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品种优良
经济杂交提高羊肉的生产效率,可选用杜泊、无角陶赛特、萨福克、特克塞尔等肉羊品种作为经济杂交的终端父本,采用二元或三元杂交。推广应用羊鲜精大比例人工授精技术,优择优秀公羊,集中采精、高倍稀释、低温保存、短途运输、适时输精。推广羊孕酮阴道海绵栓诱导发情技术,提高优秀种母羊的繁殖效率。
肉羊规模养殖
2、因地制宜
规模饲养是发展肉羊业的必然趋势,但一定要从实际出发,按照当地的自然条件或羊场的环境条件、经济条件、技术条件制订发展计划,调整饲养规模。在不同条件下可采用不同规模的饲养方式。在从事肉羊饲养初期,不具备大规模饲养条件的农户,应当重视目前的小规模家庭饲养模式,当各种条件具备后,方可逐步扩大饲养规模。羊是草食动物,饲养成本的降低是规模养羊场经营成功的关键。若种植优质牧草,可较好地解决农区养羊优质秸秆不足及优质秸秆价高限制饲养规模的难题。
3、羊舍标准化
做好粪便和污水处理羊舍建设要因地制宜,既节省成本,又有利于夏季通风、防暑降温和冬季保暖。在气候炎热、潮湿地区,为防止寄生虫等传播,设置距地面高度1米左右的羊床,可以大大减少羊疾病的发生。粪便和污水要采用堆积发酵或沼气池发酵等无害化处理,确保羊场不污染周围环境,周围环境也不污染肉羊场环境。
肉羊规模饲养
4、合理分群
制定相应的饲养管理规范根据生产的目的、要求和年龄结构对羊群进行合理分群饲养。种公羊在饲养管理上要求比较精细,应常年保持中上等膘情,以健壮、活泼、精力充沛、性欲旺盛为原则;繁殖母羊应分别做好空怀期、妊娠期、哺乳期的饲养管理;羔羊的饲养管理上应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尽早吃好、吃足初乳;哺喂常乳;及早补饲。早期断奶羔羊,使用代乳料饲养,生后第10日开始补喂优质草料。
5、适时免疫驱虫
做好羊只综合保健据调查,目前对养羊业危害较大的传染性疾病主要有羊痘、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羊传染性脓疱、羊口蹄疫、羊梭菌性病、羔羊大肠杆菌病、巴氏杆菌病、链球菌病等。其中危害最严重的是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羊痘、羊口疮和羊口蹄疫。可根据本地羊群疫病流行情况选用3联苗或5联苗、羊痘、口蹄疫灭活疫苗和传染性胸膜肺炎疫苗等进行定期或不定期防疫。羊舍内外要经常打扫,定期消毒。春秋两季分别用灭虫丁、左旋咪唑、敌百虫等广谱驱虫药对羊只进行体内外驱虫。
6、规模适度
确定适宜的饲养方式,养殖的适度规模决定于养羊户的投资能力、市场价格、饲草面积、饲养管理条件和公母比例等诸多因素。实践表明,能繁母羊饲养的适度规模应为100~250只。对于专门从事羔羊育肥的专业大户养殖规模控制在500~1000只为宜。根据不同地区的情况,可采取放牧+补饲、舍饲育肥等不同的育肥方式。对于草原牧区,可结合冬羔生产方式,充分利用夏牧场的优质牧草,采用放牧育肥;对于农区饲草料条件特别充足的地区,可采用工厂化、全舍饲育肥羊的方式及全混料舍饲技术,结合高效繁殖技术,实现两年三胎;对于半农半牧区,充分利用农副产品及草山草坡,对农副产品秸秆进行微贮、氨化、碱化等加工处理,提高饲料转化率。北方寒冷地区可采用塑料薄膜暖棚养羊技术,做到冬暖夏凉。
肉羊规模化养殖
7、环保无污染
传统养羊管理粗放,环境污秽潮湿,这不但能使蚊蝇等昆虫大量繁衍,而且会滋生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还会污染饲料和饮水,从而导致疫病发生和传播。规模化养羊场的布局应从畜牧业良性循环的需要出发,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与破坏。场址不应靠近大城市和中心城镇,应当把饲料粮和粮食主产区较好地结合起来,否则会对城市环境造成污染。规模养羊要重视改善环境卫生条件,经常清扫地面、更换垫草,注意通风换气,保持圈舍清洁、干燥、卫生,粪便和污物要堆积发酵。
8、利于提高生产水平
从根本上讲,规模养羊就是为了提高生产水平。实践证明,在条件具备的地方搞肉羊规模饲养,使生产资料得到合理配置,特别是提高了饲料加工机械、饲养场地、劳动力、资金的利用率,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商品生产率和经营者的收入,饲养者具有经营安全感。如果条件不具备的地区或羊场仓促上马,不但不能形成资源的合理配置,相反会打破原来较为合理的资源配置,使生产水平下降。
9、市场接受程度
饲养规模的大小要和市场容量要一致。产量、质量均要提升,降低成本,又要注重调整品种和数量;既要考虑资源的合理配置,又要考虑市场的需求变化,把企业规模和区域市场、全国市场、短期市场以及长期市场相联系。否则,就会造成产品积压和资源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