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在这一段时间通过养羊朋友的提问以及老师的课程和交流发现大家在驱虫上普遍存在以下10个误区,长期驱虫不到位或者一直驱虫没效果可能就是进入了驱虫误区。
一、嫌麻烦统一驱虫达不到效果
很多养羊的朋友在驱虫的时候能拌料就一定选择拌料,因为拌料方便,羊吃了就完事了。但是拌料存在很大的问题,律老师建议尽量少用拌料的方法。原因:1、拌料不一定拌的均匀,不均匀就会导致羊吃的有的多,有的少,达不到驱虫的效果。
解决办法:尽量使用注射驱虫的方法,精准有效。例如本店铺(公众号nongye5)的伊维菌素针剂驱虫五合一,50斤羊1ml。另外伊维菌素针剂正常是50斤1ml,若使用的是50斤打到2-3ml羊依然没事,需要考虑是否是正规药品。
解决方法二:第一次驱虫后,环境消毒要彻底,再次驱虫后一个月后再看看羊的状态,对于那些比较瘦弱、或者贫血的羊另开小灶再次驱虫一遍。
二、禁止小羊大羊混和驱虫
其实大小羊混合驱虫的问题跟第一点一样,但不同的在于拌料的情况下小羊吃到的料少,大部分精料被大羊吃掉。而平常情况下小羊主要的食物是母乳,精料是否有吃管理人员并不知道,或者说并不关心,长期下来小羔羊达不到驱虫效果。
解决办法:大羊小羊分开驱虫,保证小羊吃入体内的驱虫药符合自身体重。
三、说明书的量说的是猪的用量
养殖买到驱虫药之后会按照说明书使用,比如:一包拌料100斤,但是殊不知这是猪的使用量。药品的说明书按照国家规定编写,一字一句不能修改,然而并不是本产品实际使用的用量。
解决办法:具体用量需要咨询销售人员
四、不能只看拌料的量
比如在明确知道一包拌料100斤料之后是不是就这样了呢?不是的。大部门驱虫药拌料的量指的是干物质的量,既包括精料和粗了的量。而如果是按照拌精料的量,放牧的养殖朋友100斤料能吃很多天,而这个量进入羊体内是达不到驱虫效果的。
解决办法:按照羊一天吃粗饲料/青草+精饲料的量计算。如果放牧的羊,建议先放牧吃青草,回家补料的精饲料里面包含一天所需要的驱虫药物的量。
五、严禁长期使用同一种药物驱虫
长期使用同一种药物导致寄生虫抗药性,时间长了达不到驱虫效果。
解决办法:不同药物,相同作用交换使用。
六、没有一种驱虫药能驱所有虫的
不要幻想一种驱虫药能驱所有的寄生虫,大部分时间只针对一种或者几种寄生虫。所以需要混合同时用药,或者针对不同的寄生虫特殊用药。
解决办法:学习这篇文章:判断不同寄生虫以及用药。
七、不遵循寄生虫的发育规律
羊在驱虫第一次之后排出寄生虫,这时候的寄生虫大部分是性成熟的寄生虫。这些性成熟寄生虫死后排出大量的卵,这些卵在进入环境中,通过中间宿主发育成幼虫,然后再进入羊体内成为成虫。
所以在第一次驱虫后的3天需要不断清理环境,杀死排出的虫卵。并且在幼虫进入羊体内发育性成熟之前进行第二次驱虫。那么这个时间是多久呢?大部分人选择7天后、或者10天后仔进行第二次驱虫。然而不是这样的,不同的寄生虫通过中间宿主发育到再次感染羊体的时间不一样。有的需要15天甚至更长,而7天选择第二次驱虫就犹如男人有病在女人身上治疗一样。
如何治疗中间的时间呢?看下面的表格:
八、不考虑本地寄生虫品种
寄生虫感染季节不同,需要根据不同季节驱虫。比如蜱虫,春天和冬天少,而夏天多。另外不同地区寄生虫不一样,比如豫东不需要驱血液原虫,但是河南南部南阳不驱血液原虫不行。
解决办法:根据当地寄生虫的发病史驱虫,若有从外地引种,需要根据引种处寄生虫历史先全面驱虫一次。
更多详细驱虫误区和注意事项可以点击本账号视频学习:律祥君:秋季如何合理驱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