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家牛吃过猪饲料吗?不要再喂了

    在养殖的过程中,一些养殖户为了节约养殖的成本,常常会使用猪饲料来喂牛。那么,猪饲料能喂牛吗?现在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猪饲料能喂牛吗?当然不能 原因是: 1、猪、肉鸡饲料中添加有大量未被保护的脂肪,饲喂以后会使牛羊采食量和纤维素消化率下降,极易引起胀气、胃膨胀。 2、猪、肉鸡饲料中添加有大量抗生素,牛羊长期饲喂后会破坏瘤胃内有益微生物和纤毛虫,影响瘤胃微生物发酵。进而影响反刍动物对非蛋白氮的吸收利用。 3、猪、鸡饲料中往往添加大量的动物源性饲料, 为彻底切断疯牛病的传播途径,防止疯牛病在我国境内发生。因此禁止使用。 4、牛羊饲料中添加大量的瘤胃调控剂、瘤胃缓冲剂,而猪、鸡饲料中这些成分则没有,长期使用会导致瘤胃酸度过高,影响牛羊的食欲,影响生长。 总之 如果长期饲喂猪、鸡饲料有可能会造成慢性中毒,羊腿软、不能站立、不拉架子、胃消化不良、后期生长速度慢,牛吃后烦躁不安,跳栏等不良现象。目前国内在牛羊等反刍动物饲料方面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研究反刍动物牛羊饲料营养这方面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只有正规厂家生产的反刍动物牛羊饲料,可以达到预期的生产效果。 牛吃什么饲料好? 一、草料。草料主要包括天然牧草、人工栽培牧草及蔬菜类饲料等。它的特点是养分较丰富,粗蛋白质含量较高,一般达12%~25%,质量比子实类及农副产品好。粗纤维的含量在植物生长早期较低,后期则较高。青饲料适口性好,易于消化,但容积大,含水量多。在青饲料中豆科青饲料的质量比禾本科和蔬菜类饲料好。常用喂牛的青饲料有象草、玉米叶、花椰菜、白菜、甘薯藤、花生藤、野青草、甘蔗尾、胡萝卜等。 二、青贮饲料。青贮饲料就是把新鲜青绿多汁饲料,如玉米秸、甘蔗尾、甘薯藤、花生藤、象草、甘薯等,在收获后直接或经过适当风干后,切碎、密封贮存于青贮窖、壕或塔内,经乳酸发酵而制成。它既能保持青饲料的营养价值,提高原料的适口性,又可调节青饲料的均衡供应,是喂牛的很好饲料。 三、精料补充料。肉牛虽然主要以草料、青贮饲料等粗饲料为主,但粗饲料并不能完全满足肉牛营养需要,要保证养牛的利润,就需要让肉牛长得快,就需要补喂精饲料。 精饲料营养全面与否,直接影响到肉牛生长发育。精饲料包括能量饲料、蛋白质饲料、矿物质饲料、微量(常量)元素和维生素。 由于牛和猪的胃部构造不同,需要的营养物质也不一样。所以不能用猪饲料喂牛。牛最好给它喂食青草饲料以及一些额外的补充饲料就好。千万不要用猪饲料喂牛,不然会造成难以想象的后果。
  • 夏季防治羊病危害,五点要领别错过

    由于养羊环境的问题,在夏季养羊存在诸多危害,羊群饲养管理做不好很容易引发羊病。生产中由于羊病种类太多,导致养羊户无法判断及时进行正确治疗不在少数。夏季为预防羊病发生几率,加强管理饲养防治,建议养羊人五点要领要做好。 一、羊舍建造应符合防潮要求 羊舍应建造于地势高燥,四周排水性能良好的地方,舍向应座北朝南,结构以楼式结构为宜,羊床离地面0.4~0.6米,羊舍四周安装有通风排气的门窗,地面铺有水泥或沙石,运动场内配备有专用的饮水池,其场地还应有一定的坡度,以利排水防潮。 二、勤打扫羊舍和运动场 夏天蚊蝇细菌多,每天应定期打扫羊舍和运动场,将粪尿和草料残渣及时消除,并运送到固定的地方堆积发酵,最大限度地减少羊舍和运动场的水份蒸发和有害气体的产生。 三、保持羊舍和运动场有良好通风 羊舍和运动场的通风系统应经常保持良好,并及时根据舍内的干湿度、空气新鲜程度和天气变化,随时灵活掌握羊舍通风,即使是在寒冷的冬春季节,羊出舍或外出放牧后,应及时将羊舍门窗打开通风换气。 四、高湿天气尽量控制羊舍用水量 夏天高湿天气对细菌的滋生有利,应严格控制羊舍用水量。除随时保持饮水池内有清洁足够的饮水外,高湿天气应尽量避免水冲舍内地面和活动场,在夏季高湿天,最好不要对羊舍地面洒水,降低细菌滋生概率。 五、羊舍垫料要勤起勤换 夏天多是阴雨连绵的梅雨季节,可在羊舍内地面铺撒碎干土、草木灰、煤渣、切短的麦秸、稻草等吸湿防潮,其舍内垫料要勤起勤换,防止潮湿发霉。
  • 初生犊牛一定要做到“五防”,千万别忘

    初生牛犊由母体子宫内进入外界环境,其生活条件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很容易患各种疾病,养好初生犊牛,建议要重视防范五种情况。 一,防假死 由于分娩时间过长,胎膜未能及时破裂,或胎儿倒生,产出缓慢,致使犊牛无呼吸而仅有微弱心跳的“假死”。急救时,首先将犊牛后躯抬高,用纱布擦净口腔和鼻中的粘液和羊水,将连着橡皮球的胶管插入鼻孔和气管中,吸尽粘液。然后再将犊牛平躺,用手掌有节奏地轻压胸腹部,以刺激心脏和呼吸反射,必要时配合使用一些刺激中枢的药物和强心剂。 二,防脐带出血 主要是犊牛出生后心脏功能发生障碍,影响脐静脉的封闭,因而引起脐带出血。这时需要重新结扎脐带,把脐带断端用碘酒消毒。若脐带断端过短,血管缩在脐孔内,可先用消毒纱布填塞脐孔,压迫止血后再缝合脐孔。 三,防脐带炎 断脐时消毒不严或犊牛之间互相舔吮脐带,被细菌感染而引发脐带炎。病症初期,可在脐孔周围涂擦碘酒,注射抗菌素,亦可作全身抗菌处理。如发现脓肿应开刀,挤出脓液,撒上消炎粉,并用消毒液清洗后涂抹碘酒,再用绷带保护。 四,防便秘 此症通常指犊牛出生后24小时内不排粪,且表现不安,出汗,不吃奶,心跳加快,常卧地不愿走动。直肠检查,可以摸到干硬的粪块。预防该病,主要是应尽早让犊牛吮食初乳。治疗犊牛便秘,要及时用肥皂水灌肠,使粪便软化,以便排出。直肠灌注植物油或石蜡油300毫升,也可热敷及按摩腹部,或用大毛巾等包扎犊牛腹部保暖减轻腹痛。 五,防腹泻 腹泻取决于微生物的感染程度和犊牛本身抵抗力高低及环境因素。大肠杆菌是最为常见最突出的病原。治疗时,若犊牛已脱水,可每天3次皮下注射等渗液体。为防继发其他细菌感染,可用庆大霉素、氨苄青霉素等。腹泻的预防措施,主要是喂用初乳和营造良好的卫生条件。
  • 夏季肉牛要怎么喂养草料?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夏季天气炎热且湿度大,牛的食欲及消化功能受影响较大,进而则会影响到牛的长势及健康,可以说养牛户最不愿意过的便是夏季。若想降低高温高湿对牛带来的影响,那么必须对牛的饲养管理工作进行适当调整才可以。 1、调整饲喂时间 进入夏季高温季节以后应适当调整饲喂时间,尽可能将饲喂时间安排在早晨6点之前及晚上7点以后,这两个时间段气温要低一些对提高牛的食欲有一定的帮助。早晚两次饲喂夜晚间隔时间较短中间不用补饲,而白天间隔时间较长中间最好补饲一次,补饲时间可以安排在上午11点至下午1点,补饲主要以青绿多汁饲料为主。 2、调整饲料配比 夏季喂牛除了需要调整饲喂时间外,还需要调整饲料配比方案使饲料适口性更好。首先是增加青绿多汁饲料比例,不过不可全喂青绿多汁饲料,也不可突然增加青绿多汁饲料喂量,需要逐渐增加,以免使牛出现“水泻病”,青绿多汁饲料不可超过日粮中粗饲料的2/3;其次是降低精料中能量饲料也就是玉米的比例,并适当增加豆粕和麦麸的比例,豆粕可以为牛提供充足的蛋白质,而麦麸则具有缓泻的效果,能够起到抗热应激和促消化的作用; 3、充足供应饮水 随着牛排汗的增加需水量也会增加,一定要充足供应饮水才可以,有条件的情况下最好24小时不间断供应饮水,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也要在早晚饲喂后及高温时间段至少3次充足供应饮水。饮水一定要清洁、无污染,可以直接给牛供应自来水,但是要尽量避免使用深井水,因为深井水的温度偏低牛饮用后会刺激胃肠影响消化。 4、改善饲养环境 牛舍一定要做好卫生工作,粪污及时清理干净,加强开窗通风,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牛舍内的温度和湿度,定期进行消毒以消灭病原菌。做好防蝇灭蚊工作减少蚊蝇对牛的滋扰,可在牛舍门窗安装纱窗网,每天傍晚采用药物在牛舍周围喷洒,牛舍内部使用养殖蚊香、粘蝇纸及灭蚊灯等。
  • 夏季绵羊需要防这三种疾病,消毒防传播是关键

    夏季气温高,多雨,湿度大,在绵羊养殖上,由于饲养管理和防疫措施不到位,极易引发绵羊传染性脓疱、蓝舌病和羊肠毒血症三种病的发生和流行,给绵羊养殖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必须认真加以防治。 1、绵羊传染性脓疱: 俗称“羊口疮”,病原体为痘病毒科副痘病毒属中的传染性脓疱病毒,以3―6月龄的幼羊最易感,主要通过圈舍、用具和皮肤擦伤传播,一旦发生可危害多年。 ①临床特征:潜伏期4―7天,通常在口唇部皮肤和粘膜见到丘疹、脓疱、溃疡和结成的疣状厚痂,肉芽组织增生,使口唇肿大,影响采食,病羊往往因衰弱而亡,病程为2―3周。 ②防治措施:严禁从疫区引进绵羊,并建立绵羊引进隔离观察制度;可在每年3月或9月用口疮弱毒细胞冻干苗在羊只口腔粘膜内接种免疫;幼、羔羊口腔粘膜娇嫩,易引起外伤,应避免饲喂粗硬饲料,防止感染;发病后,用2%的火碱对羊舍及用具进行彻底消毒,并对病羊进行隔离治疗,可用食醋或1%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创面,再涂以碘甘油或抗生素软膏,每天两次。 2、绵羊蓝舌病: 病原体为呼肠孤病毒科的蓝舌病病毒,因患病羊只舌呈蓝紫色而得名。库蠓是主要的传播媒介,病毒可经胎盘侵害胎儿。 ①临床特征:潜伏期3―8天,病羊发热高达42℃,精神沉郁,食欲废绝,口腔粘膜充血,舌呈蓝紫色,数日后口、舌上皮粘膜糜烂,头、耳和喉部可发生水肿,有的见咳嗽、血样下痢症状;妊娠绵羊可出现流产、死胎或胎儿先天异常。病程为6―14天,病死率达2%―30%。 ②注意与传染性脓疱的鉴别:蓝舌病除病羊舌见蓝紫色外,体温升高等全身症状明显,而传染性脓疱主要侵害幼羊,一般不出现体温升高及全身症状,病变只发生在口唇部。 ③防治措施:防重于治,从外地引进绵羊时,要严格检疫;夏季做好消灭库蠓工作,保持绵羊圈舍清洁卫生,防止库蠓叮咬;患病羊只用0.1%―0.2%的高锰酸钾溶液等对患部进行冲洗,溃疡面涂抹碘甘油或冰硼散,每天2―3次,并用磺胺类或抗生素类药物防止继发感染,同时做好病羊的防晒,保证营养均衡。    3、羊肠毒血症: 病原体d型魏氏梭菌在羊只肠道内大量繁殖,产生毒素可引发本病,主要侵害1岁左右、膘情好的绵羊。雨季、气候骤变及过食大量青绿多汁饲料常可诱发本病,呈散发性。 ①临床特征:突然发作,很少能见到症状,或在看出症状后突然倒地死亡;有症状的以抽搐为主,见四肢强烈划动,肌肉抽搐,眼球转动,磨牙,口鼻出沫,常于2―4小时内死亡;有的呈昏睡状,有的伴有腹泻,排黑色或深绿色粪便,3―4小时内静静地死去。 ②病理剖检:肾脏表面充血,实质松软如泥,稍压即碎烂;小肠充血、出血,整个肠道呈血红色。 ③防治措施:严格执行禁牧圈养制度,不要将羊只赶到户外,特别是草坡地上去放牧;每年春季接种羊三联(羊快疫、羊猝阻、羊肠毒血症)或羊四联(除前三联外,另加羔羊痢疾);科学调整绵羊的饲料结构,切实防止过食青绿多汁饲料,加强运动,增强绵羊的体质;病程稍长的,可尝试用磺胺脒10―25克,并用青霉素160万单位、链霉素500毫克混合肌注,一日三次,有一定疗效。
  • 牛消化不良的病因是什么?应该怎么预防?

    养牛的朋友们经常会遇到这些问题,牛胃积食,不反刍,肚子胀气,消化不良等等各种问题,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下牛消化不良的原因以及解决方法。牛消化不良的病因是什么?牛消化不良怎么预防?下面为大家介绍:   牛消化不良的病因是什么?   牛消化不良的原因主要是圈舍卫生没有达标,牛舍不干净,母牛躺在床或者地上休息时身体粘上污水和粪便,导致乳房带病菌。犊牛在吃奶的时候就会把病菌连同乳汁吸入到口中,因幼小的犊牛还处于生长发育时期,体质较弱且对外界环境的抵抗能力不强,所以就非常容易出现消化不良等问题,阻碍了犊牛正常的生长发育,相继引发其他肠道疾病。   饲料管理不当,长期饲喂粗硬难消化的饲料或发霉腐败的草料,草料中途砂过多,饲喂时间不及时,饮水不足,饲料突变,饱食后立即使役等。   1.动物体内分解粗纤维、蛋白质、淀粉等内源酶不足;   2.采食过量粗纤维消化率不高的饲草,或含大量非淀粉多糖类物质的饲料;   3.受到外来突变环境的刺激,或发生某些代谢性疾病;   牛消化不良怎么预防?   加强母牛妊娠期饲养管理,尤其是妊娠后期应给予充足的营养,保证蛋白质、维生素及矿物质的供应量。犊牛出生后要尽早吃到初乳,圈舍既要干净保暖,又要通风透光。改善卫生条件,定期清洗消毒等。   1、加强管理。加强饲养管理。严禁饲喂腐败霉变饲料,按时喂牛,喂后应有充分休息时间。   2、服用药物。治疗时,可用硫酸镁(钠)200g,鱼石脂15~20g,水4000~6000毫升,一次内服。为防治肠道感染,可服用卡那霉素0.005-0.01g/公斤体重。   3、静脉滴注。脱水严重者,可用生理盐水3000~5000ML,25%~30%葡萄糖500ml,10%浓盐水300ml,5%碳酸氢钠500ml,20%安钠咖10ml,5%维生素C60ml,一次性静脉滴注。   4、饥饿疗法。禁乳8~10小时,此间可口服补液盐,即氯化钠3.5g,氯化钾1.5g,碳酸氢钠2.5g,葡萄糖20g,加水至1000ml,按50~100ml/公斤补给。   希望能给大家有所帮助,腹泻病对牛的危害很大,因此要从病因着手,坚持以预防为主,加强疾病防疫。首先,要定期对牛圈的环境,器具进行检查,牛圈要通风透光,干净整洁。其次,要做好饲料、饮水的清洁安全工作,霉变饲料要及时处理,对饮水器具要进行消毒。
  • 养好繁殖母牛应注意的12个要点

    繁殖母牛的繁殖性能关系到整个肉牛养殖场的经济效益。养殖繁殖母牛的目的是提高母牛的配种受胎率、泌乳性能,确保奶牛在产后发情早,所产犊牛的品质好、成活率高,犊牛的初生重和断奶重大,因此就需要加强繁殖母牛的饲养管理工作。 养好繁殖母牛应注意的12个要点 母牛的营养是影响母牛繁殖力的重要因素。对母牛要进行科学化的饲养,要根据不同的孕期,及时调整营养结构和饲料供给量。每个时期需要的营养量是不一样的,并不是高营养就可以了,而是要适合此阶段。不适宜的营养就会造成母牛的繁殖障碍,营养水平过高、过低都会使母牛性欲降低,出现交配困难。营养水平过高,导致母牛过度肥胖,会增加胚胎的死亡率,犊牛成活率也会降低。初情期的牛需要多补充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营养。初情期前后的牛需要优质的青饲料或牧草。必须加强母牛的饲养管理,提高母牛营养水平,维持适当的膘情,才能保证母牛正常发情,这个时候若是营养跟不上,母牛即使是妊娠,由于母体营养不良,生出的犊牛会初生体重小、生长慢、抗病能力差。 今天,主要将繁殖母牛饲养中的要点提炼出来,总结12条简要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繁殖母牛要保持良好体况,既不能过瘦,也不能过肥,对于过瘦的母牛应适当补充精料,供给足够的能量饲料,可适当补充玉米,同时也要防止母牛过肥。过度肥胖,可导致母牛卵巢脂肪变性,影响滤泡成熟和排卵。 2、注意补充钙、磷。钙、磷比例,补充的方法是,在饲料中添加磷酸氢钙、、麦麸或者预混料。 3、以玉米和玉米芯为主要饲料时,能量可得到满足,但是粗蛋白、钙、磷稍不足,应注意补充,粗蛋白的主要来源是各种饼(粕)类,如豆饼(粕)、葵花饼等。 4、母牛的膘情以8成膘为最好。最低也应在6成膘以上,5成膘的母牛很少发情。 5、怀孕母牛的体重应适度增加,为哺乳期贮备养分。 6、怀孕母牛每天的饲料需要量:瘦牛占体重的2.25%,中等2.0%,体况好1.75%,哺乳期内增加能量50%。 7、怀孕母牛的总体增重在50千克左右。应注意怀孕最后30天的饲养。 8、哺乳母牛要比怀孕母牛能量需要高5%,蛋白质、钙、磷的需要量则高出1倍。 9、母牛分娩后70天的营养状况,对犊牛最重要。 10、母牛分娩后二周内:加喂温热麸皮汤和红糖水,可防子宫脱落。产后母牛一定保证充足的的清洁饮水。 11、母牛分娩后三周内:泌乳量上升,加喂精料,每日干物质10Kg左右,以优质粗饲料和青饲料为好。 12、分娩后三个月内:产奶量下降,母牛又怀孕,此时可适量减少精料。
  • 母羊产后有没有必要注射抗生素?

    母羊正常生产的情况下没有必要注射抗生素,生产过程中出现难产、人工助产或产房卫生条件较差时,可以在产后注射青霉素、恩诺沙星等抗生素药物防止产后出现感染。 简单说一下母羊产后的护理,母羊产后及时饮用红糖麸皮汤(红糖300克、麸皮500克用1500毫升沸水冲泡,冷至适温后使用),以为母羊补充水分、能量等;产后24小时内分别给母羊、羔羊注射破伤风抗毒素,用于预防破伤风感染;母羊产后可每天饮用益母草水(益母草鲜品200克或干品100克用1500毫升水煮沸,滤渣后冷至适温后使用)一次,或者注射益母草注射液10毫升,连用3~5天,可促进恶露排出和产后恢复。
  • 繁殖母牛圈养要注意这几点

    1、母牛不可早配 母牛最早10月龄便可以出现初情,不过此时不宜配种,特别是舍饲圈养的情况下,最好等到18月龄以后且达到成年母牛体重的70%以上时再配种。另外不可配太好的种公牛或冻精,不然则较容易出现难产。 2、膘情不宜过肥 舍饲圈养的情况下母牛特别容易发胖,这样便容易出现难产或影响繁殖,一般情况下母牛能够达到7成膘情即可,过肥时应适当降低精料喂量,并适当增喂一些粗纤维含量高的饲料。 3、进行适当运动 繁殖母牛最好进行适当运动,不然则容易造成难产或犊牛体质弱的情况发生,可在母牛圈舍前留有一定的活动场地,白天可让其在活动场地进行自由活动。 4、营养全面均衡 舍饲圈养的繁殖母牛特别容易缺乏矿物质、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等营养物质,饲料最好最好多元化搭配,粗饲料至少2~3种搭配到一起,精料则按照比例将玉米、豆粕、麦麸及预混料等搭配到一起。 5、做好疾病预防 牛舍内的粪污及时清理干净,并定期对牛舍内外进行全面消毒,以减少各类致病菌的滋生。
  • 养牛必须掌握的八大技巧,你知道吗?

    1、品种选择 选择牛时,应选择生产性能高的牛,在实际当中,应根据市场情况进行选择。如选择肉用品种牛,应尽可能选择纯种肉用品种,如“夏洛来”、“皮蒙特”、“海福特”、“安格斯”、“南德文”等,以及肉用杂交后代。如选择奶用品种牛,应尽可能选择“中国荷斯坦”、“西门塔尔”以及乳品种杂交后代。总之,在选择品种时应根据养牛规模大小,以及当地品种进行适当合理的选择。 2、规模确定 养牛规模不能过大,也不能太小,应根据农村家庭的综合条件,包括现有耕地,特别注意的是草、地饲草饲料,家庭现有劳动力多少以及家庭经济状况等条件来决定。一般每个劳动力饲养10 头至30 头为最佳,但在家庭综合条件转好时尽可能多养牛,可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3、牛群结构合理 牛群结构合理是养牛生产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保证,这对从事养牛生产的农户极为重要。首先,应确定当年的养牛头数(牛群规模),使每年的出栏头数等于或小于成牛群的 50%左右为佳,再根据成年母牛以每年 15%的比例淘汰,就应有相应的后备母牛,所以用后备母牛来补充淘汰母牛,而且,并不是所有的母牛都能成为后备母牛,所以后备母牛应占 20%左右。这样,各年龄段的母牛应该占整个牛群的 70%左右,15%的成年母牛减去 15%的淘汰牛,加上15%的后备牛,再加上 20%的母牛计算得来。各年龄段的公牛应该占整个牛群的30%,如将全群牛数控制在一定数量上,当年牛犊占整个牛群的40%左右,包括20%的母牛犊及公牛犊,所以,当年出栏牛也就应小于当年犊牛成活数,即出栏牛应小于整个牛群的 40%,牛群结构比例适宜,有利于提高养牛生产的经济效益。 4、加强选育及杂交 一是引入本牛群以外的同种优良公牛进入牛群,可使牛群的品质得到提高。二是在本群中选择无直系血缘关系的优良公牛和母牛进行繁殖,也可使牛群的品质得到保持。三是引入与本群不同品质的优良公牛进入本群,通过杂交使牛群的品质得到改良。四是有条件的养牛户应建立牛群系谱档案,防止近亲繁殖,有利于牛群优良性状的基因得到提高,不断提高生产性能,增加经济效益。 5、合理搭配饲料 一是自配饲料。即把多种饲料按同等比例均匀混合在一起的配制饲料方法,一般要求 6 种以上,应尽量利用本地的饲料原料。二是合理利用粗饲料。由于牛是反刍家畜,所以饲喂粗饲料是不可少的,用经过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处理后的农作物秸秆喂牛,其营养价值均有所提高,还可降低饲养成本。三是精饲料与粗饲料的比例。如果精饲料比例过高,营养过多,会导致牛生长发育缓慢,降低生产性能等。 6、实施暖棚养牛 在农村无论是养殖肉牛、育肥牛、奶牛,冬季暖棚内饲养可人为地创造一个有利于牛生长适宜环境,减少牛体的热能消耗,使这部分能量得到利用,提高养牛的经济效益。 7、注意驱虫 养牛一年应进行 2 次驱虫,春秋各驱虫 1 次。春季为 2 月份至 4 月份,秋季为 9 月份至 11月份,对短期育肥牛应在育肥开始时驱虫。驱虫药物种类很多,推荐使用丙硫咪唑片和伊维菌素,以上两种驱虫药最好搭配使用,方法是先使用一种驱虫药,待2个星期后使用另一种驱虫药再驱虫1次,交替使用效果更好。驱虫一般在早晨空腹进行,按体重每 10 公斤给药 1 片,(2 种药物量同等)喂药后,待 6 小时后可先给牛饮水 1 次再进食,以提高药效。 8、疾病预防 为了防止疾病的传染,应对牛舍内外一定范围以及常用设施用具进行消毒,灭菌处理。可用来苏尔、生石灰、高锰酸钾等进行消毒和灭菌。但应注意奶牛舍内禁止使用有异味的消毒药品,以免影响奶质。同时,要按照预防免疫的要求给牛注射预防疾病的疫苗如口蹄疫疫苗等。
回到顶部