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饲养管理 » 正文
养羊故事:黄儒平不甘清贫 养羊走出脱贫路
2018-08-04

      这段时间,虽然连日阴雨,但家住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响水镇大本村委会什迎村小组的村民黄儒平一刻没闲着,每天一大早就上山给自家养的羊清扫圈舍、添水拌料,挨个观察新出生的小羊羔有没有异样。“前两天又生了四只,现在有三十多只羊了。”7月27日,看着圈舍里的羊,黄儒平露出了欣喜的笑容。


      黄儒平所在的大本村委会由于山多地少、交通不便,再加上经济发展落后,这个山旮旯里的小村庄成了“穷得叮当响”的贫困山村。近几年,依靠国家的扶贫政策,保亭县政府根据当地村民有种羊养殖的传统,大力发展养殖业,点燃了小山村脱贫致富的希望。

      走进黄儒平的新家,一栋小平房干净整洁、屋内粉刷一新,很难将眼前的一切与“贫困户”挂钩。

      说起这些,黄儒平感慨道:“一年前我还是贫困户,一家人就住在破旧的瓦房里,那时老婆患病、儿子上学,家里就一亩三分地种水稻,没啥收入。2014年,赶上了国家扶贫好政策,不仅给我们家盖了新房,还给我发放了五只种羊,我就在山上开荒的槟榔地里建了羊舍。”

      大本村委会驻村第一书记吴心全作为帮扶责任人,对黄儒平发展的养羊产业极力支持,并邀请专家过来对其进行技术指导,鼓励他参与扶贫夜校的学习。就这样,黄儒平跟一个朋友合伙搞种羊养殖,养殖的规模一点点扩大,如今已经养到了三十多只。

      走进黄儒平的养殖基地,南海网记者看到,一个木架结构的羊舍悬在了半山腰,羊群排着队正准备出去“放风”。羊舍周围是黄儒平的槟榔林和橡胶树,200多棵槟榔树和100多棵橡胶树郁郁葱葱,每年能带来三四万元的产值。

      “产业扶贫效果好不好,全靠成绩来说话。”吴心全讲述,黄儒平非常勤快,以前是因病因学致贫,在我们的引导和鼓励下,他主动发展,把养羊产业越做越大。在开展脱贫攻坚过程中,黄儒平不仅积极完成为他量身制定的帮扶计划、措施,也听得进去劝,愿意“走出去”,农闲时就会去市区务工增加收入,儿子毕业后在驾校当教练,目前一家三口一年下来有六七万元收入。

     通过实践探索,“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的模式成为黄儒平一家脱贫致富的好路子。对于未来,黄儒平信心十足,他说:“下一步,我会把养羊产业越做越大,这样生活才会越来越好。”(记者:刘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