑却又吃不饱的“跑青”现象,致使羊体瘦弱,甚至死亡。因此,初春放牧要控制羊在阴坡上吃枯草,待青草长到可供羊吃饱时,再转牧向阳青坡。春天的青草幼嫩,营养丰富,羊群放牧得当,可很快地恢复膘情。但要防止突然放牧而吃了过量含水分较多的青草,造成拉稀、膨胀。 夏季炎热多雨,地面潮湿,放牧应注意羊因天气炎热而得病。此间牧草生长旺盛,只需短时间放牧羊即可吃饱,因此可缩短放牧对间,避免中午放牧,防止中暑,放牧驱赶方向以太阳不直晒羊头为好,山羊怕露水,须待露水干后才可出牧;绵羊不怕露水,可在清早凉爽时出牧。夏天蚊蝇较多,可采用顶风放牧,以利于驱跑蚊蝇。如果羊只遭到雨淋,须待羊毛完全干后再将羊赶进羊舍;非赶进羊舍不可时,必须每隔一定时间把羊群赶动一次,促使其活动一下,直至毛干为止,以防感冒。 秋季天高气爽,雨水较少,牧草丰富,应在夏季长肉膘的基础上抓好秋季长油膘,为过冬打好基础。秋牧时间可适当放长。在农作物收成后,应当抢放茬地,充分利用散落的粮食和田边杂草。 冬季草枯叶落,给放牧带来困难,要注意做好羊群的保膘工作。应选择背风向阳、地势低而暖和的地方放牧。深冬季节牧草缺乏,除放牧外,应适当给予补饲,冬季大部分母羊怀孕,放牧对要防止跳沟、越坎,上下山不要赶得过急,出入羊圈要避免拥挤和角斗。要防止怀孕母羊吃霜草,以免发生流产。冬春季节在山区放牧要注意防止野兽侵害。 羊群进行放牧饲养中,要注意饮水和食盐的补充。每头羊每天需水量约2~4斤,随天气冷热和牧草的种类而异。一般夏季要饮水二次,其他季节饮水一次即可。最好要饮用河水、泉水或井水,不要饮用沟水、池水等死水,以免感染寄生虫。盐是羊生长所不可缺少的食料,能促进羊的食欲,放牧中要经常补充喂盐,一般每天每头羊喂给5克的盐。山羊喜欢啃树皮、树枝,对树林的损害较大,应当注意保护森林,避免在幼林区放羊。
  • 羊怎么喂都长不胖,原因在这儿

    1、未驱虫健胃   由于羊采食粗饲料、牧草等而经常接触地面,因此,消化道内易感染各种线虫、吸虫、绦虫等,体外也易感染虱、螨、蜱、蝇蛆等寄生虫。羊的机体轻度到中度感染寄生虫后,饲料的转化率受到影响,主要是食欲降低和吸收的蛋白质及能量利用率降低,胴体的质量和增重效果也有下降,进而影响养殖的经济效益。因此,定期驱虫健胃十分必要。   2、配方不合理   不合理的配方成分配比不仅不能均衡、全面地提供给羊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还会造成原料和资金投入上的浪费,所以,配方是否科学、各项成分的添加量是否适宜也是关键。   3、蛋白饲料和能量饲料质量不过关   如果饲料中加入的麦麸、豆粕等蛋白饲料和能量饲料有霉变的情况,会导致羊食欲下降,甚至拒食、呕吐,还可引发慢性腹泻等疾病,以至于生长速度放缓,饲料报酬率会大大降低。   4、草料没选对   不同草料所含营养成分大不相同,营养价值较高的包括紫花苜蓿、黑麦草、苏丹草、高丹草、菊苣、白三叶等。其中紫花苜蓿最好。紫花苜蓿茎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矿物质、多种维生素及胡萝卜素,特别是叶片中含量更高。在同等面积的土地上,紫花苜蓿的可消化总养料是禾本科牧草的2倍,可消化蛋白质是2.5倍,矿物质是6倍,且适口性好。如果选择小麦秸秆等作为羊的草料,其营养成分所剩无几,对长势的影响可想而知。   5、精料没喂足   每日精料的补充要适宜,虽不需要过量饲喂,但是也不能不足量,不要因为节约精料的成本,而降低牛的日常供给,长此以往,羊的长势必然收到影响,肉没长出来,之前的料的成本也都搭进去了,得不偿失。建议每只育肥羊每日精料的采食量不低于羊体重的2%。   6、圈舍环境差   环境控制主要包括温度、湿度、空气、卫生、饲养密度等。这些因素控制得越好,对羊的生长也会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如果环境不适宜,再高的生产性能也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饲料转化率也会随之降低,造成浪费,并且,即使一些防疫措施也难以控制疫病的发生,影响经济效益。所以,环境控制是高生产力水平的重要保证。
  • 提高母牛繁殖成活率,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1)提高母牛受配率、受胎率。   调整适龄母牛比例、加强饲养、做好发情鉴定、适时输精、治疗母牛不孕症、犊牛及时断奶。   (2)提高犊牛成活率   加强妊娠母牛的培育、对产犊母牛适度挤奶、使犊牛吃到适量母乳、保证正常发育,犊牛要尽早断奶集中放牧促使母牛发情配种。   (3)防止流产   要熟悉妊娠母牛的配种日期和预产期,对妊娠母牛、严禁乱打和追赶,进出圈舍时注意不要拥挤防止流产。 (4)积极治疗繁殖机能障碍   对异常发情、产后60天内未见发情的母牛,及时进行生殖系统检查,对确诊患有繁殖系统机能障碍的母牛,应及时进行治疗。   (5)推广应用繁殖技术   目前母牛发情、配种、妊娠、分娩、犊牛的断奶培育等各个环节都有较为成熟的控制技术、如诱导发情、冷冻精液人工授精。诱发双胎、坯胎移植、性别控制、诱导分娩等,都可以快速提高牛特别是良种牛的繁殖效率。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