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犊牛莫尼茨绦虫病的防治

    莫尼茨绦虫是由裸头科莫尼茨属的扩展莫尼茨绦虫和贝氏莫尼次绦虫,寄生于绵羊、山羊、黄牛、水牛的小肠而引起,对羔羊、犊牛危害严重。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犊牛莫尼茨绦虫病的诊治与预防。   病原体生活史。扩展莫尼茨绦虫和贝氏莫尼茨绦虫外观不易区别,都是大型绦虫。扩展莫尼茨绦虫长1-5m,最宽处16mm,贝氏莫尼茨绦虫体长可达6m,最宽处26mm。成虫在肠道脱卸的孕节或排出的虫卵随粪排出后,被地螨吞食,六钩蚴在消化道内孵出穿过肠壁入血腔,发育为囊尾蚴,成熟的囊尾蚴始终有感染性。地螨被犊牛吞食后,地螨即被消化而释出似囊尾蚴,吸附于肠壁上,经46-62天发育为成虫,并排出孕节。成虫在牛、羊体内生活期限多为2-6个月,一般为3个月。5-7个月的羔羊和犊牛多感染,往后随年龄增长而获得免疫性。   流行病学   我国西北、内蒙古、东北广大牧区都发生该病,西南、华中局部地区也有流行。地螨是莫尼茨绦虫的中间宿主,白天躲在草皮下或腐殖土下,黄昏或黎明爬出。牛在吃草时吞入。在夏天多雨季节,湿度最高,地螨繁殖最高。气侯干旱时,地螨减少,9-10月有秋雨,数量又上升。该病犊牛最易感。   临床症状   犊牛患该病后,被毛逆乱,体质消瘦,四肢无力,体温可达39.8℃,口色淡白,舌苔滑腻,病牛出现回转运动,空口咀嚼,口吐白沫等症状。根据临床症状,对该牛排出的稀便,笔者进行观察,在粪便中发现大量圆形虫卵和节片,用饱和盐水进行漂浮检查,也发现大量虫卵和节片,结合临床症状和粪便检查综合分析后,诊断为莫尼茨绦虫病。   预防   ⑴在春季每35-40天进行一次驱虫;⑵避免在潮湿、有地螨孽生的草地放牧;⑶凡是发现异常应及早诊治,以免耽误治疗时机,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治疗   小编根据病牛体质,采用了抚正祛邪辩证施治,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原则进行治疗。对其进行扶正、固本、灌服一剂益气黄芪散进行驱虫。处方如下:   黄芪60克、升麻10克、生地12克、党参30克、青皮25克、泽泻12克、白术30克、茯苓24克、生姜9克、甘草1-5克、黄柏(酒)15克,同时皮下注射伊维菌素(按说明用量)。
  • 养羊用药的几大误区,看您中招了没有?

    你知道吗?兽药是用来治疗畜禽疾病的,但如果使用不当,不仅不能药到病除,反而会产生毒副作用,造成损失。下面几种常见错误,必须予以纠正。 1、青霉素万能 现在许多农家备有青霉素,只要畜禽出现少食,就不分青红皂白地盲目注射青霉素。实际上,青霉素不是万能的,它只对革兰氏阳性菌和少数革兰氏阴性菌有效,对旺盛期的细菌作用较强,对静止期的细菌作用弱,且对病毒无效。 2、阿托品解百毒 有人认为阿托品能解毒,故不论是饲料(霉变)中毒还是农药中毒都注射阿托品。实际上,阿托品的解毒作用是有限的,阿托品和氯磷定合用才可解除有机磷农药中毒。 3、抗菌素种类越多越好 有人认为多用几种抗菌素,总会有一二种起作用。由此造成:一是在疗效不确切时,易产生交叉感染,致使病菌耐药性增强。二是在有疗效时,也无法弄清是哪一种药物起的作用。且如果配伍不当,效果事与愿违! 4、随意配伍,加大剂量: 有人认为使用一种药物效果差,病菌耐药性强,要用多种药物配伍,加大剂量才会有效。其实,虽然有些药物配伍有增强疗效的作用,但有些则不然。有些药物是不能配伍同时使用的,(譬如;磺胺类药与维生素C合用,会产生沉淀)。另外,药物的治疗剂量是经过多次试验、临床实践得出的,用户不能随意更改剂量,尤其是限量的药物,随意加大剂量会导致畜禽中毒,甚至死亡5、用1次药就能治愈: 有的农民认为给病畜用1次药就能治愈,便不再继续用药,或更换其它药物。其实,畜禽疾病都有一定的疗程,治疗用药必须全程用好,方可收到良好效果,因此治疗时至少要用药1个疗程,康复后再次给药以巩固疗效。
  • 春季养牛应注意的事项!

    气温逐渐回升,空气中少了些许刺骨的冷,不知不觉中春季悄然而至给万物注入无限生机,是养牛人甩开膀子干的时候了!那么春季养牛该怎么下手呢?对于养牛老手而言买牛补栏、抓膘复壮、驱虫防疫等有序进行着,可对于养牛新手而言却是一脸茫然不知道该干啥,不用发愁,今天小编便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春季养牛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1、通风有益,夜晚关闭 随着气温回升牛舍内湿度和气味越来越大,这种情况下开窗加强通风换气十分有必要,可以选择在天气良好的白天将圈舍门窗打开进行通风换气,这样可以在较大程度上降低圈舍内的湿度和有毒有害气体含量。然而很多养牛户开窗后晚上总是忘记关闭,或者认为气温高了晚上不关窗也没有问题,春季气温虽然有所回升但夜间依旧较冷,昼夜温差比较大的情况下牛便容易发生呼吸道疾病,牛发生呼吸道疾病后症状一般可见发烧、咳嗽、流鼻涕、流眼泪、气喘、精神不振及食欲下降等,只需要在傍晚将门窗关好便可以最大程度避免牛因昼夜温差大而发病。 2、一天一扫,一周一消 气温回升各类致病菌变得活跃了起来,这种情况下牛舍应勤扫勤消以减少环境中的致病菌数量。首先说扫,牛舍最好一天清扫一次,通常选择上午喂完牛进行清扫,清扫时需要将粪便和污水清扫干净,并采用沙土或草木灰对于潮湿的地方进行铺垫,待其将地上的水吸干后再将沙土或草木会清扫干净,以50头育肥牛为例,其圈舍面积大约为200平方米,而粪污主要集中在后半部分,也就是说只需要清扫100平方米的圈舍便可以,下劲干2小时绝对可以清扫干净,怕麻烦和怕累是养不好牛的。然后说消,春季牛舍一周消毒一次即可,带粪污消毒的效果微乎其微,消毒应在牛舍清扫干净后进行,消毒时不要留有死角注意墙角等一些隐蔽处的消毒,另外消毒药物应定期更换以免某种致病菌对消毒药有耐性而无法消灭。 3、抓膘复壮,驱虫在先 由于冬季草料资源匮乏且气温较低,牛不仅吃不好而且需要较多的能量来御寒,通常牛是比较瘦的,进入春季后应对瘦牛进行抓膘复壮才可以。瘦牛在进行抓膘复壮之前一定要先进行驱虫,驱虫可以采用伊维菌素皮下注射+阿苯达唑(或阿苯达唑)内服联合驱虫,或者采用伊维菌素和阿苯达唑(或左旋咪唑)混合粉剂或片剂内服驱虫,伊维菌素注射使用时只能皮下注射切勿肌内注射,内服驱虫药物最好在早晨空腹时投喂,驱虫药在使用时一定要根据牛的重量计算好用量,且对小群进行试验没有问题再进行大群用药,驱虫期间一定要加强卫生消毒工作,为了加强驱虫效果可于第一次驱虫后7~10天再次驱虫一次。驱虫过后可逐渐增加饲料营养和喂量,切忌突然加料,这样牛会不适应出现消化不良及腹泻等。 4、疫病萌发,防重于治 春季各类牛病疫情较多,牛生病后治疗效果再好也是晚的,养牛户应遵循“防重于治”的原则做好防疫尽量避免牛生病。牛病疫情虽多,但还是以牛口蹄疫、牛传染性胸膜肺炎和牛巴氏杆菌病三大疫病为主。先说牛口蹄疫,其致病毒株类型较多,加之活牛跨地区运输,一个地方口蹄疫的流行不再以单一毒株为主,因此最好选择多价口蹄疫灭活苗才能形成全面保护,注射后14天产生免疫力,免疫期为4~6个月。接着说牛传染性胸膜肺炎,又叫“牛肺疫”、“烂肺症”等,虽然不如口蹄疫来的那么猛烈,但患牛多反反复复难以彻底治愈,对于疫区或从疫区引进的牛可用牛肺疫兔化弱毒疫苗进行接种,远离疫区不受该病威胁的牛群则没有必要注射该疫苗,注射后21~28天产生免疫力,免疫期为1年。最后说牛巴氏杆菌病,又叫“牛出血性败血症”(简称“牛出败”),对养牛业的危害同样比较大,可用牛出败氢氧化铝疫苗进行接种,注射后21天产生免疫力,免疫期为9个月。等总之要根据自己当地的疫情,制定合理的免疫计划,并严格执行。 5、买牛就近,别信谎言 养牛户多会选择春季买牛补栏育肥至年底出栏,可有相当一部分养牛户外出买牛时都会上当受骗,花了高价还不能买到好牛。所以尽可能采取就近买牛的原则,一来:相对容易了解牛的情况,还能避免长途运输产生的应激。二来,“售后”相对容易找到卖家。要想不多花冤枉钱还能买到好牛,首先养牛户应充分了解各个品种的特点、质量及估重等知识,只有把这些知识了解清楚才能知道牛的好坏、重量及价值等。其次不要听信牛经济、牛贩子在网上的虚假报价,现在信息这么灵通不可能存在较大的地区差价,很多养牛户都是因听信虚假报价后贪图便宜才上当的,充分了解牛价行情不听信虚假报价才不会给骗子可乘之机。最后则是多看慎买,买牛时一定要对牛价、质量进行充分对比再进行购买,选牛时则一定要注意观察牛的健康状况避免买进带病牛、亚健康牛等。
  • 羊消化不良、口吐草团等问题的原因及建议解决方法

    羊作为反刍动物具有4个胃室(分别为瘤胃、网胃、瓣胃及皱胃),可以较好的对富含粗纤维的牧草、秸秆进行分解消化,但羊的消化系统也是非常脆弱的,经常出现各种消化问题,轻则影响食欲、消化及吸收,重则可能危及羊的生命。今天小编详细介绍一下羊常见的几种消化问题,希望对广大养羊户朋友能够有所帮助。   1、羔羊消化不良   羔羊消化不良也被称为“羔羊积奶症”,是冬季初生羔羊常发的问题之一。其发病原因主要与羔羊采食较多的初乳,或者人工饲喂的情况下没有做到定时、定量、定质有关,加之现在气温较低,羔羊处于低温环境下或直接趴卧在冰冷的地面上,消化机能减弱便会出现消化不良。患羔病初可见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废绝,被毛蓬乱,喜卧,可视粘膜轻微发紫等表现,胃内常有积奶用手可以触摸到未消化的奶块,随后则会频繁排粥样或水样稀便,有时一天多达十几次,粪便酸臭,呈暗黄色或灰白色,治疗不及时最终羔羊多会因营养衰竭而脱水而亡。   治疗时应将患病羔羊转移到清洁、干燥、温暖的羊舍内,同时对于有食欲的羔羊应禁食8~12小时,然后让其饮用口服补液盐溶液,24小时后胃肠内容物排空的情况下再让其吃奶。为了促进消化可给患羔喂乳酶生1~2片(乳酸菌素片等其他益生菌制剂亦可),每天3次,直至羔羊完全恢复。发病时间长或环境卫生差的情况下,为了防止继发感染,可以给患羔喂土霉素0.25克,每天2次,连喂3~5天。对于腹泻严重出现脱水的羔羊,应静脉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VC注射液、三磷酸腺苷注射液等,用于补液、调节电解质平衡及补充营养。   2、羊反刍时口流白沫   有养羊户反映羊群中偶尔可见有羊反刍时口流白沫,但采食、精神及生长等无明显变化基本正常,这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对羊的危害大不大?应该如何去治疗?羊反刍时口流白沫多是瘤胃酸过多引起的,其主要发生于长期且大量饲喂酒糟、青贮及精料的羊群,另外缺乏运动、消化能力差等因素也会引起本病,其主要表现为反刍时口流白沫、粪便不成形及带有酸臭气味等,时间长了则会影响羊的正常生长及健康,还可能发展为瘤胃酸中毒。   羊群中偶尔有一两只羊反刍时口流白沫问题不大,仅仅说明饲料酸性大了,养羊户可以减少酒糟、青贮及精料喂量,同时增加青干草饲料喂量和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碳酸氢钠。有条件的养殖场,可以用专业饲料生产厂家,推荐的饲料配方(譬如:农博力尔集团)。严重的情况下,也就是患羊发展为瘤胃酸中毒的情况下,可以静脉注射5%碳酸氢钠溶液100~200毫升,5%葡萄糖盐溶液500毫升,用于缓解酸中毒、补液及调节电解质平衡,初次注射后间隔12小时再次注射一次,而后1天注射一次即可,一般连用3~5天患羊便可以趋于正常。   3、羊反刍时口吐草团   羊反刍时口吐草团并不太常见,或者说一些养羊户并没有注意到,其在中兽医上被称为“翻胃吐草”。常发生于年老体衰、脾胃虚弱的成年羊,外感风寒,饲喂劣质、霉变或冰冻饲料等均可成为发病诱因。   羊翻胃吐草可分为虚寒吐草和胃热吐草两个类型。虚寒吐草其主要症状为反刍时吐出草沫,或采食后吐草,食欲减退,反刍减少,逐渐消瘦,后期眼鼻浮肿,可视粘膜苍白,对于这类患羊应饲喂优质易消化的饲草饲料,同时饲喂一些健胃药物。胃热吐草其主要症状为时而吐草,食欲减退,反刍减少,口内酸臭,口渴喜饮等,对于这类患羊应增加青绿多汁饲料喂量,同时可以在饲料中添加些大青叶和电解多维饮水。给予配方合理的精料,并在饲料中添加营养快车。一般一周左右就可使羊恢复正常。
  • 献给养羊新手的干货:最基本的防病知识

    平时大家问的最多的问题就是羊生病的问题,那么遇到这类事情应该怎么做? 1、生病前需要做的事情 很多人会问:我怎么知道羊什么时候生病,又怎么知道羊生病前应该怎么做?对的,所以就要在平时多用心,多注意观察。有些养羊经验丰富的人能通过羊的叫声、羊的眼神、被毛、吃食多少、是否活跃、是否合群便能判断羊是否有病。作为经验不丰富的养羊人,平时多注意观察健康的羊是怎样的,出现异常现象就要多用心了,上面提到的几点都是在平时的观察范围内。 给羊喂料时,清理羊圈时以及平时的闲暇时间都是观察羊的最好的时间。多跟羊呆在一起,而不是到了喂料的时间才匆匆忙忙马马虎虎给羊喂料。 很多人在发现羊死掉之后问他有什么症状,有的人会说突然死亡。没有突然死亡的现象的,是因为你这个养羊人没有尽到责任,平时没有留心观察,才导致犯下这么低级的错误。 2、羊生病后需要做什么? 如果知道羊生病了应该怎么做呢?一旦发现羊生病了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量体温和听诊,所以体温计和听诊器是必备的,量体温的方法必须要学会。量完体温之后更要仔细观察羊的症状:是否咳嗽、流鼻涕、什么样的鼻涕、喜欢趴着还是走路不稳,吃食怎么样等等一些列异常的行为。 除了这些信息,还需要反思自己的行为,近几天是否有饲喂变质的饲料,或者驱虫、药物、整理出近期几天自己在管理上做过的事情。把这些信息详细整理之后才能准确分析得的是什么病,应该用什么药。 3、诊断后需要做的事情 一旦羊诊断疾病之后应该马上采取措施治疗用药,该注射的注射,该打针的打针,该喂药的喂药。所以输液、打针、药品的使用必须学会,如果这些基本的技术不会就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羊死掉了。学会羊输液和打针能降低80%的死亡率,药品的使用也应该知道,用多少药,每个药的间隔多长时间,是同时使用还是分开使用都非常重要,切不可因为用药错误导致羊死亡。 用药之后并不是万事大吉,还应该多观察病羊症状,以防诊断错误或者用药错误。病羊出现好转或者没有病症后还应该持续用药,直到完全好了为止。 羊病治疗切忌急躁,有的朋友用药一天不见好转便赶紧换用其他的药物,换来换去不但羊病没治好还导致药物损伤羊的内脏出现新的病症。 4、万一有死亡怎么办? 万一出现诊断不及时导致羊死亡的情况应该怎么办呢?有的人会卖给羊贩子,有的人会自己吃了,甚至有的会直接丢弃,真是不应该啊。死亡的羊应该立即解剖找到病症,所以养羊的朋友应该学会如何解剖羊,学会如何去辨别羊的内脏以及内脏的病变。解剖之后手机拍照每个部位发给开心羊场老师或当地兽医做进一步的分析。 死亡的羊损失已经造成,如何用死亡掉的羊挽救没有死亡的羊是最应该做的事情。解剖确诊之后的羊也不能乱丢弃防治污染环境导致健康的羊患病,所以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深埋或者焚烧深埋。有的人会把死亡羊内脏喂狗,如果是寄生虫病导致死亡,那么虫卵便进入狗的身体,进而导致进一步又传染给人或者羊。 5、驱虫 驱虫这一块很多人都有误区,认为驱虫就是用伊维菌素就万事大吉啦,其实不然。 1、不同的寄生虫用不同的药物 不同的寄生虫使用不同的药物,并不是所有都用伊维菌素的。比如线虫用伊维菌素和左旋咪唑,绦虫用砒喹酮,吸虫用碘醚柳胺等等,给羊群驱虫的同时,应给羊场内所有动物驱虫,譬如母羊犬等。最好和周边的养殖户同时进行驱虫。如果长期只使用伊维菌素驱虫那就代表其他的寄生虫依然存在体内没有驱掉,不是药物的效果问题,是养殖人没有使用好药物。如何判断不同的寄生虫,我们开心羊场以前有过详细讲解,今天不做赘述。 驱虫药要轮流使用,不能长期使用一种驱虫药,因为寄生虫也有抗药性,长期使用一种驱虫药效果会明显下降。 2、羊群需定期驱虫 圈养根据羊群情况,断奶后的小羊先驱体内外,然后每种驱虫药间隔七到十天,两次驱,大母羊最好空怀期进行。放羊一年驱虫二到六次(具体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而定)。 妊娠母羊可安排在产前一个月、产后一个月各驱虫一次,不仅能驱除母羊体内外寄生虫,而且有利于哺乳,并减少寄生虫对幼羔的感染。剂量按正常剂量的2/3给药。第一次用药间隔7~10天,再用药1次。 3、驱虫之后要做的事情 要想能驱虫干净,还需做驱虫后的后期工作。羊驱虫之后体内体外的虫是没有了,但是随着羊的粪便排除的虫卵或者是之前就存在羊圈里面的虫卵依然存在,所以这时候要对羊圈做彻底的消毒。对羊体内体外驱虫,但不对环境进行消毒就等于白费。 有的朋友的羊群总是出现脑包虫或者绦虫,总感觉怎么驱虫都驱不尽,那就是环境里面有虫卵的问题了。 4、特殊情况特殊处理 不同情况,比如绦虫多的地方,以前有过绦虫的地方就要多注意绦虫的驱虫,而没有出现绦虫的地方不用太多注意绦虫的驱虫。经常在河边放牧的朋友注意吸虫的感染,特别是放牧地区有死水的情况更加应该注意。经常山上放牧的朋友多注意肝片吸虫的感染。
  • 高效养羊的几个关键措施

    一、要因地制宜选择良种   好的羊品种体型大、生长快、繁殖率高、适应性强、肉质好、效益高,主要有波尔山羊、萨能山羊、黄淮山羊等。现在饲养的山羊大都以本地品种为主,个体小、生长慢、出栏率低,所以效益不高。为扭转这种局面,应引进波尔山羊、萨能山羊等进行杂交改良。例如,波尔山羊与本地山羊杂交,6月龄时比本地羊增重近10公斤,可显著提高效益。   二、要适度规模   家庭养羊规模应量力而行,可根据家庭现有耕地多少、草场大小、饲草饲料数量、劳动力及投入的资金数量等条件来决定。一般专业户以饲养可繁母羊15―25只即为适度。   三、要改革传统饲养习惯   1、改混群放牧为单群放牧。   对羔羊,按生理特点和生活特性进行单群就近放牧,变粗放管理为精心管理,加强早期培育,使羔羊吃好奶、早断奶、早吃草、早补料,加快生长发育。   2、改单纯放牧为放牧与补饲相结合。   在枯草期,羊群仅靠放牧很难满足其营养需要,所以在冬春两季实行半日放牧、半日补饲,这样既可避免羊只消耗体力,又可达到保膘的目的。   3、改产春羔为产冬羔。   冬季产羔,羔羊当年生长期长达10―11个月,对秋后肥育当年冬季出栏十分有利,既可避免羊只越冬掉膘又节省人力、物力,加快羊群周转,提高经济效益。   4、改粗放饲养管理为精细饲养管理。   首先抓好季节放牧,秋季百草结籽营养价值高,是放牧的黄金季节,要尽量多放牧,让羊多吃草;冬季气候寒冷时少放牧,适量运动即可,补充优质干草和精料;春季天气寒冷多变,要让羊少跑多吃;夏季天气热、蚊蝇多,抓早晚两头尽量多放牧,注意驱虫防暑,避免蚊蝇骚扰可用农博力尔蚊闻不叮(驱蚊灭蝇,还抗热应激)。其次,充分利用自产的青饲料进行补饲,并注意用配方合理的精饲料补饲。尤其是羔羊、怀孕母羊和种公羊,仅靠放牧不能满足其营养需要,所以要一直补充精料和饲草,特别要注意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等的供应。第三,注意供给清洁饮水、改善环境卫生。每天清扫羊舍,清洗料槽、水槽,保证羊舍冬暖夏凉。 四、要定期驱虫和药浴   羊在饲养过程中,极易感染上体内、外寄生虫,造成羊生长缓慢,抵抗力低下,严重的还会造成死亡。所以,应根据寄生虫流行情况,每年进行驱虫和药浴。通常在春季进行第一次驱虫,多用阿苯达唑等驱线虫,隔5―7天再用驱线虫1次,秋季再进行1次。药浴(现在大羊场,多用药物淋浴方式)每年春、秋各进行1次,选择晴暖天气,水温35℃,用0.5%―2%的高效低毒菊酯类驱虫药溶液(溴氰菊酯等)洗浴(淋浴)5―10分钟。 五、要做好疾病防治   对羊危害比较严重的羔羊痢疾、链球菌病、布氏杆菌病、五号病、传染性脓胞口膜炎等,应做好预防接种和综合防治工作,严格制定并执行合理的免疫程序。
  • 羊痘应该如何防治?养羊技术知识分享

    对于羊痘一些养羊户总是满不在乎,认为其就是一种简单的皮肤病,不会对羊群造成太大的危害,然而实际上羊痘确实一种对羊群危害比较大的传染性疫病,羊群发病率最高可达80%以上,病死率最高可达25%~50%。冬末春初为羊痘的高发季节,因此当前养羊户需注意加强防治工作,下面小编则详细给大家介绍一下有关羊痘的相关知识! 1、流行特点 羊痘可分为绵羊痘和山羊痘,绵羊痘由绵羊痘病毒引起,只发生于绵羊,不传染给山羊和其他家畜;山羊痘由山羊痘病毒引起,只感染山羊,同群绵羊不会被传染,另外自然情况下山羊痘病例较为少见。病羊皮肤、粘膜的丘疹、脓疱、痂皮内及鼻粘膜分泌物中存在大量羊痘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给其他羊,亦可经过损伤的皮肤、粘膜感染。饲养人员、饲养用具、草料、垫料、体外寄生虫及蚊蝇等均可成为传播媒介。绵羊比山羊更容易发生羊痘,大小羊均可发生羊痘,但羔羊发病死亡率较高,妊娠母羊则可发生流产,因此产羔季节发生本病会给养羊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羊痘有两个发病高峰期,第一个发病高峰期是冬末春初,气候寒冷、雨雪、霜冻、饲料不足、营养不良等因素均可促发本病;第二个发病高峰期是夏季,高温高湿及蚊蝇是促发本病的主要原因。 2、临床症状 羊痘的潜伏期平均为6~8天,开始羊群中仅有个别羊发病,而后会逐渐波及整个羊群甚至周围羊群。病羊患病初期体温会升高到40℃~42℃,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可视粘膜可见卡他、化脓炎症。经过1~4天后,患羊会在皮肤无毛或少毛处(例如眼周围、唇、鼻、颊、四肢内侧、腹部、尾内侧及乳房等)出现大小不一的红色斑点,1~2天后出现丘疹突出于皮肤表面。随着丘疹的逐渐扩大,变为灰白色或淡红色半球状隆起的结节,结节在2~3天则会变成水泡,且水泡内容物会逐渐增多,最后水泡则会变为不透明的脓疱。脓疱破溃后,若无继发感染会逐渐干燥形成痂皮,2~3周后痊愈。不过有相当一部分病羊会出现继发感染,特别是炎热的夏季,痘疹部位出现化脓和坏疽,形成较深的溃疡,散发出恶臭气味,最终多死于败血症,其病死率高达25%~50%。 3、防治措施 第一,应加强饲养管理。根据羊对营养的需求合理对饲料进行配比及供给,冬、春季节应适当补饲以抓膘保膘,同时注意防寒保暖,夏季则要做好通风降温和灭蚊灭蝇工作。羊舍内的粪污应及时进行清理,并定期对羊舍及饲养用具等进行彻底消毒。 第二,避免从疫区引羊,且引种时注意观察羊群健康状态。 第三,给羊群注射疫苗,这是预防羊痘最为直接有效的一个方式。绵羊痘和山羊痘可以交叉形成保护,因此无论绵羊还是山羊均可选择山羊痘弱毒疫苗,而且绵羊注射山羊痘疫苗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一般不会因注射疫苗而造成发病。无论大小羊只一律尾部或股内侧皮内注射0.5毫升,4~6天后产生免疫力,保护期1年。不少养羊户反映打了羊痘疫苗却没有效果,这种情况很可能是疫苗注射方式不对,羊痘疫苗肌肉、皮下注射均没有效果,一定要皮内注射才可以,就是把疫苗打到皮里面,注射部位起来一个小水泡才算注射成功。孕羊也可以注射羊痘疫苗,但是抓羊时一定要注意,避免出现机械性流产。 第四,当羊群出现羊痘时,应及时对病羊进行隔离,并对羊舍环境进行彻底消毒,病死羊尸体应进行深埋等无害化处理。同群羊应紧急注射羊痘免疫血清,条件不允许时采用山羊痘弱毒疫苗进行紧急免疫接种。 第五,病羊的治疗应在严格隔离的基础上进行,皮肤或粘膜上的痘疱、病灶可先用0.1%高锰酸钾溶液进行充分冲洗,然后再涂抹紫药水、碘酊等消毒药物。当病羊痘疱较多或出现继发感染时,可采用青霉素、头孢噻呋钠或磺胺嘧啶钠等抗菌药物进行肌内注射,同时可给病羊喂服一些清瘟败毒散。羊一旦发生羊痘后不可注射羊痘疫苗,不过有条件的情况下可给病羊注射羊痘免疫血清,健康羊群亦可注射羊痘免疫血清进行紧急预防免疫。
  • 养羊饲料浪费问题严重,你知道原因及对策吗?

    养羊业的发展一直落后于养猪业、养鸡业,甚至不少养羊户平时根本不会对料肉比加以重视,只有在羊出栏或年底才会大约算一下饲料成本及效益产出,不算不要紧一算吓一跳,羊吃得多长得少别说赚钱了保本都困难。由于不重视,养羊饲料浪费问题便较为严重,特别是舍饲圈养的模式下尤为明显,这样无疑会大幅增加养羊饲料成本开支,进而影响到养羊效益的产出,今天小编则详细介绍一下养羊饲料浪费的原因及对策,希望对广大养羊户朋友能够有所帮助! 1、饲料存放不当 相当一部分的饲料浪费并不是饲喂或者羊的原因,而是由于存放或加工不当导致浪费。最常见的便是饲料霉变或腐败,较干的饲料应存放在干燥、阴凉的地方,如果存放地点湿度大或饲料被雨淋后便容易出现霉变;含水量较高的新鲜草料不可长期存放,短时间存放时应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如果进行堆积不通风便容易出现腐败;青贮或其他发酵饲料应进行密封存放,开窖取料后应及时再次密封好,一旦进了较多的空气便会出现变质。 对策:不少养羊户认为饲料霉变或轻微霉变喂羊问题不大,告诉你千万别这样做,羊吃了霉变饲料不仅会影响羊的消化吸收及生长发育,甚至可能出现霉菌中毒危机羊的生命。最好的对策便是做好饲料存放工作,不让饲料出现霉变,而出现霉变饲料宁可浪费也不能喂羊。 2、饲料适口性差 由于受饲料资源的限制,舍饲圈养的情况经常会给羊喂一些适口性较差的草料,而羊却会将不爱吃的饲料给剩下或拱出槽外,有时候羊连一半的饲料都吃不掉全这样浪费掉了。 对策:合理对饲料进行加工以提高饲料适口性,其方法较多,例如粉碎、铡切、揉丝、青贮、氨化、水浸软化等,经过加工后饲料适口性会得到明显提高。经加工后羊对饲料仍比较挑剔怎么办呢?教给大家一个绝招,把精饲料与粗饲料加水(水与料的比例大约为1:1)均匀混合在一起,饲喂时坚持少喂勤添的原则,这样羊便不会挑食了,饲料也不会剩下。 3、饲料搭配不合理 不少养羊户对饲料的搭配都比较随意,可以说有什么喂什么,自己想喂什么喂什么,或者盲目照搬别人的饲料配方,导致营养不均衡,从而降低利用效率造成饲料浪费。例如一些养羊户感觉玉米比豆粕便宜,反正都是精饲料便只给羊喂玉米,然而玉米碳水化物含量高蛋白质含量低,可能羊吃2斤玉米不如吃1斤配合饲料长得快。 对策: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对饲料进行搭配,粗饲料可以选择2~3种原料搭配到一起,精饲料则需要将玉米、豆粕、麦麸、预混料等原料搭配到一起,具体搭配方法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掌握,例如繁殖羊膘情不宜过肥便少喂点精饲料,育肥羊长得快便多喂点精料,开始可以参考别人的饲料配方,但一定要根据自己羊场的实际情况摸索出一个最佳饲料配方才可以。 4、饲喂工作没做好 喂羊时必须做到定时定量、少喂勤添等,试问有多少养羊户严格做到这些了?羊饥一顿饱一顿肯定不利于生长,喂多的时候羊不能将饲料吃干净或完全消化肯定会造成饲料浪费,而喂少的时候羊饿感明显则不利于休息和生长;喂羊时一次将所有饲料都添加完,羊肯定会先挑适口性好的饲料吃剩下适口性差的饲料。 对策:喂羊必须做到定时定量,根据季节制定饲喂时间,让羊养成良好的采食习惯可以提高饲料的消化利用率,喂量应根据羊的大小、用途等制定,一般羊日粮干物质量约为体重的3%~3.3%,喂量不宜过多或过少。喂羊时还需要做到少喂勤添,可分2~3次将饲料添加完毕,在羊将第一次添加的饲料吃干净后再添加第二次,这样便会大大减少饲料浪费。喂完羊应及时供应充足的饮水,且冬季最好供应温水,这样可以提高羊对饲料的消化利用。 5、管理工作不到位 平时管理工作做得不好也会造成饲料浪费,特别是温度、湿度的影响非常大,例如夏季气温高、湿度大,羊的食欲和消化功能会受到一定影响,这样便会造成剩料、饲料消化不完全等问题,冬季气温低羊需要较多的能量来御寒,从而便会需要更多的饲料来提供能量,吃得多了可长得并不快,甚至还不如其他季节。此外羊舍卫生较差、通风不良、光照不良、密度过大以及分群不合理等,同样会影响到羊的正常生长及对饲料的消化利用率。 对策:养羊的管理工作虽然繁琐,但较少存在难点,只需要养羊户细心、勤快便可以,羊舍内的粪污应及时清理,并定期进行消毒,加强开窗通风换气,夏季想办法做好降温,冬季则想办法做好保温。 6、寄生虫病及其他疾病 当羊患寄生虫病时,寄生虫不仅会大量消化羊体营养使其出现干吃不长的现象,而且还会严重影响羊的食欲和消化功能,进而造成较为严重的饲料浪费。除寄生虫病外,当羊患胃肠炎、子宫炎、布病、结核病、传染性胸膜肺炎等疾病时,亦会出现生长缓慢饲料利用率低的问题。 对策:定期给羊群进行驱虫,每年至少进行2~4次全面驱虫,可采用伊维菌素皮下注射+阿苯达唑(或左旋咪唑)内服联合驱虫。根据当地疫病流行情况制定科学有效的防疫程序,并严格按照防疫程序给羊群进行防疫。及时淘汰没有生产价值或治疗价值的羊,以免影响羊场效益的产出。
  • 羔羊胎粪不下的原因与防治方法

     羔羊胎粪不下(,又名胎粪停滞或胎粪秘结。本病在山羊羔和绵羊羔都有发生。患病羔羊努力做排粪动作,但不见胎粪排出来,不吃但有少量的喝水,精神萎靡,叫声无力,部分羔羊还有怕冷的表现。这种情况有时候是产后羔羊体质瘦弱导致的,需要多方面的关注,下面来给大家详细的说说:   病因   (1)由于吃不到初乳或初乳不足,尤其是初乳质量不良。   (2)羔羊体质瘦弱,肠道蠕动无力。   (3)人工喂奶不能定时、定量、定温。   (4)有时是因为羔羊发生了肠套叠。   防治   (1)加强母羊怀孕后期的营养,增强羔羊体质,提高初乳的质量,尽量避免发生母羊缺奶、产弱羔等现象。   (2)人工喂奶时,必须做到定时、定量、定温。   (3)已经发现有胎粪不下的病症,应立即停止給羔羊饲喂,防止症状加剧和胀气。并采取以下促使粪便排出的措施:   ①用40度左右的温肥皂水或温2%食盐水进行深部灌肠。②如果灌肠无效,可给石蜡油5-10毫升,也可给小儿七珍丹15粒,每日一次。还可用中药番泻叶60克,加水500毫升,煮沸,再加水到500毫升,每只羔羊灌服30毫升,每日一次。③按摩腹部,促进肠道活动。④如诊断为肠套叠,可用手术方法整复:病羊麻醉后取左侧卧于手术台上,在左侧肷部剪毛消毒。垂直切开皮肤5厘米~15厘米,切开皮肤后按肌肉纤维方向做纯性分离,将腹膜提起,慎重切开误伤损肠管。术者将手顺切口伸入腹腔内,如能摸到腊肠样硬块,按压时有痛感的便是套叠部位,轻轻地牵引到腹腔外。如果颜色不变,组织有活力,可用手轻轻挤压拉伸即可整复。如组织发生死亡必须进行切除和肠管吻合手术。常规关闭腹腔。   以上就是开心羊场对“羔羊胎粪不下的原因与防治方法”的全部介绍了,希望对羔羊的养殖能够有所帮助!
  • 2019想养羊,不妨考虑一下这些品种

    2017年下半年以来,随着我国牛羊价格逐渐升高,以及我国丘陵山区多地政府将发展草食性牲畜养殖列为精准扶贫中心工作的重要抓手,全国养殖羊牛等草食性牲畜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但许多养殖户却遇到发展草食牲畜却不知如何选用羊牛品种来正确补栏的难题。今天,笔者结合肉羊品种在我国各地分布养殖效益情况,介绍一下适合养殖的肉羊品种及特性,以供养殖户补栏时参考。 一、绵羊品种 1.小尾寒羊:原产于我省鲁西南地区,全身白色,公羊有角,母羊无角,腿高,具有个体大,生育发育快,早熟、繁殖力强,遗传性能稳定,适应性强等特点,因此又被人们称为“高腿羊”和“国宝羊”。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被各地引入用于杂交改良当地绵羊品种,当前所有绵羊种群多多少少都有小尾寒羊基础。 小尾寒羊母羊最早4月龄出现初情,7-9月龄便可以进行配种繁殖,经产母羊一年两胎或两年三胎,每胎可产2-5只羔羊,最高纪录为8只羔羊。6月龄公羔体重可达50公斤以上,6月龄母羔体重可达40公斤以上,成年种公羊体重可达130公斤以上,成年母羊体重可达80公斤以上。 当前多采用小尾寒羊作为母本,萨福克羊、杜泊羊等作为父本杂交,杂交一代羔羊可用于育肥,同样可作为母本进行杂交。杂交一代、杂交二代小尾寒羊作为母本的情况下,可较大程度保留小尾寒羊的繁殖力。 2.萨福克羊:萨福克羊分为黑萨福克羊和白萨福克羊两个品系,白萨福克羊较黑萨福克羊更优。黑萨福克羊原产于英国的萨福克,白萨福克羊原产于澳大利亚,是在黑萨福克羊的基础上导入白头和高产基因培育而具有早熟,产肉性能好,瘦肉率高等特优点,是世界公认的用于终端杂交的父本品种。 萨福克羊的特征是早熟,生长速度快、体格大,产肉性能好。成年公羊体重100-136公斤,成年母羊体重70-80公斤,4月龄公羔羊体重24.2公斤,4月龄母羔羊体重19.7公斤,并且瘦肉率高,是生产优质羔羊肉的理想品种,产羔率141.7%-157.7%。在我国利用萨福克和本地小尾寒羊改良后,周岁公羊体重114.±60公斤,周岁母羊体重74.8±5.6公斤,2岁公羊体重129.2±6.7公斤,2岁母羊体重91.2±10.9公斤。 3.杜泊羊:杜泊羊原产于非洲,具有黑头和白头两个品系,均具有早熟,生长速度快,采食能力强,适应性、肉用特征明显等特点。杜泊羊繁殖性能较差,多数母羊一年仅产一胎,每胎比其他品种多产1-2只羔羊,因此杜泊羊多作为父本改善生产商品羊。生长速度快,3.5-4月龄羔羊,体重可达36公斤。 4.夏洛莱羊:夏洛莱羊原产于法国,具有早熟、耐粗饲、采食能力强等优点,是优秀的肉用绵羊品种之一。另外夏洛莱羊毛厚而多,具有较强的耐瘠薄能力,可以较好地适应我国东北、西北地区的寒冷天气。生产速度快,平均日增长为300克。4月龄育肥羊羔羊体重为35-45公斤,6月龄公羔体重为45-53公斤,母羔35-43公斤;周岁公羊体重为70-90公斤,母羊体重为50-70公斤;成年公羊体重110-140公斤,母羊体重80-100公斤。 二、山羊品种 1.波尔山羊:波尔山羊原产于南非,被称为“世界肉用山羊之王”。具有个体大,生长发育快,繁殖力强,遗传性能稳定,抗病力强,采食能力强,适应性强,肉用特征明显等特点。我国最早于1995年引进波尔山羊,现在波尔山羊及其杂交羊已经遍布全国各地。 波尔山羊母羊最早5-6月龄出现初情,8-10月龄可以进行配种繁殖,经产母羊两年三胎,每胎可产2-3只羔羊。6月龄公羊体重可达40公斤以上,6月龄母羔体重可达30公斤以上。成年公羊体重可达110公斤以上,成年母羊体重可达80公斤以上。 波尔山羊还是优良公羊的重要来源,作为父本与我国本地山羊进行杂交,其后代生长速度和产肉性能均可以得到明显提高。 2.奶山羊:北方奶山羊品种主要有崂山奶山羊和关西奶山羊等。毛色为白色,体形近似西农萨能羊,具有“头长、颈长、体长等特征,公母羊均在4-5月龄性成熟,一般5-6月龄配种,发情时旺季9-11月,以10月份最多,周期21天,母羊每期150天,平均每年产羔率17.8%,初生公羊重2.8公斤以上,母羊2.5公斤以上。成年羊体重不少于45公斤,公羊体重65公斤以上,种羊利用率5-7年。母羊泌乳期为7-9个月,产奶450-600公斤,单位活重产奶量比牛高5倍。鲜奶营养丰富,而且脂肪低,酪蛋白与人奶相似,是婴幼儿老人的营养佳品。 养殖小尾寒羊产羔率高的羊群,同群饲养1-2头奶羊,效果会相当好。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