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市场行情 » 正文
孟庆翔:实施肉牛精细化饲喂管理,有助于带动养牛产业国际化
2018-11-28

据数据显示,2016年广东牛肉产量仅占全省肉类总产量的1.7%,远低于全国平均8.5%和世界平均21%。其实,不管是广东还是全国,牛肉消费量都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意味着我国肉牛产业正处于发展初期,整体水平还比较落后,同时也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为了更好地促进肉牛产业的发展,在南方农村报《农财宝典》主办的2018首届南方肉牛羊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中国农业大学肉牛研究中心主任孟庆翔教授分析了肉牛精细化饲养与产业的发展趋势。

\我国养牛限制因素多,实施精细化饲喂是一条好出路

我国肉牛发展经历了从役牛阶段(1980年前)到萌芽阶段(1980-1990年),再到现在的初级探索阶段(1991-2020),随后将进入稳健发展阶段(2021-2050),最后升级到成熟阶段(2050年后)。为了肉牛产业发展稳步过渡、更上一层楼,更好地解决我消费者吃牛肉的问题,对精细化饲养管理的需求就显得越来越迫切。 

因为精细化饲喂管理能带来不少的益处,孟庆翔认为,实施精细化饲养是资源匮乏型国家或地区畜牧业的发展方向;它能最大限度利用有限资源,如土地、饲料、牛源方面的限制;也能最大限度发挥优良牛种的遗传潜力和改善养殖环境,如气味、粪尿、温室气体等。鉴于此,我国应该走适度规模化养殖,注重效益和技术的道路;这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饲料转化效率,提高经济产出率。

虽然精细化饲养管理能带来一定的好处,孟庆翔分析指出,但是现实操作中也面临着不少的限制。一方面,肉牛生产存在土地、牛源、技术相对比较落后和饲料资源缺乏且昂贵等制约因素。另一方面,也存在五大方面的挑战。一是,精细化饲喂对养殖条件的要求比较高,不是说把养殖场建设得有多豪华,而是设备要跟上来;二是,虽然土地投入会减少,但牛舍和设备的一次性投入会提高;三是,从业管理人员素质要求会比较高;四是,存在技术和设备的依赖性,比如外国养10万头牛只要10几个人即可,主要依靠设备;五是,管理成本会暂时升高,但最终的效益也会提高的。

\ 会议现场

5大基本条件+5大发展思路,打造中国特色养牛业

可见,精细化饲养管理并不是一项轻松的工程。为此,孟庆翔认为做好精细化饲喂管理,要满足好5大基本条件。

1建立和采用合理的肉牛饲养标准;

2给牛提供合适的饲喂环境,特别是牛舍的科学设计,比如说,饮水温度在冬天应至少达到7℃,养殖密度每头牛不低于16㎡为佳,要利用垫草给牛肚子保温;

3设计合理的饲养工艺,符合高效、安全和动物福利原则;

4实施数据记录与追溯管理;

5重视管理团队的教育水平和再学习能力。

 在满足五大基本条件下前提下,还可以借鉴国外的技术和经验。孟庆翔同样在会上分享了五大发展思路:

第一,树立合理的饲养理念:养牛是一件利国利民利自己和利子孙的事业,应该树立长远发展而不是投机的理念,并且学会合理利用国家的产业扶持政策,如补贴、保险和“一带一路”等;

第二,建立和发布肉牛的养殖标准:继续修订或制定新的《肉牛饲养标准》,以满足广大肉牛企业的应用需求;

第三,实施养殖标准化规范:应该尽快制定我国自己的标准,可以借鉴如美国2016年版《肉牛营养需要》把标准做好,才能更好地发展精准化饲养。特别需要建立肉牛养殖过程的关键性能指标体系KPI和标准化操作规程SOP,SOP需要与肉牛养殖过程的KPI结合。

第四,开展精准化饲养试验示范:在开展肉牛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应当在不同地区进行肉牛精准饲养管理试点示范,成熟后再把成功的经验和技术大面积推广。此外,应进行数字化管理,如繁殖管理、保险管理、安全追溯等,牛场的全部管理过程必须应用计算机软件管理,正所谓没有设施就没有安全,没有设施就没有数据,没有数据就没有改进,没有改进就没有效益。

第五,实施人才培养战略: 可以从“三个结合”切入,分别是大学培养与产业培训相结合、理论讲授与专业训练相结合、国内培养与国外培养相结合。

孟庆翔强调,在五大发展思路的指导下,生产出来的牛肉要满足市场对牛肉的刚性需求,让我国人均牛肉消费量首先达到10kg的世界平均水平的目标,而且应该符合安全、品质、价格、营养、购买方便、容易烹饪和适合各阶层人员食用的特性。同时,要追求养殖技术的精准化,符合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主题。在养殖过程中,要注重动物福利,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得到良好饲喂,形成生产绿色、有机和地理标识的牛肉。

此外,肉牛产业正在受到关注,要注重发展产业文化,如借鉴法国的肉牛选秀赛、美国的安格斯牛大赛、肉牛竞技大赛等做法;随着肉牛养殖过程的科学化、设施化、标准化和规范化,产业的国际化也将成为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